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改善桅子苷的油水分配性能,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桅子苷磷脂复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不同pH体系中桅子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复合物在不同pH的正辛醇-水系统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桅子苷及其物理混合物有较大的差异,油水分配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芍药苷(PF)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PF-PLC)胶束的肠吸收特点,探讨磷脂复合物胶束提高PF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指标,通过超高相液相色谱(UPLC)测定不同浓度PF原料药和PF-PLC胶束在十二指肠中的肠吸收情况。同时,在灌流液中添加维拉帕米,考察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PF原料药和PF-PLC胶束肠吸收的影响。结果PF-PLC胶束浓度的提高可显著增加PF的肠道吸收(P<0.001,P<0.05)。在灌流液中加入维拉帕米后发现,与单纯PF组比较,PF+维拉帕米组的Ka和Peff值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PF-PLC胶束组比较,PF-PLC胶束+维拉帕米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结果显示PF-PLC胶束的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途径,且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形成显著改善了PF在十二指肠的吸收。维拉帕米的加入对PF-PLC胶束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即PF-PLC胶束的吸收不受外排转运体的影响,这可能是生物利用度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蒙花苷磷脂复合物,研究其药动学性质。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蒙花苷磷脂复合物,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SD大鼠灌胃给予蒙花苷磷脂复合物,HPLC测定蒙花苷的血药浓度。结果 采用优化后的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复合率接近100%。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蒙花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磷脂复合物中,在水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显著增大。药动学结果显示,蒙花苷磷脂复合物的tmaxCmax,AUC0-t等参数与蒙花苷原料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1.11倍。结论 磷脂复合物改善了蒙花苷的溶解性质,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并表征其理化性质.方法 以人血清白蛋白和蛋黄卵磷脂E80为辅料,替尼泊苷为主药,采用超声法制备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冻干制剂.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主要考察指标来优化纳米粒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用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 成功制备了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2.3 ±11.7 nm,PDI为0.168 ±0.02,Zeta电位为-10.75±1.42 mV,包封率为82.27%±2.74%,载药量为4.29%±0.11%;冻干制剂的外观良好,复溶后的粒径和PDI均符合要求.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新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25):3562-3565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ASP-PC)并进行表征。方法:以ASP与PC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ASP-PC的制备方法、PC种类、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体积和药脂比,并进行验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所制ASP-PC进行表征。结果:采用磁力搅拌-冷凝回流法,药物-大豆磷脂比为1∶3(mol/mol),溶剂为四氢呋喃(50 m L),58℃下反应3 h,所制ASP-PC的平均复合率为83.52%(RSD=1.16%,n=3)。与ASP、ASP和PC的物理混合物比较,紫外光谱显示ASP-PC没有出现新的吸收峰;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ASP-PC中的ASP与PC发生了相互作用,且ASP-PC在0~300℃范围内质量变化较小。结论:成功制得ASP-PC,其中ASP与PC复合成功,但仍有微量ASP以晶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体外鼻黏膜渗透性,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温敏型鼻用原位凝胶的处方进行筛选。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鼻黏膜渗透试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接受池中药物累积渗透量。以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和稳态透膜速率(Js)为标准考察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体外鼻黏膜渗透性,从而确定三者的体外释药曲线和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温敏型原位凝胶处方的筛选结果。结果:各个供试药物的释药符合一级释放模型;与黄芩苷溶液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能明显增加释药量和释药速率。处方二的Q和Js为3种鼻用原位凝胶处方中最高值。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可明显提高黄芩苷的膜渗透性。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温敏型原位凝胶为处方二最佳,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进行溶解度考察和表征,推测其形成机理并为下一步的制剂制备提供参考。方法:以四氢呋喃为复合溶剂制备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考察磷脂复合物在正辛醇与氯仿2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并采用紫外(UV)、红外(IR)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在氯仿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但不稳定。紫外、红外图谱与DSC结果验证了复合物的形成。结论:羟基喜树碱可能与磷脂的极性端复合形成复合物,药物的脂溶性与溶出速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黄豆苷元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测定黄豆苷元、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原料药、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采用LC-MS/MS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投料比为1.5∶1(磷脂/药物的摩尔比),1g·L^-1反应物浓度条件下60℃搅拌2h,结果显示:磷脂复合物在水和正辛醇中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分别提高3.1倍和5.4倍;大鼠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和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Cmax分别为(667±65),(7509±688)ng·mL^-1,Tmax分别为(3.00±0.82),(0.42±0.17)h,AUC0–∞分别为(8302±590),(28870±2411)ng·h·mL^-1。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黄豆苷元原料药的3.48倍。结论将黄豆苷元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所提高,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显著提高,增加了黄豆苷元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明显提高黄豆苷元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黄豆苷元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测定黄豆苷元、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原料药、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采用LC-MS/MS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投料比为1.5∶1(磷脂/药物的摩尔比),1 g·L-1反应物浓度条件下60 ℃搅拌2 h,结果显示:磷脂复合物在水和正辛醇中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分别提高3.1倍和5.4倍;大鼠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和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Cmax分别为(667±65),(7 509±688)ng·mL-1,Tmax分别为(3.00±0.82),(0.42±0.17)h,AUC0–∞分别为(8 302 ±590),(28 870±2 411)ng·h·mL-1。