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HIV感染合并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来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状况,从而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的2008年1月-2013年6月的一共79例HIV感染合并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为标本,然后对这些标本进行涂片及染色检查。采用常规的粪便培养来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真菌以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直接涂片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革兰染色检测真菌孢子以及菌丝:抗酸染色检测分枝杆菌:改良的抗酸染色法来检测隐孢子虫;微需氧培养检测空肠弯曲菌;金标法来检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果79份标本,47份标本检测出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阳性率是59.49%,其中感染真菌最多,有22株,感染隐孢子虫有13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有6株,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有3株,感染空肠弯曲菌有2株,感染沙门菌有1株。结论HIV感染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最易感染真菌,其次就是隐孢子虫,分枝杆菌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也比较高,因此值得临床医生的重视,积极的寻找病原,从而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方法收集67例北京地区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集卵,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对留取的粪便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片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检测其是否存在引起腹泻的病原菌和艰难梭菌毒素。结果 4例粪便标本检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且PCR检测均为阳性,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100%,确定感染率为5.97%(4/67),感染者均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晚期患者,其血液中CD4+细胞计数<200、200~499、≥500 cells/μL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5.9%(2/34)、7.4%(2/27)、0;被感染者均系无业人员,生活来源无保障,生存环境较差;对67份标本同期进行细菌培养及涂片革兰染色,其中60份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均为念珠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有1例阳性。结论北京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其感染率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患者CD4+细胞计数水平降低及疾病发展到中晚期的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北京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中普遍存在真菌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某医院院内感染Noro病毒胃肠炎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Noro病毒感染引起医院内暴发集体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一起18例医院内暴发腹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同时对每例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随机选择7例粪便标本用抗原检测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轮状病毒RNA检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oro病毒核酸以确定感染的病原,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易感因素。结果发病者多为老年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腹泻主要为稀水便(12/18,66.67%),个别为黏液稀便(3/18,16.67%);大部分粪便常规检测正常(10/18,55.56%),个别见少量白细胞(3/18,16.67%)和潜血弱阳性(4/18,22.22%);全部粪便标本细菌学培养阴性;轮状病毒RNA检测阴性;3份标本中检出Noro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2.86%(3/7)。结论Noro病毒是此次医院内集体暴发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尤其多见于有基础疾病、体弱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河南、新疆地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状况。方法收集3个地区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粪便,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53例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有32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2.6%。北京、河南、新疆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97%(4/67)、16.1%(24/149)和10.8%(4/3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5)。男性和女性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2%( 16/1 43)和14.5%(1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4,P>0.05);城市和农村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6.5%(7/104)和16.8%(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6,P<0.05);夏秋季与其他季节的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4.0%(30/214)和5.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处于HIV感染无症状期、有症状期、艾滋病期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1.3%(19/89)、8.3%( 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2,P<0.01);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cell/μl)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有差异,<200为20.4% (20/98),200~499为9.23%(12/130),≥500为0%(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P<0.01)。艾滋病中晚期慢性腹泻患者,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3个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性别无关;患者来自农村地区、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疾病为中晚期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粪便微生物在儿童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治疗方式的指导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儿科、急诊科、门诊消化科就诊的腹泻患儿200例,均行粪便微生物检测,分析病原类型及防治措施。结果:对所采集的2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微生物检测,共检出各类型腹泻病原微生物152例,总检出率为76. 00%。肠道致病菌检出15份,检出率7. 5%。腹泻病毒检出136份,检出率为61. 00%。寄生虫检出1份隐孢子虫,检出率为0. 5%。结论:粪便微生物检测能够确定腹泻患儿感染类型和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品种,为腹泻患儿的临床敏感性用药提供有效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玉溪市2013年和2014年5岁以下儿童冬季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及其特征,指导当地病毒性腹泻防控工作。