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抑制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分化与STAT5调控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选出的CD4+T细胞,在1,25(OH)2D3和/或STAT5抑制剂的作用下,采用ELISA法检测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液Th17细胞因子(IL-17A、IL-22)水平的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TAT5的磷酸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TAT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25(OH)2D3组细胞培养上清IL-17A和IL-22水平(12.5±0.5 ng/ml,48.5±0.9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2.7±0.5 ng/ml,73.8±1.9 pg/ml),而STAT5抑制剂组IL-17A和IL-22水平明显升高(33.5±0.7 ng/ml,89.1±1.4 pg/ml),1,25(OH)2D3与STAT5抑制剂联合作用细胞IL-17A和IL-22水平(18.5±0.7 ng/ml,54.1±1.6 pg/ml)显著高于1,25(OH)2D3组,但低于STAT5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OH)2D3组细胞p-STAT5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1,25(OH)2D3联合STAT5抑制剂组p-STAT5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STAT5抑制剂组细胞p-STAT5表达量最低;1,25(OH)2D3组STAT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1,25(OH)2D3联合STAT5抑制剂组或STAT5抑制剂组STAT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以STAT5抑制剂组细胞表达最弱,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5(OH)2D3通过STAT5信号通路能抑制Th17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内体外观察1,25(OH)2D3通过调节miR-146a水平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体外转染肝星状细胞(HSCs)miR-146a 模拟剂/抑制剂,观察1,25(OH)2D3处理对动物肝组织变化和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qPCR法检测肝组织miR-146a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C凋亡。结果 在干预8 w末,1,25(OH)2D3干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1,25(OH)2D3干预组大鼠肝组织miR-146a水平为(0.70± 0.03),显著高于橄榄油组【(0.33±0.17,P<0.05)】; 1,25(OH)2D3组细胞增殖率为58.8%,较DMSO组下降了15.9%,转染miR-146a 模拟剂组大鼠HSC增殖率为46.5%,较对照组下降了53.3%,转染miR-146a 抑制剂组HSC增殖率为132.8%,较对照物组升高了32.8%(P<0.05),1,25(OH)2D3干预组细胞凋亡率为12.6%,较DMSO组增加了5.2%,转染miR-146a 模拟剂组细胞凋亡率为16.8%,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了8.2%,转染miR-146a 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为6.3%,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减少了2.2%(P<0.05),提示1,25(OH)2D3具有抑制HSC增殖、促进凋亡作用。结论 1,25(OH)2D3可能通过调节miR-146a水平抑制HSC活化和抑制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DM小鼠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STZ构建DM小鼠模型,随机分为DM组(DM)、DM第1周1,25(OH)2D3治疗组(1w-DM)、DM第2周1,25(OH)2D3治疗组(2w-DM)、DM周围神经病变1,25(OH)2D3治疗组(DPN)以及DM第1周溶剂对照组(1w-DMC)、DM第2周溶剂对照组(2w-DMC)、DPN溶剂对照组(DPNC),每组各15只,并设置正常对照组(NC)10只。建模后第1、2、4周分别对1w-DM、2w-DM、DPN组予1,25(OH)2D3腹腔注射,连续5 d;监测各组血糖、体重、触觉、热痛觉及协调能力,8周后收集血清检测25(OH)D3水平。结果 与DM组比较,1w-DM、2w-DM组第8周体重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对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新生儿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120例作为呼吸道感染组,选择同期住院出生的116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各组新生儿血清1,25-(OH)2-D3水平。依据1,25-(OH)2-D3含量为四组,血清1,25-(OH)2-D3含量>250nmol/L为过量,血清1,25-(OH)2-D3含量75~250nmol/L为适宜,血清1,25-(OH)2-D3含量50~74nmol/L为不足,血清1,25-(OH)2-D3含量<50n...  相似文献   

5.