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黄豆苷元原料药的3.48倍。结论 将黄豆苷元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所提高,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显著提高,增加了黄豆苷元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明显提高黄豆苷元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物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阿魏酸-磷脂复合物,提高阿魏酸的脂溶性,以期进行进一步的制剂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并以单因素法优化制备工艺,对复合物进行红外及X-衍射分析,考察阿魏酸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变化。结果阿魏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药物-磷脂投料摩尔比为1∶1,室温下磁力搅拌4 h,真空干燥;红外及X-衍射图谱验证了复合物的形成;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在0.1 mol.L-1HCl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显著提高。结论阿魏酸磷脂复合物提高了阿魏酸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并对复合物进行鉴别。方法 以结合率为评价标准,结合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并采用红外分析法、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鉴别所制得的复合物。结果 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反应条件如下:乙醇为反应溶剂,匹多莫德与磷脂的投料摩尔比为1:1,反应液中药物浓度为8 mg·mL-1,于60℃下磁力搅拌1 h。复合物红外图谱发生变化;差热扫描显示复合物的相变温度改变;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复合物呈现无定型特征。结论 确定制备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匹多莫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结构不同于单体及物理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溶解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灯盏花素(1)磷脂复合物,以1与磷脂的结合率为评估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并考察了复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1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大豆磷脂投料比为1:4,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配制1浓度为30mg/ml的溶液,于40℃反应2.5h.所得磷脂复合物可明显改善1在水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3.
靛玉红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靛玉红(1)与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优化了1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对按优化工艺制得的复合物进行紫外扫描、差示扫描量热及磷核磁共振等分析,并考察了溶解性能及溶出度.结果表明,制品复合率达97.9%,可明显改善1在水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在1%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240min溶出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溶剂、投料比、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匹维溴铵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所得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匹维溴铵浓度为5 mg/ml,匹维溴铵-大豆磷脂投料比为1:5,60℃反应2h.对制得的复合物进行紫外扫描、差示扫描量热及X-射线衍射分析,并考察了其溶解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物中药物以无定形形态存在,且该复合物提高了匹维溴铵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5.
以复合率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应用星点设计结合效应面法优化普伦斯特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磷脂-药物重量比为3∶1,25℃复合5h的优化条件下,能获得复合率为(96.4±1.2)%的普伦斯特磷脂复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甘草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EDDS)进行处方筛选及制备。方法 用溶解性实验,处方配伍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等方法进行甘草酸磷脂复合物SEDDS制备研究,优选乳化剂,油相和助乳化剂;确定处方组分比例,考察处方自乳化效率。结果 最佳甘草酸磷脂复合物SEDDS处方为Labrafil 1944 cs∶Cremophor EL35∶Transcutol HP =45∶40∶15,处方载药量为27.3%;该处方能形成具有乳光透明乳液,粒度分布均匀。结论 该方法可成功制备甘草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氧化苦参碱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离体肠吸收情况,考察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特性。HPLC测定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内的累积吸收量。结果 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均有提高,低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结肠处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中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处的累积吸收量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高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结论 与氧化苦参碱相比,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hydroxysafflor yellow A phospholipid complex self-microemulsion drug delivery system,HSYA-PC-SMEDDS)的制备方法,以提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为今后口服制剂开发提供一定研究思路与基础。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复合率为评价标准,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PC),并考察不同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药物浓度以及药脂比下复合率,确定HSYA-PC的最佳制备条件,并进行理化性质确证,以粒径及载药量为响应值对HSYA-PC-SMEDDS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同时测定HSYA-PC-SMEDDS在不同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度;并以HSYA水溶液为对照组,记录HSYA-PC-SMEDD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特性。结果 ①当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40℃、药物浓度为2 mg·mL-1以及药脂比为1:3时,HSYA-PC的制备条件最优,最佳工艺下复合率为(98.14±0.95)%。②当油相为油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二乙二醇乙醚时,所组成的空白自微乳液能在水中快速形成均一、稳定且略带蓝色微乳光的澄清透明液体。③当HSYA-PC-SMEDDS自微乳分散于50倍的去离子水中后,其迅速溶解并形成黄色澄清液体;所得溶液的粒径与电位在24 h内几乎无变化,且外观上无肉眼可见物质析出,表明HSYA-PC-SMEDDS给药系统在24 h内性质稳定。④相比于HSYA对照组,HSYA-PC-SMEDDS组的Cmax由(0.37±0.36)μg·mL-1显著增大到(1.28±0.62)μg·mL-1,并且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与AUC0→∞也分别由(147.29±137.63)min·μg·mL-1和(195.82±169.09)min·μg·mL-1增大至(430.99±151.46)min·μg·mL-1和(502.69±138.96)min·μg·mL-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HSYA制备成PC中间体可显著提高HSYA的脂溶性,进一步制备成HSYA-PC-SMEDDS能使其充分溶解在水性介质,且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