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十年来,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均有很大提高。采用化学治疗已成为儿童白血病治疗的最主要方法。在先进治疗组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达80%~90%[1-4]。取得好疗效的关键是恰当的化疗,而提高患儿化疗耐受力及生存率的关键又在于合理的辅助治疗。现将我院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期间采用饮食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重要药物。十余年来,在提高患儿生存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L-Asp已成为我科ALL病人诱导缓解和强化治疗的必用药,在广泛的临床应用过程中,L-Asp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1年至今L-Asp联合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相对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ALL)的治疗有无优势。方法 55例初治ALL患儿,分为随机组(PEG-Asp组)和对照组(L-Asp组),对比化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完全缓解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Asp组平均住院时间比L-Asp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G-Asp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L-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Asp和L-Asp在儿童ALL治疗中疗效相当,但PEG-Asp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日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叶丽  虞国慧  潘明  丁美琪  郭峰 《安徽医药》2011,15(3):365-366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5例应用L-ASP疗程及不应用L-ASP的疗程不良反应比较,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应用L-ASP疗程可出现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其他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黄疸、肝酶升高、焦虑高于未应用L-ASP疗程。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不良反应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araginase ,L ASP)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 ,随着敏感肿瘤的遴选和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 ,L ASP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IL)和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的联合化疗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肯定。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时有关于L ASP不良反应的报道 ,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 ,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 3] 。本文综述L ASP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1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 ,其发生机理与L ASP抑制蛋白质合成相关 ,病前高蛋白高脂饮食加重胰…  相似文献   

6.
<正>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一种蛋白制剂,它对淋巴系统肿瘤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因此广泛用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已成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持续完全缓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L-ASP有多方面的不良反应,如:胰腺炎、肝损害、糖尿病及血糖升高、凝血因子Ⅴ、Ⅶ、Ⅷ、Ⅸ及纤维蛋白原减少等、消化道反应、L-ASP相关性脑病、过敏反应等,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5%~20%,轻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两种鉴别方法.方法分别利用薄层色谱法和电泳法进行实验.结果两者都能很好地鉴别出左旋门冬酰胺酶.结论在一般鉴别实验中,薄层色谱法较电泳法更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主旋门冬酰胺酶的两种鉴别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薄层色谱法和电泳法进行实验。结果 两者都能很好地鉴别出左旋门冬酰胺酶。结论 在一般鉴别实验中,薄层色谱法较电泳法更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邓锋 《广东药学》2003,13(3):14-15
目的 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两种鉴别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薄层色谱法和电泳法进行实验。结果 两者都能很好地鉴别出左旋门冬酰胺酶。结论 在一般鉴别实验中,薄层色谱法较电泳法更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0.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导致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副作用的病案已有报道,为避免发生以上严重后果,探讨中止用药的临床指征,我科对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应用L-Asp治疗的21例ALL患儿进行了严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与安全性,为ALL患儿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分别采用PEG-Asp或L-Asp行强化治疗的ALL患儿(PEG-Asp组和L-Asp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2组患儿除均行含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和泼尼松的强化治疗外,PEG-Asp组给予PEG-Asp 2500 U/m2,肌内注射,1次/2周,连用2次;L-Asp组给予L-Asp6000 U/m2,静脉注射,隔日1次,共8次.2组患儿均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和肝功能,化疗前后行骨髓象检查,记录病情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按照2003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3.0版),将不良反应分为0~4级.结果:PEG-Asp组男20例,女20例,中位年龄6.3岁.L-Asp组男33例,女27例,中位年龄6.7岁.强化治疗前及强化治疗后随访期内骨髓象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儿病情均完全缓解.PEG-Asp组完全缓解时间[(13.2±2.0)个月]与L-Asp组[(13.9±1.8)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Asp组平均住院时间[(11.5±7.1)d]短于L-Asp组[(18.5±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和L-Asp组皮肤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期间,PEG-Asp组和L-Asp组分别有1例和4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或口唇及喉头水肿或腹泻.2组患儿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尿素氮和血糖的升高及低蛋白血症.各级不良反应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p与PEG-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强化治疗中均较安全有效,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与级别类似,但PEG-Asp具有用药次数少、患儿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马燕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129-129
目的探讨安全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6例次L?ASP联合化疗,总结毒副反应,并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除过敏反应外,L-ASP可导致多系统毒副作用,如凝血障碍、胰腺损伤、胃肠道反应等。本组有2例死于大出血,1例死于感染。结论熟悉相关L-ASP毒副作用,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是保证化疗安全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例6a女性患儿,因确诊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给予VDLD方案诱导缓解治疗。骨髓检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后CR骨髓象。继续给予后续方案化疗过程中,患儿双眼脸、口唇出现红肿,双手背出现不规则红斑,压之褪色,伴瘁感,考虑为左旋门冬酰胺酶(埃希大肠杆菌来源)过敏,停药并给予地塞米松、扑尔敏等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消退。后改用门冬酰胺酶(菊欧文菌来源),患儿未再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5.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中的最基本药物之一,在对维持患儿长期处于带病生存状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其在儿童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就近些年L-ASP在国内外儿童临床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它通过耗竭肿瘤细胞中的天冬酰胺来产生抗肿瘤的效果。lAsp是一种毒性较大的药物,它会对人体内的糖代谢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血糖异常升高,严重的会导致酮症酸中毒。lAsp引起血糖升高曾被认为是由于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引起胰岛素受体下调造成的。近年的观点则认为是lAsp直接损害了胰岛中的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引起的。目前临床对于lAsp引起的血糖升高采取的措施是停用药物和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不良反应及其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晚期非霍杰金淋巴瘤(NHL)的联合化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ALL和NHL的缓解率及长期无病生存率都得到明显提高,并可降低髓外白血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有效联合化疗方案中主要药物之一。但由于L-Asp是异体蛋白,少数患儿因过敏而无法应用,影响其疗效。我科曾对一例严重L-Asp过敏的患儿用改进的脱敏疗法,完成疗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娜  宫道华 《江苏医药》2005,31(5):392-393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但对其毒副作用应引起重视。我们收集了37例ALL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