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AngioJet PMT治疗的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对比术前与术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及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检测下肢静脉各段血栓清除率,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MT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外周血D-二聚体较术前下降(P<0.05);下肢静脉髂段、股段及腘段有效(Ⅱ、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97.37%(74/76)、98.06%(101/103)及94.83%(55/58),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77.63%(59/76)、70.87%(73/103)和55.17%(32/58),髂段、股段Ⅲ级血栓清除率均高于腘段(P均<0.01)。血栓清除术中11例(11/103,10.68%)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均于停止吸栓操作2 min内恢复正常。术后3例发生穿刺点出血,一过性血红蛋白尿38例,一过性肌酐升高2例,患肢疼痛3例;未见新发肺栓塞和急性肾衰竭。2例滤器未取出;6例取出滤器内见明显血栓。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下腔静脉滤器(IVCF)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发生,得到临床广泛应用,适用于反复发生PE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围手术期存在抗凝禁忌,需进行机械血栓清除术和接触性导管溶栓术治疗者。当血栓消失或处于稳定期,PE风险降低后,回收IVCF已是专家共识,大多可回收IVCF可通过腔内手术回收,但锥形滤器回收钩穿透下腔静脉(IVC)壁或纺锤形滤器超出滤器回收时间窗时,滤器腔内回收困难。选择强行腔内回收滤器可能会损伤IVC,患者面临生命危险;选择滤器永久留置,患者会面临滤器断裂、穿孔、IVC阻塞、长期抗凝等并发症,更使患者处于焦虑情绪状态。此类患者可选择开放手术回收滤器,且疗效满意。本研究进一步探索开放手术回收腔内取出困难的IVCF手术方法、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短中期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36例行开放手术回收腔内取出困难的IVCF患者资料,分析滤器类型、滤器取出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血液指标与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 36例患者的IVCF包括30例(83.3%)纺锤形滤器,6例(16.7%)为锥形滤器;2例(5.6%)位于肾上IVC,34例(94.4%)位于肾下IVC。滤器中位留置时间15(5~41)个月;36枚滤器均顺利回收,回收率100%,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与术前比较,术后首次血红蛋白水平降低,D-二聚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均P<0.05),但无安全风险;患者焦虑状态阳性率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1例(2.8%)发生呼吸衰竭,1例(2.8%)发生IVC周围血肿,无症状性PE发生。3~6个月随访未见下肢DVT复发或血栓加重,1例(2.8%)发生IVC闭塞,2例(5.6%)发生切口疝,3例(8.3%)存在少量滤器金属残留,无症状性PE发生。结论 开放手术回收腔内取出困难的IVCF安全,可顺利回收滤器,未发生症状性PE和新发下肢DVT,并可显著性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早期血栓清除减容可恢复静脉通畅及缓解症状,目前AngioJet是国内最常用的静脉血栓清除系统,而Aspirex应用较少,本研究探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在创伤后急性DVT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4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其中有Dneali 35例(64.8%)、Celect 3例(5.6%)、Cordis 14例(25.9%)、Octoparms及临时滤器(贝朗)各1例(1.9%)。患者创伤经手术及固定治疗后均行彩超检查或造影明确为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2例(40.7%)为髂股静脉血栓、4例(7.4%)为髂及下腔静脉血栓、11例(20.4%)为下腔静脉血栓、17例(31.5%)为股髂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腘静脉或股静途径Straub 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手术(PMT),术中联合导管取栓(MA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统计技术成功率、即刻临床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滤器取出率。术后随访1年,超声评价目标静脉通畅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中,3例(5.6%)行单纯机械血栓清除手术,17例(31.5%)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术,3例(5.6%)行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术,18例(33.3%)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置管溶栓术,12例(22.2%)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髂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1.9%)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及即刻临床成功率均为100%。12例(22.2%)血栓III级清除,33例(61.1%)为II级清除,9例(16.7%)为I级清除,血栓清除成功率为83.3%。围手术期1例(1.9%)出现脑出血,给予停止溶栓及抗凝,2周复查头颅CT见血肿吸收,无后遗症;2例(3.7%)出现鼻出血及穿刺点血肿,给予压迫后缓解,无症状性肺栓塞及死亡等发生。滤器留置时间为(61.4±84.8)d,51例(94.4%)患者尝试行滤器取出,所有患者均成功取出。术后无血栓复发,术后1年PTS的发生率为33.3%,目标静脉通畅率为75.9%。结论 对于创伤后急性髂股及下腔静脉DVT患者,应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疗效显著,较为安全可靠,与导管吸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结合应用可改善静脉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Octoparms?