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估院前急救实习教学效果。方法 组织1999级、2000级进入急诊科实习的医学生到湖北省急救中心参与院前急救实习,利用理论考试和个人实习体会相结合的方法,与既往1996级、1997级没有参加院前急救实习的医学生急诊临床实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参与了院前急救实习的1999级、2000级医学生普遍对急诊医学三大体系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加深了对院前急救重要性的认识,80%的医学生十分赞同参与院前急救实习。同时,考试成绩也表明,参与过院前急救实习教学的医学生的成绩普遍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教学的医学生,尤其是在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上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实习加强了急诊教学的实践环节,也加强了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它不仅是一次教学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20院前急救管理系统的现状,对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运行状况、车辆配置、未来需求等方面进行发展策略的探讨。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随车实践等方法从南京市120院前急救流程和主要环节等切入调查。结果近年来该管理系统通过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努力基本满足了城市发展和当地居民院前急救的需求,同时调查发现该系统还存在车辆及人员不足、院前急救的效能尚偏低等问题。结论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加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的管理与培训等措施,将建设院前急救纳入"社会管理"的范畴是发展院前急救体系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借鉴香港院前急救经验完善内地急诊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小平  胡宇虹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7):337-337,340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而又极具前途的医学学科。其包括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 (室 )和重症监护室 (ICU)三部分。其中院前急救更是放在各国急救工作者面前的 ,需不断完善、不断加强的重要范畴。香港作为亚洲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商贸、金融、及旅游中心 ,其急诊医学的发展也是非常之迅速的。笔者通过较长时间对香港各方面的考察发现它的院前急救体制有一定的特色 ,很值得我们借鉴。当然 ,从其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观之 ,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和不断完善。特别是 97香港回归后 ,香港、内地急救体制将如何齐头并进 ,还需要各方…  相似文献   

4.
急诊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的学科。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全病人生命、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1997年4月至1999年2月院前急救33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1997年4月“120”急救电话开通至1999年2月近2年时间院前急救3368例,年龄0.5~84岁。男1928例,女1440例。内科居第一位,外科第二位,儿科第三位。疾病分类:心脑…  相似文献   

5.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实践性很强。急诊医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更主要的还要掌握危重症处理的基本技能。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环节已成为当前急诊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为了使医学生更好的学习院前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技能,进一步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公益意识和职业责任感,我们在上海市急救中心的支持下,从1997年开始,组织四年级的医学生,分期分批参加院前急救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方法与步骤 1.1 培训由上海市急救中心的医师介绍国际、国内院前急救现状、发展趋势和上海市急救网络、程序和基本要求。学生复习常见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要点,分组反复训练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包括体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浅静脉穿刺术、心电图描记术,电除颤术等。 1.2 参加“120”急救工作组织学生分批到上海市12个急救分站,每人随一辆救护车,平均工作8 h,参与现场救治、护理、抬担架、转运病人至就近医院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7.
