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塘灰火炮煨附子及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煻灰火炮煨附子,乃沿袭陶弘景“热灰微炮”和雷(学攴)的“柳木灰火中炮”发展而来,在国内独具一格。经历代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起沉疴无数,其炮制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煨附子的浸漂方法:取净附子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漂4~10天(夏秋4~7天;冬春7~10天),盐附子漂至以微成为度,捞取晾干表皮  相似文献   

2.
附子炮制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东  杨又华 《中药材》1993,16(6):28-30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侧根,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但其毒性很大,使用不慎极易引起中毒,所以自古至今大者经炮制后入药。在我国医药宝库中记载着丰富的附子炮炙方法,为研究附子加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文献记载的附子炮制历史演变总结如下。一、附子炮制历史沿革早在汉代,张仲景著《金匮玉函经》载“……皆破解,不(口父)咀,去黑皮,刀刮,取里白者,故曰中白”。这是有关附于炮炙的最早文字记载。唐代增加了“搪灰炮”、“蜜炙”、  相似文献   

3.
附子,辛湿有大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含有毒成分的生物碱。临床为减少其毒副作用以避免中毒反应发生,其炮制及有效剂量问题尤为重要。 关于附子的炮制,古代医家论述较多。陶弘景曰:“凡用附子、乌头、天雄,皆热灰微炮令拆,勿过焦。”雷斅曰:“凡使乌头、天雄,宜文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若用附子勿用杂木火,只以柳木灰火中炮令皴拆,以刀刮去孕子并去底尘,擘破”。朱震享曰:“凡附子、天雄,须用童子小便浸透以杀其毒,并助下行之力,入盐少许尤好。”李时珍曰:“凡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拆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综上诸论详略不一,大体有盐炒、  相似文献   

4.
附子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铮 《北京中医》1998,17(5):52-53
附子临床又称为淡附片、炮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阳益火、振奋心阳、散寒通痹、温中止痛、助阳解表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本草纲目》说附子:“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痉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现代化煨制附子的炮制工艺。方法 选取煨制温度、蒸制温度、煨制时间、蒸制时间为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以炮制品的物性参数量值为评价指标进行炮制终点判定。结果 煨制温度120℃,蒸制温度100℃,煨制时间36 h,蒸制时间90 min所得成品性状较优,与传统炮制方式比较区别不明显。结论 优选的炮制方法保留了建昌帮煨制附子的特色,建立了成品参数及量化指标,为煨附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附子毒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adi Debx的子根,性微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该植物全株有毒,以根头最毒。附子的毒性成份为乌头碱(Aconitine),能溶于水与乙醇,毒性极大,口服0.2mg即为中毒剂量产生中毒症状。其结晶2~4mg即可以致死.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7.
高连印 《北京中医》2005,24(3):174-175
《伤寒论》用附子之方有20余首,其用药特点主要体现在与干姜为伍,回阳救逆生用;与酸寒药味的药物相配,助阳散寒炮用;佐使甘草姜蜜,减少其毒性。附子的用量、煎煮时间因证、因人而宜。配伍附子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其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效仿。  相似文献   

8.
刘援  刘国庆 《江西中医药》2006,37(10):41-42
附子,辛、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急病用附子,救病人于危急之际;虚寒病用附子,起沉疴于举手之间,现将多年临证使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加工炮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供临床使用。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常常被运用于各种肾阳虚衰型的慢性肾脏疾病。但其性烈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建昌帮不同附子炮制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临床应用有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建昌帮煨附子、淡附子、阴附子及阳附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与样品聚类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建昌帮煨附子、淡附子、阴附子及阳附子的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经样品聚类可分为4类。结论:建昌帮不同附子炮制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明显,临床应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5,(1)
附子的诸多功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逐步完善,目前归纳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文对附子功效的记载进行本草学、方书及医籍考证,附子各功效自古均有运用,回阳救逆在明清时期明确提出;金元时期,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细化为以温脾肾之阳为主;散寒止痛在《神农本草经》已明确指出。该文为附子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附子的诸多功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逐步完善,目前归纳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文对附子功效的记载进行本草学、方书及医籍考证,附子各功效自古均有运用,回阳救逆在明清时期明确提出;金元时期,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细化为以温脾肾之阳为主;散寒止痛在《神农本草经》已明确指出。该文为附子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炮、煅、烧、炼(四字纯火制者) 炮:音庖,裹物于火中烧者为炮。例如,肉蔻用糯米粉包裹置糠灰中炮(见《雷公炮制》)。又如,置药于火上,以烟起为度,如炮姜、炮附子,亦称炮。煅:音段,通锻。凡石类、矿物质,入火烧令通红,为火煅,如丹砂、龙骨等。《雷公炮制》:“矾石,凡使用以磁瓶盛于火中煅令内外通赤。”烧:凡植物类入火中烧黑,覆以瓦罐,勿使为草木灰,称“烧存性”,例如十灰散  相似文献   

14.
附子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笔者在治疗内科杂症时.常遇到初始治疗疗效不能彰显,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附子后,疗效甚佳,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肉桂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1~75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肉桂最佳剂量。如补火助阳用于治疗沉寒痼冷之疾时用量最大,常用量为10~30 g,最大量可用至75 g;散寒止痛多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痛经、腹痛,常用量为3~12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火助阳常配伍附子、干姜,散寒止痛常配伍吴茱萸、小茴香等,引火归元常配伍砂仁、龙骨、牡蛎等。  相似文献   

16.
附子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皙芝 《河南中医》2001,21(3):63-64
附子辛甘、大热 ,归心脾肾经。因其秉性纯阳 ,上能助心阳 ,中能温脾阳 ,下能补肾阳 ,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但因其有毒 ,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笔者在近2 0年的临床实践中 ,摸索到适时、适量的运用 ,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附子的配伍、用量及煎煮方法笔者在临床运用附子时 ,多据具体情况配伍干姜、炮姜、生姜、甘草等。其用量超过 10 g者应先煎 ,且应与姜草同时先煎 ,并随着附子用量的增加 ,与之相配的姜草用量也随之加大 ,且先煎时间也相对延长。如附子用量 10~ 2 0g者 ,多先煎 30min左右…  相似文献   

17.
高连印 《北京中医药》2005,24(3):174-175
<伤寒论>用附子之方有20余首,其用药特点主要体现在与干姜为伍,回阳救逆生用;与酸寒药味的药物相配,助阳散寒炮用;佐使甘草姜蜜,减少其毒性.附子的用量、煎煮时间因证、因人而宜.配伍附子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其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效仿.  相似文献   

18.
治疗方药:炮附子、炮干姜、炙黄芪、炒党参、炒白术、吴茱萸、补骨脂、煨葛根、乌梅肉、石榴皮各10克,绿升麻、嫩柴胡各6克。脾肾阳虚为主者加重附子、干姜用量;脾虚下陷虚滑为主者重用参、芪、  相似文献   

19.
彭济河 《新中医》2005,37(10):81-82
附子为温里祛寒常用药,多用于阴盛阳衰之寒证和亡阳危候及寒湿痹痛者。笔者临证体会到附子补火助阳功用能化气布津、舒筋除痹和祛邪外达,运用恰当每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20.
仲景真武汤由制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组成。具有温阳行水之功效,用治阳虚阴盛,水气内停之证。笔者认为,通过增加药量,改变药物间配伍关系,可扩充本方的利水作用和主治范围。现试如述下。一、温肾化水温肾化水,必以附子为君。其用量可在9~20克范围内调整。附子补火助阳,能温壮命门之火,振奋肾阳的气化功能,使之主水有权。正如张元素所说:“益火之源,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