为首个国产伞状结构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VCF),为探讨该VCF预防肺栓塞(P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将其与进口VCF进行非劣效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多中心、阳性平行对照设计,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全国10家中心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按1∶1入组,对Octoparms?滤器与美国Celect滤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共188例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滤器均顺利植入。试验组87例(92.6%)滤器成功取出,中位留置时间11(7~31)d,26例(27.6%)拦截血栓,对照组91例(96.8%)滤器成功取出,中位留置时间12(7~21)d,35例(37.2%)拦截血栓,滤器植入和取出过程两组均无PE症状发生,未见滤器严重移位、断裂,试验组滤器自居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104例(55.3%),2例(1.9%)滤器未取出,17例(16.3%)出血事件,未溶栓治疗84例(44.7%),8例(9.5%)滤器未取出,5例(5.9%)出血事件,溶栓与未溶栓患者间滤器取出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8;χ2=4.858,P=0.028)。结论 用Octoparms?伞形VFC预防PE安全、有效,且整体效果与进口VCF一致。此外,溶栓治疗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负荷,增加滤器取出率,但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导管抽吸血栓联合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中-高危与高危肺血栓栓塞(PTE)的效果。方法 对28例急性中-高危或高危PTE患者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经导管抽吸血栓及CDT;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无改善,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血常规、肺动脉压(PAP)及右心室直径/左心室直径(RV/LV)等,记录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观察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PAP及肺动脉血栓清除效果。结果 治疗后26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死于呼吸衰竭。4例穿刺点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相比治疗前,治疗后72 h,26例存活者血pH、动脉氧分压、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而心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PAP及RV/LV均下降(P均<0.05)。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PAP均较治疗前降低,肺血栓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未见活动性出血及PTE复发。结论 经导管抽吸血栓联合CDT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中-高危与高危PTE。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根据下腔静脉轴偏转角对Celect滤器推送杆塑形对滤器释放后倾斜角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接受置入Celect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94例根据下腔静脉轴偏转角对滤器推送杆进行塑形者作为观察组,93例未塑形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滤器释放后倾斜角度及滤器回收术中操作时间(即回收时间)。结果 观察组滤器无倾斜或倾斜程度较小,对照组滤器释放后均存在不同程度倾斜,观察组滤器释放后倾斜角度及滤器回收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Celect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前,根据下腔静脉轴偏转角对滤器推送杆进行塑形,可有效抑制滤器释放后倾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顺行与逆行入路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 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66例(69条肢体)使用AngioJe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操作与瓣膜开放方向不同分为顺行治疗和逆行治疗两组, 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滤器血栓拦截率、肺栓塞发生率、血栓清除效果、静脉阻塞率和血栓复发率。结果 66例患者中, 滤器血栓拦截率为37.9%(25/66), 新发肺栓塞或肺栓塞加重发生率为3.0%(2/66), 总体滤器取出率为95.5%(63/66)。顺行治疗组41例, 其中血栓Ⅲ级清除15例, Ⅱ级清除25例, Ⅰ级清除1例, 3个月静脉阻塞和血栓复发率为4.9%(2/41);逆行治疗组28例, 其中血栓Ⅲ级清除11例, Ⅱ级清除14例, Ⅰ级清除3例, 3个月静脉阻塞和血栓复发率为7.1%(2/28)。结论顺行与逆行入路治疗下肢DVT均安全有效, 短期深静脉通畅率良好, 逆行操作血栓清除亦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急性下肢DVT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治疗时血栓脱落风险...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致死性肺栓塞(PE)中广泛应用,通常经过腔内介入手段取出。对于腔内取出失败或超回收时间窗的滤器,可考虑手术取出。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开放手术取出IVCF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7例IVCF置入后行开放手术取出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开放手术前行介入尝试取出的中位次数为1(1~2)次。结果 所有滤器均全部取出,技术成功率为100%,滤器置入中位时间为20(5~48)个月。其中,Aegisy滤器8例(29.6%),Denali滤器1例(3.7%),Cordis滤器10例(37.0%),Simon滤器1例(3.7%),Celect滤器3例(11.1%),Tulip滤器4例(14.8%)。1例(3.7%)滤器位于肾静脉上下腔静脉,1例(3.7%)位于肝后下腔静脉,25例(92.6%)滤器位于肾静脉下下腔静脉。术中,2例(7.4%)于滤器回收钩处留置荷包缝合线,未阻断下腔静脉血流,通过直接钳夹回收钩取出,取出后进行荷包缝合;2例(7.4%)未阻断下腔静脉血流,将滤器直接回收至血管鞘后行荷包缝合;1例(3.7%)阻断双肾静脉及滤器远近端下腔静脉血流,1例(3.7%)分别阻断滤器远端下腔静脉、第一肝门及第二肝门血流,21例(77.8%)阻断滤器远近端下腔静脉血流,然后通过切开下腔静脉前壁进行滤器取出,取出后进行血管壁连续缝合。手术平均时间为(224.15±23.85)min。围手术期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或症状性PE发生,无心肺系统并发症,无伤口感染。