创伤是当今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急诊医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重视。创伤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创伤病人的关键。本急救中心从2002年1月~2004年1月对3961例创伤病人进行了院前急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2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3549人次病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97.2%,其中心肺复苏(CPR)成功率32.7%。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7.6%。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齐全的院前急救设备;②高素质急救人员;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出诊病人的病种构成和急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情况。结果325例患者中,317例经院前急救处理,病情稳定或缓解,安全转运至院内,占97.54%。结论院前急救疾病种类多,抢救及时,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刘彦  韩文 《四川医学》2013,(4):538-539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老年患者院前急救主要疾病疾病谱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归纳总结成都市温江区近3年2394例资料完整的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病历,进行疾病谱分类。结果 3年中院前急救的老年患者例数逐年增加,男性均多于女性。我院老年院前急救疾病谱以脑血管、呼吸、心血管疾病为主,老年院前急救出诊的高峰时段为06:00~10:00,18:00~22:00。结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是成都市温江区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急诊内科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就诊的时间规律性,为急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07 ~ 2013年连续7年间急诊就诊的14岁及以上患者,对其基本年龄构成,按就诊月份、星期、重要节假日和24h内不同时间段的就诊人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 2013年的7年间至少接诊成人患者283284人次,20 ~29岁青壮年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是急诊主要就诊人群.连续7年中,夏季是全年急诊流量最多的季节,秋季次之,春节第3,冬季最少.每年12个月的各月份患者流量有一定的差异性,但7年总就诊量显示有一定规律性,其中每年3~7月患者流量较其他时段略高.节假日急诊就诊的患者数量没有减少,甚至略有增加.每周7天中,周六、周日和周一是急诊就诊患者最多的日子.一天24h中,白天就诊流量相对恒定,18~22点时间段是患者就诊高峰期,其后逐渐减少,凌晨4~6时是患者就诊最少的时间段,24h就诊流量呈单峰曲线.结论 急诊就诊的成人患者有明显时间规律性,一年四季中夏季急诊就诊流量最多,每年12个月中,以3月份为最多,每周7天中,周末最多,节假日患者并不减少或略增加,18:00~22:00时是急诊全天就诊流量高峰时段,提示需要加强重要节假日、周末和每日18:00 ~ 22:00时急诊高峰时段的医疗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烧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坤  张利  张静然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45-2746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烧伤患者及15例健康人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数值及CD4+/CD8+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烧伤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红旗 《中外医疗》2013,32(8):21-22
目的分析5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案,探讨最佳的突发脑溢血急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扫描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痊愈,所占比例为30%。31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所占比例为62%。2例患者出现瘫痪,所占比例为4%。2例患者因合并并发症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突发脑溢血的治愈率,降低抢救无效死亡率,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人员对院前院内衔接的认识和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医院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了1个专题小组访谈和10个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所有访谈对象均认为院前院内衔接很重要。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目前衔接的主要问题在于院前、院内急救人员工作不到位,另外"三无"人员的急救也是衔接的棘手问题。结论医院急诊人员都认识到了衔接的重要性,但目前院前院内衔接存在不少问题,院前院内急救体系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建立长效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6.
袁咏梅 《中外医疗》2013,32(3):11-12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具体原因,并且探讨对之进行临床诊治的具体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5月—2011年9月急诊内科发生昏迷现象的200名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治疗过程和昏迷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研究发现发生急诊昏迷的患者中有27.5%为急性脑血栓患者,14%为有机磷中毒患者,20%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等等。结论详细地询问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史,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血尿常规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都能够降低昏迷机率,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疾病谱,揭示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急诊科3 183例需紧急处置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急诊需紧急处置病例的疾病分类、性别、年龄特征。结果:(1)位居前五位的是创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2)男性患者中创伤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其构成年龄无显著性差异;(3)女性患者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疾病排序位居第一,其构成年龄低于男性(P<0.05)。结论:加强急危重症疾病谱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急诊科的紧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涛  赵惠芳  杭其焕  郭庆庆  高月莲  于慧 《海南医学》2013,24(24):3726-3728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 300名高职大学生从急救知识技能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培训需求及培训方式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1 291份,回收率为99.3%,有效问卷1 226份,有效率为95.0%。87.5%的大学生无急救培训经历,对核心急救知识技能问题回答正确率较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明显偏低(P〈0.05)。95%的大学生认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有价值,87.6%的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止血技术较感兴趣,66.2%的大学生更喜欢分批小组急救培训方式,67.3%的大学生认为理论+实践的授课方式最好。结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较低,培训组织欠缺。学校应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大力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抢救过程中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两组患者各个治疗环节所需时间以及转归进行统计,请转科成功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满意度、救治过程满意度、沟通满意度、急送与接收满意度以及安全与舒适转运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自入院前开始的全程护理有利于为抢救减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这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合理的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林玲 《吉林医学》2013,(30):6338-6339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遵循常规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以整体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效率、死亡率、患者满意程度及干预前后的SGRQ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与患者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SGRQ量表评分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疾病状态与生存质量的改善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