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53和mdm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和mdm2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mdm2在52例GCT(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14例p53表达阳性,阳性率26.9%,18例mdm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达34.6%。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699;0.871)。p53和mdm2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20.5%和61.5%、25.6%。两者同时阳性表达有7例,p53和mdm2同时过表达与GCT复发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8)。结论:p53和mdm2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dm2、p185、p21及p53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p185、p21及p53在52例GCT中的表达(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结果]52例GCT中mdm2、p185、p21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6%(18/52),21.2%(11/52),13.5%(7/52)及26.f9%(14/52)。不同病理分级阳性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mdm2、p185、p21、p53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8/13)、25.6%(10/39);38.5(5/13)、15.4%(6/39);23.1%(3/13)、10.3%(4/29);46.2%(6/13)、20.5%(8/39)。GCT复发与否之间的mdm2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8),而p185、p21及p5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dm2、p185、p21及p53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无关,而mdm2的表达与其复发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3.
龙晓东  徐宏  曾义  游潮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090-2093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70和053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170和0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96例乳腺癌组织中p170阳性表达率为65.25%(54/96),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关。053阳性表达率为41.67%(40/96),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170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p170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他们是重要的病理指标,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君林  周永淳  陈利生 《肿瘤》2006,26(10):924-926
目的:探讨p33^ING1、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p53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P〈O.01),p53蛋白分别为51.6%(31/60)、0%(0/60)。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P〈0.05);在DukesA、B期、Dukes C、D期病例中分别为56.7%(17/30)、30.0%(9/30)(P〈0.05)。在p53表达阴性的29例中有12例(41.4%,12/29)p33^ING1表达缺失,而p53阳性的31例病例中有22例(71.0%,22/31)p33^ING1表达阴性(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中p33^ING1蛋白表达明显缺失,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33^IN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p53互相协同,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yclin D1、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73例胃癌组织中cyclin D1 mRNA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9%(40/73)及28.77%(21/7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yclin D1 mRNA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88%(24/73),cyclin D1表达强度与p53表达无关(P>0.05)。结论 cyclin D1及p53蛋白的过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4^ARE。和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18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中p14^ARE及p53的表达。结果:p14^ARE。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中分别为25.4%(30/118)、38.1%(45/118)、14.4%(17/118)和22.0%(26/118),与正常内膜0(0/30)、56.7%(17/30)、33.3%(10/30)和10.0%(3/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癌中p14^ARE。表达缺失的比例高于正常宫内膜;p14^ARE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宫颈间质受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肌层侵犯深度无关;不同p14^ARE表达水平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1。p53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中分别为13.6%(16/118)、40.1%(48/118)、28.0%(33/118)和17.8%(21/118);与正常内膜相比分别为36.7%(11/30)、36.7%(11/30)、16.2%(5/30)和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中p53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正常宫内膜;p53表达与肿瘤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肌层侵犯深度相关,与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宫颈间质受累无关;不同p53表达水平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4^ARE。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243,P=0.008。结论:p14^ARE和p53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密切相关,但对其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p53-Ab与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4例大肠癌患者及10例健康人血清p53-Ab,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化(IHC)分别检测p53第5-8外显子突变及蛋白表达状况,结果;大肠癌中血清p53-Ab阳性率为17.6%(6/34),正常对照组血清阴性,P53基因突变率及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2.9%(18/34)和55.9%(19/34),大肠正常粘膜未见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p53-Ab存在及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P53蛋白表达可诱导p53-Ab产生,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检测血清p53-Ab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及高危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9.
