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者中HIV、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东莞市强制戒毒所内所有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采集5ml静脉血作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4230名吸毒者以青年、男性、未婚的外来流动人口为主:有注射吸毒史者占64.94%,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史占43.10%: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6.71%,外地女吸毒者发生商业性行为率最高占52.00070,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15.81%:HIV感染率为5.60%,梅毒感染率为11.65%,注射吸毒,特别是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HIV和梅毒最危险的因素。结论:东莞市吸毒者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HIV和梅毒感染率均较高,应尽快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性病艾滋病从吸毒者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
揭阳市2005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揭阳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5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监测853名吸毒者,HIV阳性率为1.17%;55.33%有注射毒品行为,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有36.23%承认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32.47%吸毒者承认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16.97%的吸毒者每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揭阳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仍处于低流行期,但高危行为存在,应加强干预。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会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在新会区强制戒毒的3443名吸毒人员采用统一的监测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3443名吸毒者,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63名。吸毒年龄(32.25±6.52)岁,以25~59岁年龄段为主,占65.76%,本地户籍占66.66%。吸毒方式以口吸为主,占71.54%,近几年共用注射器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吸毒人群的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有上升趋势(x^2=79.58,P〈0.05)。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x^2=16.52,P〈0.05)。结论新会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危险行为,新型毒品流行迅速,需引起更多关注,对此类人群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在此类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状况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问卷方式对某吸毒人群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出抗.HIV 1例,艾滋病感染率0.27%,梅毒抗体阳性16例,感染率4.3%。静脉吸毒率为8.4%,性乱在男性和女性吸毒者中同样存在,有48.9%的人在婚外或婚前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47.8%的人有婚外性伴,其中多性伴者占24.2%。结论吸毒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甚少,较多具有性病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是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提示今后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在对他们进行道德、法制教育的同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吸毒人群艾滋病的感染状况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吸毒人群监测参照《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对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结果2006~2007年检出抗-HIV阳性45例,艾滋病感染率0.72%,静脉吸毒率为26.7%,性乱在男性和女性吸毒者中同样存在,有50.1%的人在婚外或婚前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者占25.2%。结论吸毒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甚少,较多具有性病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是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提示今后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在对他们进行道德、法制教育的同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高危险行为现状,为更好管理和开展宣传干预HIV感染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南宁市社区379例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分析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高危行为情况。结果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22.2%,男高于女。HIV感染者最近6个月共针率为65.5%,与配偶或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5.1%、17.2%、15.0%,出现相关性病症状23.8%。结论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通过干预平台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7.
王文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62-1363
目的了解昆山市吸毒人群HIV和HC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行为。方法2010年2月,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215名吸毒人员进行HIV和HCV抗体检测,并对其采用面对面访问,了解其相关高危行为。结果检出HIV抗体阳性1例,感染率0.47%;HCV抗体阳性148例,感染率为68。84%。采用静脉吸毒167例,占77.67%。共用针具37例,占17.21%。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人数为145例,性行为发生率为67.44%;最后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25人,安全套使用率为11.63%。结论昆山市吸毒人群HIV感染属低流行,HCV感染属于高流行,而且流行的危险因素隐患大,特别警惕HIV、HCV从吸毒者向暗娼或嫖客到家庭成员传播。需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51名吸毒人员的行为学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状况的检测分析,了解到本市吸毒人员以青壮年为主,无业者居多,文化程度低,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在11.6%-89.2%之间。静脉吸毒者占62.O%,其中共用针具占58.6%,吸毒人员中曾有过非婚性行为者占68.7%,而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仅为38.2%,有时使用和从未使用者占61.8%。检测251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5例,阳性率为2.0%;HCV阳性者71例,阳性率为28.4%;梅毒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6.0%。说明我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均属低流行;HCV在吸毒人群中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吸毒人群中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因此,尽快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福生  黄竹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43-1143,1177
