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MPP)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MPP感染并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另47例MPP感染但无并发症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另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发热、咳嗽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中排前3位的肺外并发症分别为血液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以血液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多见,发热时间长、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是其主要临床特点,阿奇霉素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肺炎55例,设为对照组,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6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肺炎表现、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病年龄集中在5~12岁,发热(38.5℃以上)、胃肠症状、精神症状、肝及心肌损害、胸腔积液及肺不张并发症分别为84.62%、24.62%、20.00%、52.31%、27.69%,与对照组的54.55%、9.09%、3.64%、23.64%、7.2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胸片吸收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另外两组平均住院时间[(18.20±3.58)d vs(12.08±1.8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易合并肺外并发症,疗程长且胸片吸收相对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4例,其中合并EB病毒感染组(观察组)4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53例。分析比较2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2组患儿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重症肺炎发生率、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白细胞升高率(36.6%、13.2%)、胸腔积液发生率(9.8%、0.0%)、肺实变发生率(2.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9.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和降钙素原升高率、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更容易合并EB病毒感染;与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合并EB病毒感染者肺部啰音持续时间更长,更易合并胸腔积液、肺实变、肝功能损害和淋巴结肿大,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住院时间更长,必要时可加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侯伟 《求医问药》2014,(18):154-155
目的 :探讨用阿奇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1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3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66例患儿,对照组有65例患儿。我院用阿奇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治疗,用阿奇霉素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参与本次研究的131例患儿中,有4例患有闭塞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其中,有1例患儿在观察组中,有3例患儿在对照组中。我们用抗生素以及地塞米松对这4例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不佳。在观察组其余的65例患儿中,有57例患儿的治疗结果为痊愈,其治疗的痊愈率为87.7%;在对照组其余的62例患儿中,有28例患儿的治疗结果为痊愈,其治疗的痊愈率为45.2%。观察组患儿治疗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1%。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阿奇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较好,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的几率较低。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的特点,总结治疗体会,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特点,总结患儿肺外并发症表现,评估患儿治疗转归。结果:60例患儿中,57例(95.0%)患儿持续发热伴有刺激性咳嗽;胸片存在明显改变,但无特异性;25例(43.3%)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血液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皮肤黏膜损害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呈阳性;所有患儿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尚未发现耐药情况;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在支原体肺炎痊愈后,肺外并发症均痊愈。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胸片情况和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无明显差异,可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予以确诊,肺外并发症表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并发症对症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入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分为消化系统损害组(37例)和无消化系统损害组(63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Ig M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特异性Ig G抗体。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情况、发热持续时间、病程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等情况,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 1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共有37例发生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37.0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大多数发生在病程早期,持续时间1~5 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起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CRP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应注意发热情况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持续发热是引发肺外消化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对患儿肺外消化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疗效影响。方法将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静 《吉林医学》2014,(18):3966-3967
目的: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有效治疗方法,使患儿的健康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选择10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0.00%,在总有效率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缓解时间、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来说,容易引起肺外并发症,病程进展较快,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合理的使用药物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患儿65例。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无肺外并发症的6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各类临床生化指标,记录肺外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并对其临床特征和肺外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特征的比较中,研究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所占比例达到4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的肺外并发症进行比较,其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64.62%为最高,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10.77%为最低。结论:患儿肺不张、胸片大片状和热程可作为并发症临床观察指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会累及全身的各类组织系统,应积极进行MP的杀灭与治疗,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9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治疗3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5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血沉与CRP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应用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前后部分体液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恢复情况,并分析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非地塞米松组,两组均用包括阿奇霉素等基础治疗方案,其中地塞米松组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2~0.3mg.kg-1.d-1),逐渐减量治疗5 d,设立对照组20例。测定相关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IgG、IgM、IgA、CD8+T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地塞米松组IgG、IgM、IgA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非地塞米松组IgG、IgM、IgA、CD8+T细胞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地塞米松组的发热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肺外症状消失时间均较非地塞米松组短(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均存在紊乱,小剂量地塞米松早期干预可对患儿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并加快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吴庆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4,(5):151-152,15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方法总结。方法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随机挑选60例患有支原体肺炎儿童,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方法为阿奇霉素,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方法为红霉素,经过治疗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的临床效果、体温咳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后,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3.33%,较对照组的63.33%差异显著,治疗组患者有6.67%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两组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体温、咳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特异性药物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起到较好的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48-50+5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患者,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0例(纤维支气管镜+基础治疗)与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长、影像学恢复时长、体温恢复时长、治疗有效率、家长满意率指标数据,并对BALF与痰液细菌培养结果、血清支原体抗体与BALF支原体PCR诊断结果作相应观察、分析。结果干预结束,观察组住院时长、影像学恢复时长、体温恢复时长、治疗有效率、家长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与痰液细菌培养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支原体抗体与BALF支原体PCR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方法可有效提高小儿难治性肺炎患者临床疗效与预后质量,且诊断方面优势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4月,5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25例仅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发热消退、气促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MPP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给予阿奇霉素加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IgA、补体C3、C4水平降低,I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A、IgG升高,Ig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升高,IgM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C4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高于对照组,Ig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玉屏风颗粒辅助用药治疗可改善、提高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对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未选择合并其他感染的病例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短程序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2周后复查胸片。结果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组总有效率98.7%,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咳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诊治的12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7d天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6、IL-4、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应用于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原体抗体检测对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小儿18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185例健康小儿为作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另将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同稀释倍数的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3~7岁患儿的阳性率最高,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者之间的检出率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抗体检测对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对于小儿患者的疾病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陈小冰 《海南医学》2014,(12):1756-1758
目的:探讨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嗜肺军团菌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嗜肺军团菌感染患儿34例(对照组),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6例(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混合感染多见于城镇的学龄前儿童。在临床表现方面,观察组热峰高、热程长、肺部阳性体征、心率加快、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脏增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辅助检查方面,观察组胸片大片斑片影和胸腔积液,WBC增高、CRP增高,CK-MB增高、心电图阳性表现(包括心动过速/ST-T改变)、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肺部症状体征重、易合并肺外器官损害,应积极的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获得更加可靠的资料,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周波 《河北医学》2016,(5):719-721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出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RP、IL-8、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IL-2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RP、IL-8、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L-2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总有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4.205,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能够有效的调节患儿的自身免疫水平,缩短临床症状及肺外并发症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