1例(3.7%)出现腹痛伴血性胃液,1例(3.7%)出现血尿,均保守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前血红蛋白平均为(128.59±15.05)g/L,术后为(110.56±22.15)g/L,6例(22.2%)术后输入悬浮红细胞400 mL,未见致命性大出血及休克。中位术后住院时间9(8~12)d。结论 尽管开放手术滤器取出手术难度较大、技术十分复杂,但滤器取出是安全可行的。术前充分利用CT判断滤器及其回收钩的位置,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通过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后,导管尖端处于不同位置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04例接受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肿瘤患者,将接受经右IJV入路者(R组,n=1 903)分为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上部[即上腔静脉(SVC)与右心房交界(CAJ)下方0.5~1.0 cm亚组(R1亚组,n=376)]与位于SVC下1/3至CAJ间亚组(R2亚组,n=1 527),将接受经左IJV入路者(L组,n=201)相应分为L1亚组(n=64)及L2亚组(n=137);记录2组内各亚组患者基本资料、植入TIVAP 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并进行亚组间比较。结果 2组内亚组间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肿瘤分期,以及气胸/血气胸、局部皮肤损伤、TIVAP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药物外渗、导管移位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1(94.15%)与R2亚组(93.78%)(χ2=0.069,P=0.793)、L1(98.44%)与L2亚组(89.78%)1年内导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tes连续性校正χ2=3.563,P=0.059)。结论 经左或右IJV入路植入TIVAP后,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上部与SVC下1/3与CAJ之间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机械偶联式血栓清除(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两个血管外科中心连续收治的38例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程≤14 d)行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评价即时血栓清除效果,根据术后第3、6、12个月患者随访时的CEAP分级、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38例中37例在使用Angio Jet吸栓过程中喷注尿激酶,31例吸栓后一期置入髂静脉支架,11例患者辅助接触性导管溶栓术(CDT);术后3级血栓清除(完全清除)18例(47.4%),2级血栓清除(50%~99%清除)20例(52.6%),无1级血栓清除病例(50%清除)。37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均在12~24 h内消。随访期间,1例患者(3.3%)进行了再次手术干预,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对于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术的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联合CDT或支架置入术可以提高血栓清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独使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或AngioJet联合CDT与单纯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性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Ovid 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建库以来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两个独立的研究员交叉...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急性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可导致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大腔导管手动抽吸(MA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等技术,本研究比较MAT与PMT术后同期支架置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3例髂静脉闭塞继...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进行血栓清除安全有效,并能降低以肢体炎性肿胀、皮肤溃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清除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开取栓、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血栓清除方法的多样化及其设备快速更新为临床医生带来了福音,此外,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血栓清除手术的安全性,血栓清除后髂静脉球囊及支架的应用可避免血栓的复发。尽管临床上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并缺少高质量、高级别的研究证据,但下肢DVT血栓清除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逐渐形成共识。笔者就临床实践中相关的焦点问题进行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其治疗倾向于快速清除血栓,以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方法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但对CDT和PMT的适应证仍有一定争议,卫生经济学方面也缺少相关研究,无法衡量CDT和PMT治疗方法使患者受益的情况。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接受外科治疗的下肢DVT患者来综合评估比较CDT和AngioJet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获益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一些建议,使患者在疗效、生活、经济上能够得到最大的获益。方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2月—2020年8月确诊下肢DVT并接受CDT或AngioJet方式治疗的患者临床与随访数据,分析疗效(证候积分)、成本效益,以及随访彩超复查结果、Villalta评分及CIVIQ-2评分。