目的了解长沙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吸毒人员HIV感染情况以及相关高危行为。结果共调查360名吸毒者,其中男性占97%,女性占3%,开始吸毒年龄最小14岁,最大45岁;共用注射器率占44.30%;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49.4%,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占6.2%,发生一夜情时安全套的使用为57.3%,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为14.4%;本次采血360人,确诊2人,阳性率0.56%,用ELISA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13.3%。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和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均很高,应加大对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为制定综合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强制戒毒所内1035名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采集5ml静脉血作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吸毒人群以青年男性、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为主;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在60.97%-86.47%之间,其他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正确知晓率仅为22,42%;静脉吸毒者占68.41%,其中的35.03%有共用注射器史;31.50%的人拥有临时性件,73.01%的人拥有多个性伴,有23.29%的人得到或提供过商业性性服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率最低(10.32%),得到商业性性服务时每次均用安全套率最高(50.00%);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最多的是电视(66.38%);共查出HIV抗体阳性47例,感染率4.54%;梅毒抗体阳性79例,感染率7.63%。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较低,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危险行为及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2012年4-6月乌鲁木齐某区 CDC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对360名吸毒人员的人口学基本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商业性性行为、就医行为、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 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360名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97.9%,文化程度越高其艾滋病知晓率越高(χ趋势^2=4.794,P =0.029)。曾经有注射吸毒史者占76.9%,共用针具吸毒者占40.8%(113/277)。有效应答者中13.1%(47/358)承认有过性交易,其中每次性交易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7.4%。360名吸毒人员 HIV感染率为16.1%,HCV感染率为67.5%,梅毒感染率为2.2%。有注射吸毒史者感染 HIV和 HCV的危险分别是未注射吸毒者的5.5(1.8,17.1)倍和2.3(1.7,3.1)倍(P <0.01);共用注射针具者感染 HIV的危险是不共用注射针具者的2.2(1.3,3.5)倍(P <0.01)。结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高,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并未下降,“知信行脱节”是吸毒人群中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揭阳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6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监测1460名吸毒者,HIV阳性率为0.48%,梅毒感染率为10.55%;有43.84%注射毒品行为,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有38.60%承认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28.22%吸毒者承认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16.26%的吸毒者每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揭阳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但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干预等工作,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和潜在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面对面和采血方式对海南省部分市县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并按HIV检测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吸毒人员中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吸毒年龄偏小,以待业青少年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占大多数,约占吸毒人群的52.5%,公用注射器和针头的占24.2%。我省吸毒人群早期性行为比较普遍,占79.1%,有68.9%从未使用避孕套。HIV阳性检出率为3.2%。结论静脉吸毒已经成为我省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广泛的艾滋病知识和毒品危害的健康教育,遏止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海口市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和HIV与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口市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及艾滋痛、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针对吸毒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强制戒毒所的914名男性吸毒人员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914名吸毒者平均年龄为28.8岁,最小16岁,最大50岁。吸毒人员以来婚青年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占53.72%,共用针具吸毒占静脉注射吸毒的20.98%。HIV检测阳性率为0.22%,梅毒血清RPR+TPPA检测阳性率为4.49%。