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诊断、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68例老年CAP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5例和病毒感染组33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作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计数、NEU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ESR无明显变化(P〉0.05);CRP、WBC、NEU、ES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组,CRP、WBC、NEU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O.05),但ESR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P〈0.01),治疗后CRP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老年CAP患者急性期检测CRP、WBC、NEU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CRP是老年CAP急性细菌感染和疗效判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评估肺部感染早期疗效的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资料完整的肺部感染患者63例,其中,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肺部感染30例,另设健康查体者28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和对照组CRP、WBC、ESR水平。结果 CRP水平于肺部感染后迅速升高,当抗感染治疗有效时3d后即大幅度下降;而WBC、ESR水平在肺部感染时有所升高,治疗有效后逐渐下降;治疗后第14天患者CRP水平降至正常,WBC水平大多数正常,而ESR水平大多数仍高于正常。结论 CRP用于判断肺部感染早期疗效的价值大于WBC和ES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78例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及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体温(T)、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痰培养的情况,设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呼吸系统感染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1),CRP阳性率大于WBC、N、ESR、T(P<0.01),与痰培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CRP的检测可作为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与痰培养两者联合使用更有利于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高俊霞  周秀梅  刘淑梅 《河北医药》2010,32(14):1895-1896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疗中的作用。方法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的102例老年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体温并进行比较;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ESR在患者入院时的阳性率为49.0%,与CRP有一定相关性(P〈0.05),低于CRP63.7%(P〈0.05),但明显高于其他常规指标(P〈0.05)。治疗后ESR明显下降,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是一个敏感的检测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炎性相关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素娟  朱美华 《中国医药》2010,5(7):665-666
目的 探讨WBC和中性粒细胞(NE)、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变化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轻重的关系以及对临床评估病情和疗效判定的意义.方法 184例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52例)和重症组(32例),以同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进行上述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重症组患儿WBC、NE、CRP、ESR和IgM水平分别为(13.76±3.83)×109/L、(71.14±9.97)%、(31.38±8.95)mg/L、(39.92±10.12)mm/l h、(2.57±1.06)g/L,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其中以CRP的升高最为明显.轻症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BP、WBC、NE、ESR和IgM多项感染炎症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对判断MPP病情轻重、辅助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82例老年人CAP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红细胞沉降率(ESR)、体温及痰培养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CAP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给予抗感染治疗7d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hs-CRP阳性率为95.12%,明显高于WBC、N、ESR、体温和痰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可作为老年人CAP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细菌感染居多,也有病毒感染,两种病原学感染临床相似,给早期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感染疾病常用指标有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病原学检测等。笔者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常规炎性标志物(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在小儿急性支气管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使用价值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胸部CT确诊的支气管性肺炎128例,其中经血液检验分为细菌组67例,非细菌组61例(支原体和病毒感染),另选取同一时期健康查体幼儿60例,分别进行hs-CRP、PCT、WBC计数及ESR水平检测,比较以上3组受试者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约登指数。结果细菌组患儿hs-CRP、PCT、WBC计数及ESR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组患儿以上四项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炎性标志物的约登指数为PCT>hs-CRP>WBC计数>ESR测定。结论血清hs-CRP、PCT检测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性肺炎的诊断价值高于传统的WBC计数和ESR测定,因此以上四项联合检测对于小儿早期支气管性肺炎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通过对降钙素原(PCT)进行检测,明确其在小儿肠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门诊收集的150例肠炎患儿,其中8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7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的测定,以此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细菌性小儿肠炎中PCT诊断的敏感性为91.25%,特异性为97.50%。两组患儿在CRP、WBC、PCT三项指标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指标的测定有助于临床对小儿肠炎的鉴别诊断;在细菌性肠炎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诊断较其余指标临床使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汪惠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12-2114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用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新进入ICU患者60例,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非感染SIRS组(32例)和脓毒症组(28例)。分别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人院1d和4d降钙素原(PCT)、CRP、WBC、ESR、中性粒细胞比率(N)、血小板(PLT)及最高体温(T)。结果脓毒症组PCT(6.73±1.31)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的(0.25±0.05)ng/mL(t=3.10,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0.869,显著大于CRP(0.717)、WBC(0.798)、N(0.737)和ESR(0.394)(均P〈0.05)。结论血降钙素原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一个良好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其他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0例,其中硬皮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类风湿关节炎18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6例,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类风湿因子( RF)、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血小板计数( PLT)、血红蛋白( Hb)、羟丁酸脱氢酶( HBDH)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CRP、ESR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硬皮病患者ESR、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WBC、PL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ESR、CRP水平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WBC、PLT、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LDH、HBDH、ESR、C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置换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患者34例,测定其治疗前后的Hs.CRP、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做肺功能测定、BODE指数计算,分析Hs-CRP和PCT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Hs—CR、PCT在AECOPD中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与BODE指数皆呈正相关。