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于应用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检查,再采用ESD进行治疗,比较术前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记录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食管病变6例,其中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1例,平滑肌瘤4例;胃内病变14例,其中胃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3例,异位胰腺1例,间质瘤7例。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100%。手术时间16~100(32.8±15.7)min;整块切除率85%,出血率为20%,穿孔率10%,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残留与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 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15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进行超声内镜检查(15例病变均位于黏膜下层),应用TT刀、HOOK刀、IT刀等工具进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先用1∶10000肾上腺素加美蓝在黏膜下注射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再对肿瘤进行钝性分离,完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最大直径为6~18mm,平均8mm,15例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26~61min(平均41min)。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本组ESD病例未见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镜微探头超声(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8-01~2009-08间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进行MPS检查,对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变借助于ESD技术行内镜治疗.比较术前MPS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应用ESD技术治疗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mo后复查胃肠镜及MPS.结果:MPS诊断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34例,其中食管21例,胃11例,大肠2例.诊断平滑肌瘤20例,间质瘤8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早期癌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选择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变,成功率100%,术中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94%.ESD术后病理诊断与ESD术前MPS诊断符合31例,诊断准确率91.18%.1mo后复查内镜及MPS,原病变处溃疡愈合,瘢痕形成,病变切除完全.结论:MPS对消化道粘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应用ESD技术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MPS和ESD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性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对37例发现肠黏膜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成功率91.9%(34/37),平均手术时间55min;2例术中出血〉500ml,经急诊外科手术切除后出血停止;1例(2.7%)十二指肠球部小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裂孔。术后平均随访2年,37例患者全部生存,3例(8.1%)复发,均再次内镜下切除成功。提示ESD治疗肠黏膜早癌及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层病变,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于我院从2017年3月份至2018年5月份发现的消化道隆起病变,行内镜下治疗的1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检查,部分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作一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218处病灶均完整切除,仅1例间质瘤患者出现穿孔,予钛夹夹闭成功;3例巨大腺瘤样息肉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2例大肠侧向发育型治疗过程中出血较多,均予钛夹及热活检钳止血成功;1例食管早期癌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狭窄。未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无继发性感染病例。手术时间在5分钟到2.5小时。费用在5000-30000之间。住院时间3-10天。结论内镜下EMR、ESD、ESE手术治疗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患者的治疗费用,让患者避免外科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超声内镜(EUS)行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2004年3月-2011年8月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消化道黏膜面呈半球状隆起的患者18例,患者常规内镜检查考虑消化道类癌后均行EUS检查,对其中直径<1cm的行EMR治疗,直径1~2cm的行ESD治疗。结果 18例患者EUS所见考虑肿瘤可能,未累及肌层,其中17例病灶深度判断正确。病灶部位为直肠11例,胃3例,食管2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治疗,17例切除完整,1例病变与肌层有粘连,转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联合EUS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直径≤2cm且未累及肌层的消化道类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45例病人的消化道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病变进行ESD治疗,术前行染色内镜或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记录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出血情况和消化道穿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创面愈合和病变复发情况.结果 接受ESD的病例中有上消化道病变36例,下消化道病变9例.病变直径1~5 cm,平均2.7 cm.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完整切除率为97.8%.治疗过程中创面少量出血予电凝处理,未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出现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39例病人,平均随访期21个月,所见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未见消化道狭窄的发生.结论 ESD是一种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灶和黏膜下病变的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间常规普通内镜发现的24例消化道SMT(食管7例,胃13例,直肠4例),先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起源,再进行ESD治疗,获取术后病理及详细记录相关资料,评价ESD治疗SMT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1例病变因起源于固有肌层,辅以尼龙绳套扎,未能获取术后病理。切除病变直径0.5~2.0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30~105 min,平均55 min。1例胃底病变术中出现穿孔,经金属钛夹夹闭创面及保守治疗痊愈。所有病例术中少量出血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及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例。所有ESD剥离的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及切缘干净,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消化道SMT安全、有效,既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明确病变性质。但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SMT,因并发穿孔、出血概率大应慎行ESD。  相似文献   

9.
陈祝勇 《医学综述》2014,20(20):3818-3819
目的探究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下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消化道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黏膜剥脱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5例患者病变部分全部被切除,其中采用EMR切除病灶总计10例、采用ESD分片切除总计3例、采用ESD完整切除病灶总计12例。EMR手术时间3356(40.3±4.8)min,ESD手术时间4756(40.3±4.8)min,ESD手术时间47150(80.3±9.1)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胃息肉、5例胃早癌、6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0例结肠息肉。25例患者经过EMR与ESD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6.00%(24/25),出血率为12.00%(3/25),穿孔率为8.00%(2/25),出血患者与穿孔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理皆效果良好。25例患者皆进行6150(80.3±9.1)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胃息肉、5例胃早癌、6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0例结肠息肉。25例患者经过EMR与ESD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6.00%(24/25),出血率为12.00%(3/25),穿孔率为8.00%(2/25),出血患者与穿孔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理皆效果良好。25例患者皆进行612个月随访,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对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与EMR治疗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复发率较低,而且对于病理评估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食管早癌行ESD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110例患者均成功地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时间(20~420)min,平均(78±32)min,切除病变直径(0.8~10.0)cm,平均(3.2±2.8)cm。整块切除率96.4%(106/110),治愈性切除率92.7%(102/110)。术后共出现出血3例,穿孔3例,肺部感染2例,食管狭窄9例。术后4例患者出现复发,行第二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95.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