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 年12月收治的结肠黑变病患者20例.结果 19例患者改善明显,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活血润肠通便法治疗结肠黑变病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进肠动力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结肠黑变病系结肠粘膜大量棕黑色素沉积引起的非炎症性病变 ,临床少见。以便秘、腹胀、下腹部隐痛、纳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结肠镜检查可确诊。笔者自 1 998年以来 ,应用增液汤加味治疗此病 4例 ,收效满意。 4例中 ,男女各 2例 ,年龄在 54~ 6 6岁之间 ,病程 4~ 7年。均因习惯性便秘 ,长期服用大黄、番泻叶等泻药 ,致使阴津大亏 ,来诊时均有程度不同的阴虚燥热证候 ,故选用增液汤加味治疗。基本方 :生地、麦冬各 2 0 g,玄参 3 0 g,熟地、制首乌、白芍、麦芽各 1 0 g,炒枳壳 6 g。兼有肝肾不足加女贞子、旱莲草 ;胃阴虚加北沙参、石斛 ;气虚… 相似文献
6.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便秘已成为常见病,困扰着各类人群。因便秘长期使用刺激性缓泻剂,尤其是蒽醌类药物引起的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也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而为人们所认识。西医多为对症处理,效果欠佳。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尤以老年人和年轻女性最为常见,探索从脾肾阳虚入手,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取得较好效果,举例如下,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结果。方法:将经结肠镜及病理确诊的3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从临床疗效及结肠镜检查两方面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无论是临床还是结肠镜结果,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辨证运用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无论是从临床疗效,还是从结肠镜检查,均优于单纯运用综合措施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多与便秘后长期服用泻药有关.该病与结肠肿瘤、息肉等细胞增殖性疾病有相关性,国外学者在内镜及组织学随访中均观察到正常结直肠黏膜→结肠黑变病→结直肠腺瘤→癌变的变化过程,故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述近年的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形态改变、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 以期对该病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润肠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8只豚鼠,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组,余40只豚鼠造MC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福松组,益气养阴润肠法高、中、低剂量组,行组织学评分和黑色素染色阳性面积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组织学评分和黑色素染色面积,益气养阴润肠法各剂量组均优于模型组,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润肠法减少结肠黑变面积,促进肠道粘膜恢复,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电子肠镜检查技术的广泛普及及应用,结肠黑变病(MC)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本人对3000例肠镜检查患者回顾性总结,发现MC3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系统回顾结肠黑变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分析结肠黑变病与蒽醌甙类泻药的关系。蒽醌甙类泻药可造成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凋亡小体吞噬,使黏膜呈现黑色花斑。本病临床具有可逆性,但因其与肠道肿瘤及肠道息肉的密切关系,应引起医患双方的注意,防止滥用蒽醌甙类泻药。停用蒽醌甙类泻药是治疗本病的首要条件,辨证施治、综合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便秘患者的逐渐增多,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也在逐渐增多,在治疗过程中,便秘症状的好转与痊愈,结肠黑变病也趋于好转及痊愈,说明二者的发病,治疗有着内在联系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11)
结肠黑变病系苦寒伤脾,攻邪伤正,伤脾败胃,导致气血津液受损,大肠失司,引起便秘,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胃和肾,脾胃气虚,肾阳亏虚,治以补益中气,佐以温阳通便,补中益气汤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黒变病是发生在以暴露部位为主的灰褐色色素沉着病,而又以面部为多见,中医属黛黑斑的范畴,病因不详,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从事面部损容性皮肤病诊治多年,发现面部黑变病患者多由暴晒诱发,或者使用劣质化妆品引起。经多年临床实践,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内服外敷中药,配合面部刮痧,对面部黑变病的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崔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3)
目的:探讨72例结肠黑变病的病人,通过其临床表现,结合电子结肠镜,作出诊断.要点,病人口服泻药做好肠道准备后,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结肠粘膜的改变,从而作出明确诊断,结论,结肠黑便病的发生与老年人长期便秘,以及有些病人长期服用泻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ymdrome)亦称白塞氏病,或眼口生殖器综合征,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生Behcet首先报道。白塞氏病是以眼、口腔、生殖器症状为主并使全身各系统受累损害的一种疾病,具有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特点,多见于20~40岁的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