结果:共纳入79例下肢DVT患者,其中AngioJet治疗47例(AngioJet组),CDT治疗32例(CDT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耗材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AngioJet组痊愈率高于CDT组(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catheter direct thrombolysis,CDT)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仁济医院(东院)血管外科,经CDT及后续腔内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全组93例(93侧肢体),其中男35例,女58例;左下肢80例,右下肢13例;年龄28~88岁,平均60±29岁.病程5 h至15 d,平均(6.28±7.08)d.结果 93例患者中,置入滤器者30例,未置滤器者63例(67.7%,63/93).左下肢DVT未置滤器者占93.6%(59/63).溶栓后复查数字减影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77例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溶解,其中70例于患肢髂静脉检出狭窄或闭塞性病变,57例接受了后续腔内治疗.全组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术后肺CTA检查:3例PE,均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者;1例可疑PE,系未置入滤器者.结论 对于左下肢DVT且血栓未累及下腔静脉者,行CDT治疗时不必常规置入腔静脉滤器.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objective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pigtail catheter crushing and AngioJet mechanical aspiration of thrombi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liofemo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MethodsEighty-two patients with acute iliofemoral DVT were retrospectively divided into a pigtail catheter + AngioJet group (group A, 42 cases) and an AngioJet-only group (group B, 40 cas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healthy limb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mmediate thrombus clearance rate in the lower limbs, recannalization percentage of venous lumen, and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hematuria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bination method.Results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100%, no serious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ccurred, lower extremity symptoms wer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and post-treatment recannalization percentage of venous lumen were similarly high in both groups. Group A far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group B in immediate thrombus clearance (P < 0.05), intraoperative aspiration time (199.38 ± 68.55 vs. 295.30 ± 76.02 s), postoperative CDT urokinase dosage (2.10 ± 0.94 vs. 3.07 ± 0.94 million units), and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hematuria (13.23 ± 2.96 vs. 16.75 ± 3.11 h) (all P < 0.001). At 6 months, the recannalization percentage of venous lumen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89.71 ± 16.02% and 88.64 ± 16.68%,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pigtail catheter crushing and AngioJet mechanical aspiration of thrombi for acute left iliofemoral vein thrombosis is safe, easy, and effective, with a satisfactory short-term outco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AngioJet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10例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3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5例,原发性血栓形成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0例(平均年龄61.60岁)手术均通过单独使用AngioJet或AngioJet联合其他方法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AngioJet抽吸后狭窄消失,6例患者使用AngioJet抽吸后有残余狭窄结合球囊扩张,2例抽吸后有残余狭窄结合球囊扩张+支架成形。由于抽吸后有残余血栓存在,3例行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者和1例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者辅以喷药溶栓,1例行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者和1例AngioJet吸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者辅以置管溶栓(CDT)。术后平均住院(3.9±2.33)d,患者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提高(0.84 vs.0.37,P0.05)。术后1例出现血尿,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疗效评估结果为痊愈6例,良好4例。目前7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随访,无肢体缺血加重情况。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使用AngioJet导管抽吸血栓安全、有效、创伤小。较为适合于股腘段血栓栓塞性病变,吸栓后残余狭窄明显可结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抽吸血栓效果不佳的可辅以C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