方法收集玉溪市红塔区妇幼保健院冬季5岁以下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使用Pro Spec T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对ELISA阳性者进一步进行G/P分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结果共对261份粪便标本进行了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6.40%(95/261),G基因型以G9为主,占93.15%(68/73),P基因型以P8为主,占79.45%(58/73),G/P优势组合以G9P8为主,占76.71%(56/73);杯状病毒阳性率为8.43%(22/261),感染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占95.45%(21/22);星状病毒、腺病毒和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0.38%(1/261)、1.15%(3/261)和1.92%(5/261)。结论轮状病毒是玉溪市红塔区5岁以下儿童冬季病毒腹泻的主要病原,主要基因型为G9和P8;其次为诺如病毒,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星状病毒和腺病毒呈散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昆明某医院近5年住院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分布。对比两种血培养瓶对不同病原菌的检出情况。 方法对2013-2017年住院艾滋病患者使用两种血培养瓶(普通血培养和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普通血培养阳性率5.8%,病原菌前5位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新生隐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阳性率12.8%,病原菌前5位为分枝杆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新生隐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结论2013-2017年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马尔尼菲篮状菌和新生隐球菌为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应用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瓶,分枝杆菌检出率4.8%,分枝杆菌是引起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仅次于真菌的病原菌,分枝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不容忽视;普通血培养瓶配合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瓶的使用可以增加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临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快速筛查诊断的难题,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原体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重PCR与Luminex xMAP多重分析技术平台相结合,以荧光微球为检测载体,建立快速、多重检测DNA或RNA技术平台。结果经14种(18个亚型)常见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标准株检测,在反应体系中多重PCR产物只与相应的病原菌检测微球杂交,无非特异性反应;通过138例临床标本检测验证,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细菌检出率占总病原微生物的37.68%,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占18.84%;病毒检出率占总病原微生物的44.93%,支原体、衣原体占17.39%;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鼻咽拭子标本中流感病毒A型的检出率分别为18.75%和26.92%。结论多重检测技术平台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解决流行病病原学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河北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型别的分布与特点。方法:于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在卢龙县妇幼保健院、卢龙县中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住院的0~59月龄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中HRV抗原,对部分阳性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HRV 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型。结果:454份标本HRV抗原阳性率为47.6%(216/454),G血清分型检测101份标本以G3型为主,占64.4%(65/101),P基因型检测73份标本,以P[8]型为主,占87.7%(64/73),G/P优势组合型以G3P[8]为主,HRV抗原阳性率高峰在11、12、1月份,分别为83.3%、72.9%和56.0%。结论:HRV是河北省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  相似文献   

10.
董清学 《中国保健》2009,(17):806-806
腹泻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能引起儿童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原虫及真菌。如何快速、准确检出病原体,保证不漏检是临床微生物室的重要任务,现将收集齐齐哈尔地区3所医院180份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常见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哨点医院2009-2010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进行分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加以验证。结果检测2009-2010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标本759份,其中轮状病毒占22.79%(173/759)、杯状病毒占9.22%(70/759)、腺病毒占4.61%(35/759)、星状病毒占0.79%(6/759)、混合感染占2.50%(19/759)。173份轮状病毒G血清型与P基因型以G1、G3、P[4]型为优势株。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且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测序结果证实12份阳性标本的PCR产物均为其所对应的病毒。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2010年湖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也是本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阿拉尔市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从阿拉尔医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腹泻儿童中收集粪便标本1617份,采用金标斑点渗滤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17份粪便标本中,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0.4%,对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的患儿进行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19.6月,5岁以下儿童占651例(99.7%),3月-2岁儿童583例(89.3%)。7年间以秋冬季发生率高,秋季9月份至11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平均达到50%以上。大便呈水样便占531例(81.3%),发热者占348例(53.3%),呕吐者占358例(54.8%)。结论:轮状病毒是阿拉尔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3月龄至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季9月份至11月份为流行高峰,大便性状以水样便、发热、呕吐为本病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阳江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特征,了解病原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64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肛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642份标本中,检出229份,检出率35.7%,其中轮状病毒165份(25.7%),诺如病毒64份(10.0%,均为GII型),两项均阳性4份(0.6%)。轮状病毒检出时间多在秋冬季;诺如病毒无明显季节特征。感染以6~24月龄幼儿高发,男女检出率类似。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阳江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应继续加强并扩大监测。  相似文献   

14.
