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白塞病(肠道BD)是白塞病(BD)累及胃肠道所致的一种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20-40岁之间,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有些小儿发病的病例也有报道。近年来肠道BD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病死率较高。然而,由于该病较为少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以及病情加重与缓解交替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对肠道BD主要是经验型治疗。此文就近年关于肠道B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塞病累及胃肠道渍疡者称为肠白塞病,近年来肠白塞病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但国内文献对其报道较少。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白塞病的研究进展,对肠白塞病临床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白塞病累及胃肠道溃疡者称为肠白塞病,近年来肠白塞病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但国内文献对其报道较少.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白塞病的研究进展.对肠白塞病临床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血栓形成是白塞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白塞病患者,其生存质量及预后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性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对白塞病患者有积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白塞病合并血栓形成有其相对独立的疾病特点.现就白塞病合并血栓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表现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disease,N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IFX治疗的10例重症和(或)难治性NB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实质受累NBD,8例为多发病灶,6例同时并发脑干、大脑半球受累,起病时Rankin评分(4.1±0.88),且伴发活动性眼炎和肠道溃疡各1例。应用IFX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位疗程6(1, 40)月,9例患者治疗有效,神经系统症状改善,Rankin评分降至(2.7±1.34)分(P=0.000 5),且4例(40%)患者影像学病变较前减轻。IFX治疗后炎症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中位血沉由16(10, 70)mm/h下降至5(1, 13)mm/h(P=0.007),中位C反应蛋白由7.53(1.86, 60)mg/L降至1.35(0.51, 5.0)mg/L(P=0.005)。此外,患者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病变、关节炎、葡萄膜炎、肠道溃疡均明显改善。中位随访时间13(4, 40)月,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较前显著减少,泼尼松由(60.0±21.73)mg降至(21.25±14.78)mg(P=0.000 2)。结论 IFX联合传统治疗可有效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NBD。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1].该病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以及附睾等器官,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白塞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病,在中国发病率约为0.14%,多见于年轻人(25~35岁).笔者在社区发现白塞病误诊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白塞病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兰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48-748
肠白塞病是一种原因不明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的慢性多系统受累疾病。临床上以复发性口腔、外生殖器溃疡 ,眼色素膜炎及皮肤损害为主要特征 ,胃肠道、关节也常受累。日本学者主张将有消化道症状的白塞病称为肠白塞病。我们总结我院近 3年来收治的 6例肠白塞病 ,旨在探讨肠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 ,提高对肠白塞病的认识。一、资料与方法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 6~ 45岁 ,病程 4个月~ 6年 ,平均 3 .5年。 6例均符合 1 990年白塞病国际标准 ,其中完全型 2例 ,不完全型 4例 ;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痤疮样结节 4例 ,结节性红斑 2例 ,眼色素膜…  相似文献   

8.
白塞病(B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性疾病,青壮年女性多见,主要的病理基础为血管炎,可以累及全身大、中、小各级血管,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食管BS的临床及内镜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了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食管  相似文献   

9.
李玲  崔阳  张晓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6):507+509-507,509
白塞病是一种可累及动脉和静脉的系统性血管炎,好发于青年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毛囊炎样皮疹及葡萄膜炎,主要分为血管型、神经型和胃肠型,肺部受累多为假性动脉瘤和咯血。现报道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收治的1例以肺实变伴高热为突出表现的白塞病患者,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少见临床表现的诊治认识。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发作腹部疼痛2个月,加重5天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突然出现上中腹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出冷汗。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炎、直肠炎、糜烂性胃炎,给予对症治疗,疗效欠佳。5天前腹部疼痛加剧,呈撕裂样,伴呕吐。患者于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口腔多发性溃疡、外阴溃疡、四肢多关节肿痛,诊断为白塞病,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此后未坚持系统治疗。上述症状时有反复。2004年10月发现高血压。入院查体:血压170/100mmHg,表情痛苦,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临界,心率90次/分钟,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收缩期杂音,腹软,左上中腹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  相似文献   

11.
白塞病是一种系统血管炎 ,除常见的皮肤黏膜表现外 ,可以出现消化道、心血管、肺等多种脏器多系统损害。神经系统受累的发生率较低 ,多在病后数年出现 ,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 ,表现为良性颅内压增高、脑膜脑炎、脑干损伤、器质性精神病、脊髓损害等。然而白塞病累及锥体外系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国内外尚很少见到此类报道 ,本文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 1例白塞病所致帕金森综合征报道如下。患者 :女 ,46岁。因反复口腔溃疡 12年 ,手头不自主晃动 7年 ,加重 1年余入院。患者于 1987年 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痛性溃疡伴有外阴溃疡及双下肢脓疱…  相似文献   

