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56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青少年学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父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人际关系、焦虑、心理不平衡因子分与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母应结合子女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60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父亲与母亲在相同教养方式上存在一致趋势,依次为情感温暖、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而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父亲(P〈0.05);男生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城市学生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农村(P<0.05);不同职业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惩罚严厉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情感温暖因子分越高(P〈0.01);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惩罚严厉因子分越高(P〈0.01)。父亲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在生活环境和子女性别方面存在交互作用;母亲惩罚严厉在职业和文化程度上有交互作用。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受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教养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父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74名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网络成瘾标准诊断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分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UCLA孤独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少;人格特质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神经质,个性更内向、更孤独;父母教养方式中更多地表现为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入伍新兵适应和应对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某部2004年入伍的215名新兵进行测查分析。结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文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r=-0.234~0.197,P〈0.01或0.0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各因子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部分因子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217-0.243,P〈0.01或0.05)。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01-0.244,P均〈0.01),而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22~-0.243,P均〈0.0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41~0.202。P〈0.05或0.01),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14~-0.164,P〈0.01或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所以在新兵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性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阳市某高中440名学生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高中生与非留守高中生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留守高中生感受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留守高中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留守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父亲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母亲拒绝否认、偏爱被试、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母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三个因子对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或0.01).结论 针对留守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有意识地结合其具体情况使用不同教养方式,这对预防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修订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得到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的中文修订版。方法通过对1208名大学生进行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中文翻译版和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对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中文修订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中文修订版包含20个题目,3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9.821%;各因素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21-0.817,分半信度为0.707—0.816,重测信度为0.768-0.84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1,分半信度为0.828,重测信度为0.880;3个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也非常显著(P〈0.01);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总分及担心错误、个人标准、父母期望、行动疑虑因子分与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中文修订版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条理性因子分与呈现完美形象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完美主义自我呈现量表中文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国内完美主义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也可以作为临床心理研究和咨询实践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343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大学生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不管是积极应对方式还是消极应对方式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显著相关,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驻岛官兵人格特征、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28名驻岛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驻岛官兵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神质维度评分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及其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神经质维度评分与躯体化、人际关系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维度评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精神质维度评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或紧张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神经质维度评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及除精力因子分外的其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对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驻岛官兵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于2004—03/06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17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①父母教育方式问卷分为母亲教养方式56个项目,父亲教养方式58个项目,内容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偏爱被试5个保留维度。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72。实验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所以在计分时把每个维度中父亲与母亲的分数合并。(参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为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③自评抑郁量表由20个陈述句组成,每条为一个相关症状,按1—4级评分,奇偶数条目分半相关性为0.73和0.92。评分在4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40—48分为轻度抑郁;49~56分为中度抑郁;57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④以班为单位施测。施测前取得该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同意。在非考试状态下,按班级对学生进行3个问卷的团体测试。并在被试确信答案得到保密的情况下进行。⑤主要观察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⑥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合格问卷174份.有效率为92.1%。①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4个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在性别差异上,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在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3个维度则是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高中生的焦虑得分:从总体上和不同性别上均高于抑郁得分。但就焦虑、抑郁本身得分来看不存在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焦虑、抑郁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r=0.777,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和抑郁得分的关系:除拒绝否认维度外,其余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12,-0.457,P〈0.05);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与焦虑、抑郁成正相关(r=0.348,0.356;0.382,0.385;P〈0.05)。④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高中生不同抑郁水平间的差异:经事后比较分析表明,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影响。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高中生的积极情绪越多,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火车司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防御方式状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30名火车司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防御方式问卷测评应付方式,对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火车司机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均〈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均与防御方式问卷因子1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躯体化因子分与因子4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火车司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普通人群,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明显缺陷,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 196名高职院校专科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高职院校专科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4.16%.男生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女生(P<0.01),敌对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文科生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理科生(P<0.01);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农村的学生(P<0.01).不同性别专科生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同科别专科生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合理化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专科生症状自评量表均分及各因子分与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症状自评量表均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焦虑、恐怖因子分与客观支持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分及均分与主观支持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应对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因子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3个维度对预测心理健康有一定作用.结论 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独立学院)2 457名新生和母体学院4 529名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低于母体学院(P<0.01).独立学院新生症状自评量表除强迫、精神病性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母体学院新生(P<0 01);男生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0 05或0.01),来自城市的新生总分及除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来自农村的新生(P<0 05或0.01);不同学科新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 05),焦虑、偏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 05),事后检验表明,文科与理工科学生抑郁、恐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 05),艺术与文科、理工科学生焦虑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男女生心理问题不同,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心理问题突出,不同学科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职业满意度状况及其与情绪特征的相关性,为维护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心理健康,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依据.方法 对287名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采用自编个人情况调查问卷、军人职业满意度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军人职业满意度问卷因子平均分:领导者素质>工作与生活环境>专业与工作性质>总体满意度>物质与社会待遇;地方大学生本科入伍干部军人职业满意度问卷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硕士、博士(P<0.01);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恐怖因子分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维度评分与军人职业满意度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焦虑因子分与军人职业满意度问卷除总体满意度外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的总体职业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负性情绪越高,职业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军队合训分流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和任职培训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324名合训分流学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尊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编的人口学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合训分流学员各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0.98%-3.93%。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队男性常模(P〈0.05或0.01);独生子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或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水平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军队合训分流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全军男性军人的平均水平,但仍存在部分心理问题,并且其心理问题与应对方式有关,与自尊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等卫校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32名护理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或0.01);总分>160分者占42.42%,阳性项目数>43项者占52.27%,因子分>2分排前5位者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结论 中等卫校护理新生存在诸多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8名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大专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或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实习大专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对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圳市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914名深圳市企业员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企业员工症状自评量表阳性症状均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企业员工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自责、幻想、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结论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48名高中学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恐惧因子分与青少年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青少年常模(P〈0.05或0.01),其中因子分≥2分检出率为16.8%-40.8%,≥3分检出率为2.4%-11.1%;高一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P〈0.05或0.01)。结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高一新生心理问题较高二学生更为严重;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