刘淑梅  赵秀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2):1511-1513
目的监测并分析我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HIV/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情况、菌种谱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确定诊断、流行病学分析及治疗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HIV/AIDS疑似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标本410人份(其中血液培养标本98人份,局部标本312人份),进行分枝杆菌的菌种分离。将分离出的分枝杆菌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选择HIV/AIDS疑似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标本以同样方法分离出的60株分枝杆菌传代培养,选择有效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98人份血液标本、312人份局部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1.22%(11/98)、8.97% (28/312)。其中有4株为痰液和血液重复培养阳性,将其按照重复样本计算后,共分离出35株非重复性分枝杆菌。加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HIV/AIDS疑似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60株分枝杆菌共95株经传代培养,得到73株有效分枝杆菌菌株经鉴定与基因分型显示结核分枝杆菌(MTB)MTB株,占90.41%,结核分枝杆菌(NTM)7株占9.59%。其中7株非结核分枝杆菌经hsp65引物扩增测序后,筛选出4株鸟分枝杆菌、2株堪萨斯分枝杆菌、1株胞内分枝杆菌。66株MTB对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为:一线药物异烟肼(INH)33.33%、利福平(RFP)19.70% 、链霉素(SM)45.45% 、乙胺丁醇(EMB)12.12%,总耐药率为63.64%;二线药物卷曲霉素(CPM)50.00% 、氧氟沙星(OFLX)22.73%、卡那霉素(K)24.24% 、丙硫异烟胺(PTH)9.09%,总耐药率为59.09%。结论本市就诊的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的感染主要以MTB感染为主,同时有9.59%的NTM 感染,应引起重视;HIV/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分枝杆菌对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的耐药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与隐孢子虫感染的关系,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金胺-酚染色法(AA—P)和改良抗酸染色法(MAF)检测2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和140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隐孢子虫卵囊,用PCR技术检测其DNA,并进行内切酶分析;对隐孢子虫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AA-p、MAF和PCR检测,慢重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1%、3.2%和6.0%;腹泻儿童感染率为0.7%、0.7%和1.4%、PCR结果显示,慢重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高于腹泻儿童;阳性患者腹泻史、动物接触史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农村患者感染率高于城市患者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隐孢子虫的易感性增加,隐孢子虫感染是引起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腹泻和可能加重其病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型别分布特点。方法对2011年1~12月收集的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307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G型和P型分型。结果 307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5.64%(48/307);G3型为优势株,占47.91%(23/48),G9型占27.08%(13/48),G1型占16.67%(8/48),混合G型感染占14.58%(7/48),G2型占6.25%(3/48),G4型占2.08%(1/48);P基因型中最常见为P[8],占62.67%(32/48),P[4]占8.33%(4/48);G3P[8]优势组合占47.91%。结论引起安徽地区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G3P[8]是主要优势流行株,G9型为次之的优势株且存在混合G型感染。  相似文献   

17.
吕莉莎  梁湘辉  张庆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2-1883,1939
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检测,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患者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小儿腹泻病因的诊断提供一种手段,帮助更好的诊断、治疗腹泻。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腹泻的患儿(0~5岁)粪便标本(139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139例腹泻患儿粪便,3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5.18%;其中7-8月份阳性率为21.79%(17/78),9-10月份阳性率为22.58%(7/31),11-12月份阳性率为46.67%(14/30);0~1岁患儿阳性率为28.41%(25/88),1~2岁患儿阳性率35.29%(12/34),2~5岁患儿阳性率为5.88%(1/17);男性患儿阳性率23.26%(20/86),女性患儿阳性率33.96%(18/53)。结论 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男女婴幼儿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襄阳市腹泻病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3—2018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41例儿科门诊及内科门诊、住院腹泻患者的新鲜粪便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构成、人群及时间分布特征。结果1341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学阳性标本443例(33.04%),其中腺病毒检出率最高为8.28%(111/1341),主要为Ad31型以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其次为诺如病毒,主要为GII.3型和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为P[8]G9,细菌性感染比例占1.04%(14/1341)。检出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中,0~10岁组儿童感染比例最高为45.39%(256/564);4~6月腺病毒检出率最高,10~12月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结论襄阳市腹泻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以病毒性腹泻为主,主要病原体为腺病毒、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性感染比例较低,该研究对指导婴幼儿喂养和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了针对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HIV/AIDS合并真菌感染者的情况及相关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HIV/AIDS患者咽拭子、痰、血、中段尿、肛拭子和皮疹刮片标本进行直接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进行血液CD4+细胞计数。结果71例HIV/AIDS患者中,检出真菌38例,感染率为53.5%;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占72.8%,其次为马尔尼菲青霉,占20.6%;检出标本主要是咽拭子及痰标本,分别占33.7%和25.0%,其次为尿标本,占17.4%;经性途径感染HIV者真菌感染率为42.5%(17/40),静脉吸毒者感染率为67.7%(21/31);在CD4+低于200个/μL患者真菌感染率为71.05%(27/38);CD4+高于200个/μL感染率为33.33%(11/33)。结论HIV/AIDS合并真菌的感染率高,主要累及与外界相通的腔口部位;感染真菌仍主要为白念珠菌;经血(吸毒)感染HIV者更容易合并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与CD4+细胞关系密切,CD4+越低真菌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真菌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50例慢性腹泻的患者,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检查与粪便培养进行真菌病原体检测,同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中,真菌直接涂片检出158例占35.11%,真菌培养检出150例占33.33%,二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出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5.33%。两性霉素的敏感性最高(94.67%)。结论真菌性腹泻的检出率较高,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粪便培养及涂片检查是实验室诊断真菌性腹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