结论Hs—CRP和PCT可作为观察AECOPD炎症状况及其控制情况的更敏感指标,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崎病( kD)患儿血浆脑利钠肽(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作为kD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患儿的白细胞( WBC)、C反应蛋白( CRP)、红细胞沉降率( ESR)、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cTnI)及血浆BNP。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获取kD患儿的心脏指数( CI)、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 E/A)、左室短轴缩短率( LVSF)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结果急性期kD患儿WBC、CRP、ESR、cTnI及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BC、CRP及BNP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而CI、LVSF及LVEF明显低于恢复期(P<0.05);血浆BNP与其CI、LVSF及LVEF均呈负相关(r值=-0.602、-0.564、-0.547、P<0.05)。结论急性期kD患儿血浆BNP会异常上升,恢复期逐渐下降,且患儿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障碍存在正相关,检测血浆BNP水平对kD的及早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想平 《黑龙江医药》2023,(5):1176-1178
目的:探究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74例,按照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病毒感染组(n=37)、细菌感染组(n=37);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7例,作为参照组。3组均接受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RP、PCT联合检测。比较3组WBC、ESR、CRP、PCT水平;比较各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3组ES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WBC、CRP、PCT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与病毒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经分析,细菌感染组各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且细菌感染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WBC、CRP、PCT单一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时血常规WBC与CRP、PCT的水平较正常儿童、病毒感染儿童高,且WBC与CRP、PCT联合检测时可提升阳性检出率,降低误...  相似文献   

15.
张小佛  王曼知  危松青  李嘉  吴蕾 《安徽医药》2019,23(10):2044-204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 C反应蛋白( CRP)、淀粉样蛋白( SAA)鉴别诊断小儿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9月长沙市中心医院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儿 100例(细菌组)、病毒感染致腹泻病儿 100例(病毒组),检测两组病儿血清 PCT、CRP、SAA水平,并分析这三种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于临床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腹泻病儿的价值。结果细菌组的血清 PCT、CRP、SAA、外周血白细胞( WBC)、中性粒细胞( N%)水平显著的高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 PCT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的临界值为 1.02 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 88.12%、特异度为 93.1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下面积( AUC)值为 0.908;血清 CRP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的临界值为 15.8 mg/L,诊断的灵敏度为 78.63%、特异度为 85.04%、AUC值为 0.829;血清 SAA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的临界值为 155.2 mg/L,诊断的灵敏度为 81.38%、特异度为 87.29%、AUC值为 0.843;PCT+CRP+SAA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的灵敏度为 91.44%、特异度为 96.91%、漏诊率为 8.56%、误诊率为 3.09%、AUC值为 0.946。结论 PCT对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价值高于 CRP、 SAA,三者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贺逸红  李玉洁  刘海兰 《河北医药》2016,(14):2152-2154
目的:研究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开放性骨折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并发感染分为并发感染的129例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感染组( n =30)和非并发感染的非感染组另选取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水平。结果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 P <0妹.05)。3组WBC 、CRP、PCT检测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术后第1天WBC、CRP、PC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第4、7天感染组的WBC、CRP、PCT各项指标不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也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尤其PCT增高比较显著,在并发感染后即呈明显增高,术后第4天达到峰值,经抗感染治疗后下降,术后第4天与第1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的WBC、CRP也高于无感染组,WBC也在术后第4天达到高峰,CRP达到高峰的时间略迟于PCT,术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感染组经抗炎治疗后,在术后第13天WBC、CRP、PCT各项指标下降,PCT与CRP下降相对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白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三项指标与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岁,体重18kg,身高107cm,体表面积0.730m2。因“左髂骨急性骨髓炎伴发热”入院。检验指标显示有严重感染指征,白细胞(WBC)24.05×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86.9%,C-反应蛋白(CRP)〉120mg·L^-1,红细胞沉降率(ESR)40mm·h^-1。于7月10日入院当天行脓肿切开引流、髂骨开窗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取分泌物送培养,术后安返病房。  相似文献   

18.
姚光辉 《淮海医药》2012,30(5):404-40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高龄CAP52例,分析比较血清CRP、WBC和N%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高龄CAP中阳性率.结果 CRP、WBC和N%水平在高龄CAP中,CRP和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在诊断高龄CAP方面,CRP的敏感性高于WBC和N%,血清CRP可作为高龄CAP患者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ealcitonin,PCT)在细菌性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分为细菌脓毒症组(21例)和非脓毒症组(19例)。比较两组间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随访1个月,判断预后。结果:细菌脓毒症组PCT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但组间CRP、WBC计数、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PCT值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P〈0.05)。RCT浓度与预后有关,脓毒症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结论:PCT可以作为判断脓毒症的早期指标,且可能反映病情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原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在小儿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患者中的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消化功能紊乱各30例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升高,临床可作为细菌性肠炎的早期检测指标,与CRP相比,PCT较其优越性更明显,动态监测其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