杨南岚  徐宏  曾义  游潮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4):377-380,494
目的:探讨p14^ARF、MDM2和p53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p14^ARF-MDM2-p53通路在胶质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Ⅱ级和23例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0%(6/25)及56.52%(13/23)(P=0.02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DM2、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P=0.004),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MDM2和p53均呈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增高;而p14^ARF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降低。MDM2扩增、p53突变及p14^ARF蛋白低表达均与胶质瘤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Survivin、突变型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行TUR—BT术切除BTCC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突变型p5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0.0%(42/60),而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Survivin表达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临床分期无关(P〉0.05);突变型p53在BTCC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0%(39/60),与对照组阳性率35.0%(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它与肿瘤数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C中Survivin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和突变型p53对临床医生判断BTCC的预后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其亮  杨述华  刘红云 《中国肿瘤》2003,12(12):746-748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p53、c鄄myc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临床分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5例骨巨细胞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鄄my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骨巨细胞瘤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p53、c鄄myc的表达率分别为28%、24%。p53、c鄄myc的表达与Enneking’s外科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c鄄myc表达与p53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p53(+)/c鄄myc(+)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单一阳性组及双阴性组(P<0.05)。[结论]p53、c鄄myc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复发潜能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HG  Pan CB  Zeng H  Zeng YJ  Shen XM  Dong SK 《癌症》2003,22(11):1180-1183
背景与目的:近年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正常骨细胞中检测到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但目前未见有关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 of bone,GCT)NOS的活性及其与GCT病理分级和肿瘤复发关系的报道。本研究探讨GCT组织中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GCT病理分级、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用NOS的cDNA探针检测14例冻存GCT组织中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OS,c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mRNA的表达,用抗NOS1、NOS2、NOS3的多克隆抗体检测42例GCT石蜡包埋组织中NOSl、NOS2、NOS3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14例冻存的GCT组织中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r giant cell,MGC)cNOS和iNOS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57.1%,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C)的阳性率均为35.7%;(2)病理分级Ⅱ、Ⅲ级MGC的cNOS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I级MGC(P=0.008);(3)在42例GCT的石蜡包埋组织中,MGC中NOS1、NOS2、NOS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5.7%、59.5%和31.0%,MC的阳性率分别为54.8%、28.6%和14.3%;(4)病理分级Ⅱ、Ⅲ级GCT组织中MC的NOS1阳性率明显高于I级组(P=0.006);(5)复发组GCT组织MC的NOS1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18),复发组GCT组织中MGC的NOS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41)。结论:GCT组织中NOS的表达,尤其是cNOS在MC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gp、p27kip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进行了P-gp、p27kip1、p53蛋白检测。结果 36例骨巨细胞瘤P-gp阳性12例(33.3%),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45.5%、26.6%、33.3%;初、复发瘤分别为21.4%、75%,复发瘤明显高于初发瘤,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kip1阳性31例(86.1%),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100%、94.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1);初、复发瘤分别为100%、37.5%,差异有显著性(P<0.005)。p53仅在Ⅲ级复发瘤中有3例阳性(8.3%)。结论 P-gp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过表达可能是肿瘤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之一,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无关。p27kip1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级、复发及预后差有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p53的异常表达可视为肿瘤恶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IP2A和p53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ovarian borderline serous tumor,OBST)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998-04-29-2010-10-02原发性OSA手术切除标本95例;另外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7-06-25-2010-11-09原发性OBST 11例和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5-08-17-2012-04-10原发性OBST 27例,总计38例OBST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95例原发性OSA和38例OBST中CIP2A及p53的表达,运用χ2检验分析CIP2A和p5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运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5例OSA中CIP2A和p53高表达率分别为76.8%和68.4%,38例OBST中CIP2A和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3.2%和44.7%,CIP2A和p53在OSA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OB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的表达水平与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P〈0.05;p5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复发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CIP2A和p53在OSA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1,P=0.008,两者协同表达。Kaplan-Meier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OSA患者预后与CIP2A和p53的表达有关,CIP2A和p53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0.05,但两者均不是影响OSA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IP2A和p53高表达提示OSA恶性程度高。联合应用CIP2A和p53免疫组化标志可作为临床评估OSA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尿路上皮肿瘤rasp21和p53蛋白和DNA含量的流式细胞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rasp21和P53表达和DNA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发生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52例尿路上皮肿瘤rasP21和P53蛋白和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论:DNA倍体异常、rasP21和P53的共同表达参与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p53和p21WAF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HCC及相应30例癌旁肝组织中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和p21WAF1蛋白在H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 %和75.6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中p53蛋白表达与p21WAF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肝内或门静脉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21WAF1蛋白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和p21WAF1蛋白高表达均在HCC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但两者间并无相关性。p21WAF1的诱导存在着不依赖p53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m2 3和ras基因在骨巨细胞瘤 (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 3和ras在 52例GCT (GCT按Jaffe分级 :Ⅰ级 15例、Ⅱ级2 5例、Ⅲ级 12例 )中的表达。结果 :2 1例nm2 3表达阳性 ,阳性率 4 0 .4 % ,7例ras表达呈阳性 ,阳性率13.5%。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nm2 3和ras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2 %、30 .8%和 2 3.1%、10 .3%。nm2 3过表达与GCT复发有高度相关性 (P <0 0 5)。而ras基因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nm2 3和ras表达均与GCT病理分级无关。nm2 3表达与肿瘤复发有关 ,而ras表达与复发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CD147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乃贵  王民  王莹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846-1848
目的:研究CD147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47在36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CD147的阳性表达率为47.2%,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随着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Enneking分期II、III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CD14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CD147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D147可作为评价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