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重度肺功能障碍的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6例合并重度肺功能障碍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所选择的术式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前肺功能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百分比〈50%者22例,〈40%者3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百分比〈40%者16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呼吸衰竭3例(占11.5%),死亡2例(占7.7%)。死亡病例均MVV%〈35%,均FEV1.0%〈40%。结论: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大部分重度肺功能障碍患者是可以成功进行开胸手术治疗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胸部肿瘤病人的手术适应证、心肺功能保护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经手术治疗的134例老年人胸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1例(67.9%),其中死亡9例(6.7%);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死因.结论 老年人胸部肿瘤围手术应严格手术适应证,结合周密的心、肺功能保护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3.
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煌福  林伟民  林志刚 《海南医学》2000,11(3):19-19,12
目的 总结1988~1998年间124例胸部肿瘤手术的经验,探讨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124例围术期胸部肿瘤病人资料。结果 ≥60岁老年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术前心电图异常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低氧血症、低钾、低镁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结论 胸部肿瘤病人术后心律失常与高龄、术后心电图异常、低钾、低镁密切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麻醉及严谨斩  相似文献   

4.
孙忠 《海南医学》2001,12(7):35-35
高龄高危食管及贲门癌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其并发症的处理。 1 991年 1 0月~2 0 0 0年 1 0月 ,我院手术治疗高龄高危食管及贲门癌病人 47例 ,除 2例手术期死亡外 ,其余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现将围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高龄高危食管及贲门癌病人 47例 ,男 43例 ,女 4例 ,年龄 70岁~ 82岁。病人术前均表现为重度呼吸功能不全。临床以静息或活动后喘憋为主要症状。FEV1〈6 5% ,通气贮备百分比〈70 % ,MVV〈50 % ,47例病人均符合文献[1]中制定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②方法 总结64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经验。③结果 经营养支持治疗,42例胃癌及22例直肠癌病人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吻合口瘘发生。④结论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助于胃肠道肿瘤病人的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尤继芹 《实用新医学》2006,7(12):1105-1106
目的探讨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35例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男26例,女9例。年龄58~74岁,平均64岁。患者均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其中以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为主7例,以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为主2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6例。结果全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6-36小时,平均14小时,其中CCABG为10~36小时,OPCAB为6—18小时。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15例,其中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6例,支气管痉挛10例,肺部感染5例;呼吸衰竭5例,其中CCABG3例,OPCAB2例。1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对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只要做到术前充分的准备,选择OPCAB以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密、恰当的术后监护、治疗及良好的呼吸道护理,就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9年5月~2003年5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37例。术前以Child分级评价肝功能,重点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其中行肝切除术者28例,肝切除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 lization)和TACE9例。结果37例病人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27.02%和13.51%。手术并发症8例。死亡2例,并发腹水及一过性黄疸6例。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重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应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伴肺功能损害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平  汪天虎 《重庆医学》2002,31(12):1205-1206
目的:探讨食管病人合并肺功能减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38例伴肺功能损害的食管癌病人行手术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结果:138例术后30例(21.7%)发生肺部并发症,死亡10例中,5例为肺部并发症。结论:对有肺功能损害病例,应仔细评价肺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并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呼吸训练、解痉及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纤维支气管吸痰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60岁和39例同期〈60岁组大肠癌病人的合并症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结果:≥60岁组和〈60岁大肠癌病人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92.55%和51.28%(P〈0.005);前后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49%和23.08%(P〈0.05)。前组7例围手术期死亡,而后组未发生围手术死亡。结论:老年人各主要脏器的储备功能减退,合并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1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等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7例病人中,死亡1例(5.9%)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2例(11.8%),经治疗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前伴发疾病、围术期用血、抗生素使用等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68例(16.5%),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者24例(5.8%),围术期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0.4%,长期大量吸烟、肺部基础病变、围术期用血、三切口术式、手术时间≥5h、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5),而FEV1%、术中失血、抗生素使用时间、围术期放、化疗和TNM分期、病理类型对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重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围术期用血将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OD)对胸部手术的影响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35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开胸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检测MVV<50%32例,<40%18例,FEV1<50%30例,<40%22例,FVC<60%26例,<50%11例,肺癌16例,食管、贲门癌19例。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在80%以上,全组无手术中死亡,并发急慢性呼吸衰竭各4例,死亡6例。死亡病例中,MVV均<50%,其中4例<40%;FEV1均<50%。结论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于胸部手术的病人应确定肺功能界限值;FVC在60%以上,MVV和FEV1两项中至少有一项在40%以上。另外,必要的术前准备、重视麻醉及术中操作,术后呼吸管理和治疗,大部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是能够耐受胸部手术的。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本组1976年~2003年7月,74例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病例.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例的6.1%,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2.2%(其中肺部感染2例,伤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高渗非酮性昏迷2例及低血糖2例);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4%(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结论: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在其手术中并不少见(6.1%).充分术前准备,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合并肺功能异常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总结了268例术前行肺功能检查的食管贲门癌病人临床资料.结果肺功能异常14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的27.5%(39/142),死亡4例:肺功能正常者126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的15.1%(19/126),死亡1例.两组肺部并发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前常规作肺功能检查,以评估肺功能正常与否十分重要.肺功能异常者术后易发生或加重肺部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改善呼吸功能,可有效地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两种手术路径对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患者38例,经胸骨后颈部吻合16例(胸骨后组),经食管床颈部吻合22例(食管床组)。监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主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胸骨后组比较,食管床组VC%和PaO2在手术5 d后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FEV1%在术后第7天后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后,经食管床颈部吻合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对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外科自1997年7月至2009年6月的696例胸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纽围术期死亡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4%(56/696);术后肺并呼吸衰竭26例;急性肺水肿并左心衰竭12例;胸内出血8例;胸内胃食管吻合口瘘10例。结论: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食管癌高龄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方法,以减少患者并发症,为术后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方法4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依据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占预计值%)分为3组:I组10例,MVV占预计值%〉60%;Ⅱ组24例,40%≤MVV占预计值%≤60%;Ⅲ组8例,MVV占预计值%(40%,对比3组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发生情况。结果I组患者无该情况发生;II组患者2例出现呼吸衰竭,4例出现心律失常;Ⅲ组患者4例出现呼吸衰竭,4例出现心律失常,且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多合并肺功能减低,肺功能受损越重,严重并发症发生越多。通过术前针对性的处理,术中术后密切监护,及时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70岁以上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全组高龄食管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低,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70-82岁,平均年龄73.6岁。术前经戒烟,控制呼吸道感染及氧疗改善肺功能后,行左经胸食管癌肿切除,胸内弓上食管胃吻合术32例。行左经胸食管癌肿切除,胸内弓下食管胃吻合术17例。行右经胸食管癌肿切除,正中经腹左经颈食管胃吻合术7例。术后给予抗感染、解痉镇痛、全组患者均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辅助时间8h~14d。结果全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呼吸衰竭3例、心律失常4例,早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肺功能保护对于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肺癌全肺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术前夹杂病史、肺功能、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51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占32.90%,其中心律失常31例,肺部感染13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术后胸腔内活动性出血1例。全组围术期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3.23%,其中3例考虑为肺栓塞引起死亡,其余2例为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是一种高风险术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拟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应更加全面准确;术后加强围术期管理,严密监护,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400例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90例,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10例,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左颈吻合)200例。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6.5%)。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9例(2例并发胸内瘘),胸内吻合口瘘7例(1例出现食管气管瘘)。通过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手术时间、吻合口是否包埋、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是否≥35 g/L及术后是否并发肺部并发症为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将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过多的采用颈部吻合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时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