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有无改善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每日分别予以依那普利(10 mg/kg)及丹芍化纤胶囊(0.8 g/kg)灌胃治疗,共观察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及两治疗组的血糖、血肌酐、尿肌酐等指标明显改变(P〈0.05或P〈0.01)。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HE及PAS染色光镜观察显示糖尿病模型组与两治疗组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和坏死,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但两治疗组肾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结论: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量,并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及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任取其中1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及缬沙坦组(Val)各8只。12周末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肌酐、尿素氮、血糖、24h尿蛋白定量。测定血和肾组织一氧化氮(NO),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表达水平及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Val组血肌酐、尿蛋白明显低于DM组(P<0.05);血清和肾组织NO水平较降低,下降幅度达79.2%。病理改变轻于DM组,未见有肾小球硬化。结论:缏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肾组织局部NO水平和抑制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PAI-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肾脏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PAI-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以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动态观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PAI-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PAI-1蛋白表达从糖尿病2周起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肾脏PAI-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6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PAI-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PAI-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中肾脏纤维化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曲尼司特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脏病理的变化。应用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肾组织硫氧还蛋白(Trx)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曲尼司特能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纤维化,糖尿病模型组肾组织中Trx表达下降,曲尼司特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Trx的表达上升。结论:曲尼司特可能通过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组织中Trx的表达,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莫比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键菌佐脲素(STZ)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并给予莫比可2mg/(kg.d)治疗四周.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变化及尿蛋白排泄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状况.结果8周时糖尿病肾病组肾重/体重比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免疫组化提示,肾小球TGF-β1表达也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莫比可作用4周后,可改善肾组织病理损害,降低肾重/体重比和24小时尿蛋白,减少肾小球TGF-β1表达,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比可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过度表达,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大鼠肾脏PAI-1、TIMP-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PAI-1及TIMP-1在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PAI-1、TIMP-1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PAI.1、TIMP.1及FN表达从糖尿病2周起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PAI-1和TIMP-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FN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PAI-1和TIM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过程中肾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云南灯盏花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和灯盏花组。应用Platt 5/6肾切除方法制备CRF模型。苯那普利组予盐酸苯那普利(0.29 mg/100 g)灌胃,灯盏花组予灯盏花胶囊(0.3 g/100 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肿瘤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mRNA表达。结果:灯盏花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和24 h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灯盏花组大鼠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苯那普利组(P0.05)。灯盏花组、苯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TGF-β1和PAI-1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灯盏花组TGF-β1和PAI-1 mRNA表达水平低于苯那普利组(P0.05)。结论:云南灯盏花胶囊能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抑制肾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 SD大鼠建成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正常组 (N组 ,6只 ) ;糖尿病非治疗组 (DM组 ,8只 ) ;糖尿病 +依那普利治疗组 (DE组 ,8只 )。 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体重、2 4 h尿蛋白排泄、肾重、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等生化指标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脏核因子 - κB的表达及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 DM组相比 ,DE组肾脏肥大指数、2 4 h尿蛋白排泄量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P <0 .0 5 ,P <0 .0 1) ,肾组织核因子 - κB的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 ,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 :依那普利通过下调肾组织核因子 - κB的表达发挥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灵  张木勋 《华夏医学》2002,15(6):726-72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建成链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正常组(N组,6只,糖尿病非治疗组(DM组,8只),糖尿病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DG组,8只)。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体重,24h尿蛋白排泄,肾重等生化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脏TGF-β1,C-fos的表达及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DM组相比,DG组肾脏肥大指数及24h尿蛋白排泄量(P<0.01,<0.05),肾组织TGF-β1表达(P<0.01)及C-fos表达(P<0.05)均明显减少,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GbE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nail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丹芪合剂组(C组)和依那普利组(D组).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生化方法检测尿蛋白、血糖和血肌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Snail1、E-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蛋白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nail1mRNA水平.结果 12周后,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nail1、F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未处理的糖尿病组;E-cadherin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糖尿病组.Snail1蛋白与E-cadherin蛋白呈显著负相关.Snail1mRNA与其蛋白表达一致.丹芪合剂组与依那普利组相比,Snail1蛋白和mRNA,以及E-cadherin、FN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药物组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低于糖尿病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丹芪合剂可能通过下调Snail1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使FN的生成减少,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观测其肾脏形态、功能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NC组)相比,8周时糖尿病肾病组(DN组)大鼠的肾脏肥大指数(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V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均升高。DN组肾皮质CTGF、PAI—1、FN表达水平也显着增高(p〈0.05);与DN组相比较,氯沙坦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则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可通遏抑制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糖尿病人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芪合剂和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素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依那普利治疗组(E组)以及丹芪合剂治疗组(Y组)。