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昌旭  乔新新  艾燕 《癌症进展》2021,19(11):1153-115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将11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57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高压区长度(HPZ)、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排气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腹腔镜组患者IL-6、IL-8、SAA、TNF-α、CRP水平均低于开腹组,SAA/CRP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腹腔镜组患者SAA/CRP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天,腹腔镜组患者ARP、MSP、MTV、HPZ水平均高于开腹组,RRP、AIRT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02%,低于开腹组患者的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能够达到开腹手术切除与淋巴清扫效果,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程度,降低手术操作对肛肠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术后并发症风险更小,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万瑶  徐海峰 《现代肿瘤医学》2015,(21):3136-313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其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105例发生胃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良性病变对照组,同期76例急性胃炎和胃溃疡合并作为急性炎症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期因子(MK)、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8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上述血清炎性因子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TNF-α、MK、IL-6、IL-8、CRP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为(15.7±2.1)ng·L-1、(616.5±254.6)pg·ml-1、(12.6±2.4)ng·L-1、(234.3±31.4)ng·L-1、(12.3±2.6)mg·L-1,与胃良性病变组和急性炎症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病变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急性炎症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MK、IL-6、IL-8、CRP等血清炎性因子在胃癌组III期-IV期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水平,分别与I期-II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MK、IL-6、IL-8、CRP等血清炎性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进一步扩大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伟伟  刘盼盼  梁冉 《癌症进展》2021,19(23):2436-2439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辅助治疗对转移性结肠癌患者血管生成、炎性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12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辅助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生成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5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缓解率为60.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3.93%(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和MVD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和MV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3%(P﹤0.05),5年生存率为61.0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6.87%(P﹤0.05).结论 沙利度胺辅助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减轻炎性反应来提高抗肿瘤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刘展  孙克佳  秦丹 《癌症进展》2021,19(11):1157-1160
目的 探讨加味逍遥丸联合氟西汀在宫颈癌术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00例宫颈癌术后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逍遥丸口服,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β(IL-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β和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DNF、DA和5-HT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β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DA和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ESS量表中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味逍遥丸联合氟西汀治疗宫颈癌术后抑郁症患者,可明显升高BDNF、DA、5-HT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张瑜  李兵  祁晓怡  张哲锋  钟永慧 《癌症进展》2021,19(24):2555-2558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9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皮质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hs-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79%(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炎性反应、应激反应,减轻免疫功能抑制作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最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陈丽丽  李艳萍  冯宇 《癌症进展》2019,17(7):859-86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签法将8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圆盘量角器比较两组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均大于干预前,TNF-α、IL-6和IL-10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TNF-α、IL-6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降低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莉  梁冰  杨慧 《癌症进展》2021,19(2):207-210,214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集束化干预方案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式将11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循证的ERAS集束化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ERAS集束化干预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炎性反应,可使患者更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和58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疾病组)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疼痛控制程度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d水平和VAS评分均高于健康组;疾病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VAS评分越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高(P<0.05).原发性结肠癌围术期血清IL-6、IL-8和TNF-oα水平与其VAS评分均呈正相关(γ =0.842,0.795,0.784,P<0.05).结论 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且与其VAS评分相关,炎症的控制有利于其疼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6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表达的TNF-α和IL-6,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疾病进展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