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它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面对重大突发疾病时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机体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定量、动态及整体性,同中医证候的"整体观""动态观"特征具有一致性。概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中医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研究,分析各证候蛋白质差异性表达,探寻了相应的生物标志物,以期为疾病证候诊断提供客观指标,阐明中医虚证的本质。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3.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传统的中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和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平台为组学,其中蛋白质组学为明确中医证候的本质和中药复方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方法;相对于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说,代谢组学更加直接、快速和简便,特别是为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物网络调控的方剂研究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的证候效应及其多靶点作用的科学阐释是目前方剂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我们引入和发展了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提出从生物网络调控角度研究方剂原理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方证关系和方剂协同作用机制等研究实例,包括从寒热证候网络构建与模式分析角度探讨方证关系,以血管新生为例构建疾病相关网络,从寒性方剂中提取具有抗血管新生协同作用的中药组合并研究其网络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生物网络的角度可较好地解释方证、病证关系,方剂协同作用的"涌现"可能来自方中多成分在作用靶点上的网络联系。提示基于生物网络及其调控的方剂研究模式,结合"中医药生物信息学"、"中医药计算系统生物学"计算与实验方法,可望为方剂研究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特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上有一定的优势,且辨证论治在RA的临床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RA中医证候的研究颇多,包括基本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以及影响证型的年龄、性别、病程、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归类;与中医证候相关联的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指征之间的规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RA能提高整体疗效,并从现代药理学机制出发,沟通"方证"在分子生物网络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丰富了证候信息的内容,有利于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把握证候的本质,但RA证候规范化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不断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主流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却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简要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抗抑郁的快速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药抗抑郁的药理学基础、针灸抗抑郁的生物学机制等。提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应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多学科、多模块的系统集成方法,发现新靶点并研究其机理,并通过大样本研究与合适的模型,确立疗效(包括快速持久效应),解析抑郁症证候的实质,以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为一组本虚标实的证候,湿热证是其最常见的邪实见证.慢性肾炎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CK)在肾小球炎症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肾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中医药从调节免疫治疗肾炎湿热证,即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确定湿热证细胞因子水平客观辨证指标,为肾炎湿热证辨证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8.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医证候研究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中医证候学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研究工作的前沿领域.近年来,虽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本质而言,依旧没有明显的突破.虽然证候的传统定义是基本清楚的,但证候的宏观(定性)标准不十分规范,证候宏观(定性)标准量化研究方法有待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整个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证候的现代研究思路值得进一步探讨.在证候研究过程中,建议:(1)以现代疾病为切入点,从基本证候(单证)着手,逐步向复证研究过渡;(2)以人为研究对象,取得相当成果后再进行动物实验才有意义;(3)不仅要与生命科学接轨,更要与整个的自然科学接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中医领域出现了许多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nicrenalfilur,CRF)中医证候及其客观化的研究,目的期望将中医证候规范化提高,中医药治疗CRF疗效,达到缓解肾功能衰竭进程的目的.现将近几年来有关CRF中医证候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药灌肠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湿热内蕴型UC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和观察组40例(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中药灌肠方),疗程结束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改良UC Mayo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改良UC Mayo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药灌肠方在湿热内蕴型UC病人中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代谢组学原理与中医理论思维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研究复杂的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通过论述代谢组学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中药药效、中医藏象、中医体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认为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有望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机制涉及影响人体能量吸收、炎症反应、自身免疫、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脾"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已逐步展开。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以脾胃证候为多,但现行研究未能系统阐明各种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变化规律的关系;研究以单一中医证候模型多见,对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各类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实验鲜见。目前中医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肥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深入探讨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从整体层面阐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命质量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在综合治疗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中医药治疗肿瘤是一种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靶点的整体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和生命质量提高是其显著特点.中医治疗肿瘤的理想疗效应是在满意的生命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基础上的一定程度的肿瘤的反应性.因此,应当把生命质量、证候(症状体征量化)及证候标准化引入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中,使其疗效评价能够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必须制定一个既能体现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及优势,又能适应现代医学肿瘤临床疗效评价的要求及发展趋势的标准.我们认为,疗效=质量调整生命年(生命质量×生存时间)十证候缓解率十肿瘤缓解率.但质量调整生命年、证候缓解率、肿瘤缓解率三者在疗效评价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权重)与不同的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中医证候客观化探讨是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证候的整体性、辩证性决定了阐明其本质的科研方法的复杂性、动态性及稳定性。因此,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得到多方面应用,尤其是对中医证候客观化的认识意义重大。文章对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其在中医精准医学和中医证候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归纳和分析,为证候客观化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疑难疾病,中医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人"受病已发"的反应状态,系统生物学中的代谢组学技术可全面的、动态的研究机体确实已经发生了的代谢事件,可用来描述"证"的生化状态,这种方法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中医证候研究中已取得进展。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微观特征的研究较少,故可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来阐释本病的中医证候,了解其证候的物质基础,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评价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将60例纳入的气血两虚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美多巴为基础治疗药,治疗组加服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的中药丸剂十全大补丸。通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研究评价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PD的优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1),西药组中医证候有所恶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改善作用随疗程延长而增强。结论益气补血法具有显著改善气血两虚型PD中医证候的优势,并且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呈增强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组学"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在中医药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作者从中医证候的宏观角度出发,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在中医疾病证候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性的文献研究,探讨中医疾病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作者指出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研究任重而道远,对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化和定量化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脾气虚证为临床疾病的基础证型之一,其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该文整理了脾气虚证证候诊断标准的发展脉络、脾气虚证量化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及脾气虚证的证候量化研究进展,从定性诊断、量化分级及微观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临床应用及临床试验角度评述目前脾气虚证的证候诊断概况。认为今后有关脾气虚证的量化研究应重在开展有证候定量依据的临床应用型研究,并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利用系统生物学挖掘脾气虚证本质,为验证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报》2013,(9):1267-1268
目的:分析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现状。方法:通过分析近20 a来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进展,了解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现况。结果:深入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候特点,可促进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完善,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会有重大意义。结论:证候学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