12.
白塞病 (BS)是病因未明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血管炎性疾病。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2月 ,我院收治的 2 1例BS患者 ,对 18例在病情活动期和其中 6例病情稳定 2周后进行了膀胱镜检查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1例患者均符合 1998年 9月美国第五届国际贝赫切特综合征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 。排除了膀胱作者单位 :2 740 31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风湿免疫科结核、肿瘤、炎症、泌尿系损伤、肾损害及其他风湿性疾病。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7~ 48岁 ,平均 2 7岁 ,病程2个月~ 2 4年不等。全部病例做晨清洁中段…  相似文献   

13.
<正> 1临床资料 例1女性,37岁。10年前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8年前,发现下肢结节性红斑。此后,溃疡、红斑每于冬季发作。6年前,左上肢酸痛无力,曾于附近医院诊断为无脉症,未治疗。4年前,出现眼部、外阴溃疡。1月来右上肢酸痛乏力。查体:两上肢脉搏触诊不清,左下肢血压165/110mmHg。齿龈、  相似文献   

14.
白塞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病 (Beh et′sdisease,BD)又译名为贝赫切特病 ,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血管炎 ,它可累及所有形态及管径的血管。以反复的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损害和眼病变为主要特征 ,并可累及关节、肺、中枢和胃肠系统[1] 。本文参考近几年的相关文献 ,对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1 微生物因素与BD1 1 BD与微生物感染 :1937年Behcet本人就认为微生物在BD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从BD患者的受累部位通过原位杂交及cDNA技术在BD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发现有单纯疱疹病毒 (HSV)基因。在BD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抗单纯疱…  相似文献   

15.
白塞病 (Beh et′sdisease,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并累及多个系统的结缔组织疾病。BD系统性损害涉及皮肤、消化道、肺、中大血管、神经系统等 ,但合并急性白血病的报道鲜有报道 ,为探讨BD与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 ,我们回顾了国内外的文献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 1 95 0— 2 0 0 2年期刊杂志 ,得到BD合并急性白血病的病例 7例 ,我院报道 1例 ,共 8例。BD的诊断符合ISGBC 1 990年标准[1 ]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符合张之南 1 998年标准[2 ] 。2 结   果BD合并急性白血病的患…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误诊白塞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者男 ,2 8岁。“间断发热、鲜血便 1年 ,口腔溃疡 8个月 ,肛周溃疡 4个月”1998年 9月 15日入院。 1997年 9月出现发热 ,体温 39~ 4 0℃ ,大便呈果酱样 ,每日 1~ 2次 ,伴肛周疼痛。查Hb 71g/L ;血沉 6 5mm/ 1h ;直肠镜检查示直肠前壁隆起性溃疡 ,病理示慢性炎症。予抗感染 ,柳氮磺胺吡啶、泼尼松治疗后便血好转。 1998年 1月反复出现舌尖、唇、颊及咽部痛性溃疡。 3月发热、便血及肛周疼痛加重。血IgG 19 7g/L ;抗感染治疗无效。 5月出现肛周溃疡 ,血沉 12 6mm/ 1h ;针刺反应阴性。拟诊为“白塞病” ,予雷公藤多甙、甲氨蝶呤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塞病心脏瓣膜累及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检索国内万方医学数据库及Medline外数据库, 复习白塞病瓣膜累及的相关文献, 分析瓣膜累及的部位、内外科治疗等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文献结果表明, 白塞病心脏瓣膜受累以男性多见, 男女比例分别为国内3.86∶1, 国外2.50∶1(χ2=1.32, P=0.251), 术前诊断率不高(国内60.3%, 国外57.1%, χ2=0.13, P=0.716);瓣膜受累以主动脉瓣及瓣周病变为主, 其中最多见的是主动脉反流, 其次是二尖瓣病变;糖皮质激素仍是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免疫抑制剂国内以环磷酰胺应用较多(28/235), 国外以硫唑嘌呤应用较多(12/42);患者手术方式以主动脉置换术(AVR)为主, 其次为人工血管主动脉瓣置换及左室流出道成形术(Bentall术);术后瓣周漏或瓣膜脱垂的发生率AVR高于Bentall术(国内:AVR 76.3%, Bentall术21.8%, χ2=32.60, P<0.001;国外:AVR 71.4%, Bentall术0, χ2=13.84, P<0.001)。结论心脏瓣...  相似文献   

18.
白塞病累及肠道,合并消化道溃疡时称肠白塞病,临床较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容易漏诊误诊,现报道1例患者被误诊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为总结白塞病食管病变的内镜表现,回顾分析了7例临床资料,与肠型白塞病的特征性回盲部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穿凿样溃疡表现不同,白塞病食管病变无特定的内镜表现,可呈表浅溃疡、深溃疡甚至穿孔性溃疡、食管狭窄,弥漫性食管炎、多发糜烂等多种改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