结论吸毒人群有明显的高危行为,静脉注射吸毒比例较高,HIV、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这类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柳州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哨点监测、综合监测、自愿咨询检测、重点人群筛查和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收集全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资料和艾滋病病例报告资料。结果2007年全市共筛查监测各类人群147153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124人,检出率0.76%。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90岁,年龄20-39岁者占82.61%,传播途径经静脉吸毒占50.26%,性传播占22.45%,输血,血液制品占0.87%,母婴0.35%,吸毒/性传播4.72%,不详占21.35%。结论柳州市HIV流行已经由静脉吸毒人群经性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静脉吸毒、性乱人群为该市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大综合监测、健康教肓、行为干预和“四免一关怀”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戒毒劳教人员HIV感染现状以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分析戒毒劳教人员感染HIV的相关高危行为,为开展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戒毒劳教所收教人员全部调查登记,采集静脉血行HIV抗体检测,并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收教人员544例,检出HIV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0.74%;在544名吸毒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9.0%;无业人员占了67.8%;吸毒人群中离婚率普遍较高,女性吸毒者的离婚率较男性高(χ2=22.097,P<0.05);高危行为中有多性伴行为的占53.7%;在性行为中从不使用安全套的占51.1%;8.5%的吸毒者曾有过同性性行为;有59.9%的人员采用过静脉吸毒。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最低为51.8%,最高为96.5%。戒毒劳教人员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1.8%~96.5%,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宁夏戒毒劳教所50%以上的收教人员有艾滋病感染的相关高危行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较全国吸毒人群低,吸毒人群仍是感染HIV的重点人群和传播HIV的重要桥梁人群。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2002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HIV/AIDS流行现状和趋势。方法:采用哨点综合监测、现患调查、高危人群常规筛检和自愿匿名检测4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HIV流行资料。收集全省AIDS病例报告资料。结果:2002年全省共监测各类高危和重点人群89686人,发现HIV新感染者2003人,诊断艾滋病病人136人,死亡62人。哨点监测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22.7%(1.8—69.1%)。昭通和丽江上升明显,8个地区静脉吸毒HIV感染率达高水平流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2.1%(0-9.7%),其中思茅地区孟连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9.7%;女性就诊者为15.7%;孕产妇HIV感染率为0.2%(0—0.9%),其中临沧地区妇幼保健院孕产妇HIV感染率为0,9%;暗娼、嫖客HIV感染率分别为1.3%、0.3%,高流行地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感染率为L1%,献血员0.04%,自愿匿名检测检出率为13.9%(223/1601)。感染者主要为20—30岁汉族男性静脉吸毒者,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主要分布于我省德宏、红河、昆明、思茅、大理和临沧。结论:云南省HIV流行经静脉吸毒人群蔓延到全省,部分地区感染率继续上升,并且已进一步造成性乱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高流行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流行率超过1%,预示AIDS病例将快速增加,预防和阻断母婴传播更是迫在眉睫,全省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加强宣传教育和对高危人群的行为监测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吸毒人群高危行为与相关血源病原感染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性行为与HCV、HIV和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直接和间接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群中HCV和HIV感染率分别为64.1%(289/451)和15.1%(68/451),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4.4%(65/451)。口吸吸毒者和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分别为17.3%(14/81)和74.3%(275/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近3个月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OR值为2.27;95%CI为1.41-3.66)和未结婚或同居(OR值为2、21;95%CI为1.45~3.36)。未见性行为因素对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影响。结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CV和HIV感染率高,应加强对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岳阳市吸毒人群四种血液传染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岳阳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梅毒等四种血液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岳阳市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常规方法检测Anti—HIV、Anti—HCV、HBsAg和梅毒抗体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77名吸毒人员中HIV感染率4.69%,HCV感染率81.95%,HBV感染率(HBsAg阳性率)14.08%,梅毒感染率2.53%,13名HIV感染者均合并感染HCV。结论本市吸毒人群中HIV、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吸毒是HIV和HCV传播的高危因素,不洁性行为增加了HIV、HCV、梅毒、乙肝由吸毒人员向其它人群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年来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1年连续开展的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项目宾阳县吸毒人群监测数据。结果2007—2011年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知晓率为86.19%;曾共针率、近6个月、近月共针率均呈下降趋势,共针率分别为30.27%、12.35%、5.00%;商业性行为用套率呈上升趋势,近次用套率、近年每次用套率呈上升趋势,用套率分别为55.24%、38.31%;接受艾滋病服务干预率呈上升趋势;HIV感染率为10.31%,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几年来无明显变化。结论近年来针对吸毒人群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HIV感染率,阻断HIV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