肿瘤性骨软化症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以低血磷、高尿磷、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正常、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正常或偏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升高为主要特征,经过手术治疗可获得根治。其多灶病例非常罕见。现报道多灶性肿瘤骨软化1例并文献复习,探讨该特殊情况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肥胖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血清25-(OH)D3]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肥胖儿童62例,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标准诊断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6例,另选健康儿童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和IL-17水平。结果 NAFL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为(15.2±2.1) ng/mL,NASH儿童为(9.6±1.3) ng/ml,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的(26.3±2.3) ng/mL,而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7.1±7.8)μg/L和(36.2±12.6) μg/L,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的(1.4±0.5)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脂肪变儿童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4.1±15.4) U/L和(46.5±12.6) U/L,重度组儿童分别为(117.1±37.1) U/L和(78.5±31.0) U/L,均显著高于轻度组的(33.4±4.6) U/L和(30.5±2.9) U/L(P<0.05);中度脂肪变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为(10.2±1.4) ng/ml,重度组儿童为(8.4±1.1) ng/ml,显著低于轻度组的(15.8±2.0) ng/mL(P<0.05),而血清IL-7水平分别为(22.2±6.3) μg/L和(39.6±9.2) μg/L,显著高于轻度脂肪变儿童的(13.5±3.5)μg/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儿童血清25-(OH)D3水平降低,而血清IL-17水平升高,它们的变化可能与肝内脂肪变程度有关,动态监测这些变化,可能对了解病情和防治效果判断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健脾固肾法探讨四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双侧卵巢切除法制备PMOP大鼠模型。将48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0.9%生理盐水)、四精丸组(14.25 g/kg)、阿仑膦酸钠组(0.16 mg/kg)各8只。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2 w后,Micro-CT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组织骨密度(BMD)和骨微结构,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钙、磷、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骨小梁数量稀少,间隙增大,分布散乱,出现大片无骨连接的空洞,骨质结构严重破坏,股骨BMD、胫骨骨强度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钙、磷、1,25(OH)2D3、PⅠNP水平显著下降,TRACP-5b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和四精丸组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产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IL-17和宫颈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fF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先兆早产孕妇( A组)、30例早产孕妇( B组)和35例同期门诊行产前诊断的正常妊娠孕妇( C组)的血清IL-6、IL-17和宫颈分泌物fFN。结果 A组血清IL-6、IL-17及宫颈分泌物fFN分别为(57.2±13.4)pg/mL、(36.4±7.1)pg/mL、(81.9±15.4)ng/mL,B组分别为(91.3±16.2)pg/mL、(68.3±10.3)pg/mL、(115.6±11.8)ng/mL,C组分别为(26.5±6.7)pg/mL、(17.6±2.5)pg/mL、(7.5±3.6)ng/mL;B组>A组>C组,P均<0.05。结论早产孕妇血清IL-6、IL-17及宫颈分泌物fFN均升高,联合检测对早产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的105老年患者,设为A组,选取同期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设为B组。两组均进行血清1,25-(OH)_2D_3水平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将A组分为维生素(Vit)D缺乏组、VitD不足组、VitD适宜组及VitD过量组,同时接受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检测,分析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炎症反应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1,25-(OH)_2D_3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与B组比较,VitD缺乏组、VitD不足组、VitD适宜组及VitD过量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po)A、ApoB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高,脂蛋白(Lp)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1,25-(OH)_2D_3与TNF-α、IL-6、hs-CRP及L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VitD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1,25-(OH)_2D_3变化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时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及调节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钙磷代谢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94例CKD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Vit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全段PTH(iPTH)、血清肌酐(Scr)、钙(Ca)和磷(P)等指标。结果CKD3、4期、血液透析(HD)及腹膜透析(PD)患者血磷、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及CKD1-2期患者(P〈0.01),iPHT也明显升高(P〈0.05)。CKD3、4期、HD及PD患者血清1,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KD1、2期(P〈0.01),且HD组低于PD组(P〈0.05)。血清FGF-23水平CKD3期(75.18 ng/L&#177;25.03 ng/L)、4期(78.43 ng/L&#177;20.81 ng/L)、HD(88.51 ng/L&#177;35.01 ng/L)及PD(87.85 ng/L&#177;33.65 ng/L)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76&#177;3.63 ng/L)及CKD1-2期(26.78 ng/L&#177;6.69 ng/L),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肌酐、iPTH、磷呈正相关,与1,25-(OH)2VitD负相关。血清1,25-(OH)2VitD与血清肌酐、iPTH、血磷呈负相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CKD3期起即存在活性维生素D缺乏、FGF-23及iPTH升高。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与1,25-(OH)2VitD、FGF-23、iPTH等调节因子的变化相辅相成,提示多种因子共同参与其调节及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