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及24h尿蛋白量,计算肾脏指数(KI);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KI、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24h尿蛋白量均显著增高并出现蛋白尿,E组和Y组大鼠除血糖、KI外均显著低于D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几乎没有阳性染色,FN有少量表达,而DN时,TGF-β1和FN表达都显著增加(P〈0.01),E组和Y组大鼠,FN和TGF—β1表达下调(P〈0.01)。RT—PCR结果提示,与C组相比,D组VEGF mRNA明显上调(P〈0.05),而E组和Y组大鼠较D组表达减少。结论:依那普利和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VEGF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磊  常保超  郝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1,9(5):676-677,696,831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调素(OPN)表达的影响和肾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将SD大鼠制作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M组)和霉酚酸酯干预组(MMF组)。12周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肾功能、肾重/体重比,处死后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中TGF-β1、OPN的表达。结果 DM组和MMF组的尿蛋白定量、血糖、肾重/体重比较NC组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检查TGF-β1、OPN的表达明显增加,而MMF组中TGF-β1、OPN的表达较DM组明显减少,而且TGF-β1、OPN的表达与尿蛋白、肾重/体重比成正比。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OPN的表达明显增加;MMF对TGF-β1、OPN的表达有抑制作用;MMF可以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球、肾小管的硬化和纤维化,机制可能与MMF对TGF-β1、OPN表达有抑制作用相关,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予以丹参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及肾功能的变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药第8周末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的肾脏肥大指数、平均肾小球体积、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均有明显升高(P<0.05),肾皮质TGF-β1、CTGF、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增高(P<0.05).丹参治疗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则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丹参可通过抑制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归芪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归芪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建立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 (D组 )、苯那普利治疗组 (B组 )、归芪方治疗组 (G组 )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实验第 4 ,6周时 ,观察各组大鼠肾重 /体重、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及肾组织结构的改变 ,放免法测定 2 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β2 -微球蛋白 (β2 -MG)、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 ,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 ,归芪方可控制肾脏肥大 ,改善肾功能 ,降低AngⅡ水平 ,使肾皮质TGF - β1mRNA表达量减少 ,同时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 :归芪方可降低AngⅡ水平 ,抑制TGF - β1mRNA的表达 ,减轻肾脏损伤 ,改善肾功能 ,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病理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丹芍化纤胶囊对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丹芍化纤胶囊对四氯化碳 (CCl4)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 :分别提取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低剂量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高剂量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大鼠的肝组织线粒体 ,测定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肝纤维化组及自然恢复组较正常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 ,治疗后 ,高剂量治疗组及低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均较肝纤维化组及自然恢复组明显降低 ,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丹芍化纤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郑亚萍  刘春杰 《当代医学》2012,18(23):20-22
目的 观察赤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及赤芍对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蛋白激酶C(PKC)及转化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以及高、中、低赤芍组(腹腔注射5、15、30g/kg),8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放射免疫法测定肾脏AngⅡ、ET-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脏TGF-β1及PKC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血糖、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明显升高,AngⅡ、ET-1含量和TGF-β1、PKC表达增强(均P<0.01); 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赤芍能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明显下调肾脏ET-1、TGF-β1 及PKC(均P<0.01),AngⅡ虽有下调趋势,但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 赤芍能改善糖尿病早期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主要与抑制肾脏ET-1表达继而下调PKC及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袁辉 《中医学报》2016,(5):696-698
目的:观察芪芍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血糖、DN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大鼠DN模型,正常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随机模型组、芪芍胶囊组(1 g·kg~(-1))和缬沙坦组(2 mg·kg~(-1))。首次给药时,进行大鼠口服糖耐量实验,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Scrtinine,Scr)、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 C)和24 h尿蛋白定量,并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评价,并通过ELISA检测肾脏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结果:在口服糖耐量实验实验中,芪芍胶囊显著抑制给予糖负荷后的大鼠血糖升高;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BUN、SCR、Hb A1c、Cysc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芍胶囊显著降低上述指标(P0.05);缬沙坦组显著降低BUN、SCR、Cysc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5),血清Hb A1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系膜轻中度增厚,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存在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芪芍胶囊可以显著改善肾脏病理等级,且与缬沙坦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芪芍胶囊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肾脏中的TGF-β和CTGF的表达。结论:芪芍胶囊可以显著改善DN大鼠血糖水平,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DN大鼠肾脏中TGF-β和CTGF蛋白水平,可能是芪芍胶囊肾脏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和中药丹芪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Cα(PKC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沉积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糖尿病组(B、C、D组).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模型;B组为糖尿病对照组;C组为糖尿病依那普利组,按2 mg/(kg*d)给药;D组为糖尿病中药组,按1.8 g/(kg*d)中药浸膏给药,持续60 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KCα、TGFβ1和FN在肾小球的表达;用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脂、血肌酐和尿蛋白;光镜观察肾小球形态.结果 糖尿病各组肾小球PKCα,TGFβ1和FN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用药组(C、D组)的表达则低于未用药组(B组).形态观察显示,C、D组肾小球病变比B组轻.B组血糖与C、D组无明显差异,但血脂、血肌酐和尿蛋白则高于C、D组.结论 依那普利和丹芪复方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PKCα的表达,从而改善肾小球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糖尿病4周组(C组),糖尿病8周组(D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VE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小球的表达情况;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正常肾小球内可见少量VEGF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肾小球内可见TGF—β1表达,而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显著增多,且两者呈正相关,而且糖尿病4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及VEGF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之间呈正相关。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F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大鼠高滤过、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以及纤维化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