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减和胃方,对照组患者口服胃复春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其临床疗效、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epsinogen Ⅰ/Ⅱ ratio,PGR)、胃泌素17(gastrin 17,G17)水平、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饱胀、纳差、疲乏、气短懒言、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Ⅰ、PGR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方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理及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复康Ⅱ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四联杀菌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标准四联杀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复康Ⅱ方口服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胃泌素17(G-17)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镜和病理组织的改善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为78.9%(30/3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镜检查方面: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胆汁反流、红白相间、血管网显露的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异型增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p根除情况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为81.3%(2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学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R、G-17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R、G-17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PGⅡ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康Ⅱ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组织表现,有效促进Hp根除、胃黏膜修复和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s,PG)Ⅰ、PGⅠ/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评价其能否作为筛查萎缩性胃炎(AG)的指标,探讨胃癌高危人群的非侵袭性血清学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00例。通过内镜和病理诊断确诊将其分为胃癌组9例、慢性非AG组38例、慢性AG组42例(根据病变分布分为胃窦萎缩组13例、胃体萎缩组15例、全胃多灶萎缩组14例)、正常对照组111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及G-17水平,比较四组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慢性AG组不同萎缩部位血清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结果:慢性AG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AG组G-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癌组与慢性非AG组G-17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G-17水平低于慢性非AG组(P0.01);胃体萎缩组和全胃多灶萎缩组PGⅠ、PGR水平均低于胃窦萎缩组(P0.01),全胃多灶萎缩组和胃窦萎缩组G-17水平均低于胃体萎缩组(P0.01)。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可用于AG的筛查,血清PGⅠ、PGR水平降低同时G-17水平显著降低对胃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鑫  王建萍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50-4152
目的分析疏肝理气活血汤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Hp阳性肝胃不和型CAG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对A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纳差、反酸、饱胀感、脘腹痛)积分、胃黏膜功能[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29/31)]较A组[74.19%(23/31)]高(P<0.05)。治疗后,两组纳差积分、反酸积分、饱胀感积分及脘腹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B组纳差积分、反酸积分、饱胀感积分及脘腹痛积分均低于A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G-17、PGⅠ、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B组G-17、PGⅠ、PGⅡ水平均较A组高(均P<0.05)。结论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对Hp阳性肝胃不和型CAG患者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功能。  相似文献   

5.
耿蕾  洪恩四  樊亚崑 《当代医学》2021,27(34):44-47
目的 探究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维生素B2治疗肝郁犯胃型慢性胃炎(CG)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郁犯胃型CG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评分、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17(G-17)、胃促生长素(Ghrelin)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动力指标[胃动素(MTL)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嗳气、胃痛、腹胀、食少纳差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G-17、Ghrelin、PG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MTL、Ach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维生素B2治疗肝郁犯胃型CG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胃动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31-134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的表达及患者血清PGⅠ、G-17水平和PGⅠ/PGⅡ值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34例和CAG患者86例分别作为非萎缩组和观察组,并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招募4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受试者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计算PGⅠ/PGⅡ值;同时测定观察组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三组受试者血清PGⅠ和G-17水平及PGⅠ/PGⅡ值,胃窦、胃体、全胃不同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与各指标相关性,各血清指标与HP感染相关性。结果:三组受试者血清PGⅠ、G-17水平及PGⅠ/PGⅡ值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与对照组比,非萎缩组及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明显下降,而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萎缩组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亦明显下降,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萎缩病变严重程度加重,胃窦、胃体及全胃胃黏膜发生萎缩的CAG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胃窦病变患者G-17水平随病情加重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胃体及全胃病变患者G-17水平则随病情加重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与HP(-)比,HP(+)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明显降低,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G及G-17水平均可用于CAG筛查及患者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尤其是HP+病例,PG及G-17优先检测对CAG早期筛查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R)的影响。【方法】将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标准抗Hp四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胃复康加味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p阳性率和病理组织改善情况以及血清PGⅠ、PGⅡ、PGR、G-17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均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2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ɑ酮酸片,观察组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的变化,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 I)、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尿素清除指数(Blood ureaclear index,Kt/V),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 对照组中医临床有效率53.3%低于观察组80%(P<0.05);2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治疗第9、12周末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PA、TRF、ALB、Kt/V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升高(P<0.05),PGⅠ/PGⅡ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水平下降(P<0.05),PA、ALB水平升高(P<0.05),PGⅠ/PGⅡ、TRF、Kt/V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G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三联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对照组50例同时给予胃复春,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GF、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GS、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和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GF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GF含量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GⅠ含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GⅠ含量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GⅡ含量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GS含量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为(2.47±0.35)分,对照组症状评分为(4.87±0.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及镜下表现,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调节EGF、PGⅠ和GS的表达,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香顺气散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的影响。方法将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20 mg/次,早7点与晚9点服用;阿莫西林:1 g/次;克拉霉:0.5 g/次,均早餐与晚餐1 h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木香顺气散与恒温雷火灸治疗,木香顺气散:8 g/次,三餐前开水冲服;恒温雷火灸:取双侧足三里、神阙、中脘四穴,1次/d,10~20 min/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 Hp)转阴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17及PGI、PGⅡ、PGⅠ/PGⅡ比值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G-17、PGⅠ、PGⅠ/PGⅡ比值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PGⅡ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G-17、PGI、PGⅡ、PGⅠ/PGⅡ比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木香顺气散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萎缩性胃炎,可促进患者血清G-17及PG水平的提高,避免胃黏膜进一步萎缩,提高了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胃功能(胃蛋白酶原Ⅰ,Ⅱ及PGR、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Hp)感染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溃疡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经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诊断为胃溃疡、胃癌,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患者113例,分为胃溃疡组65例和胃癌组48例,选择体检均合格的健康者6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R、胃泌素-17等血清胃功能指标,采用C14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胃溃疡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R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胃癌组比较,胃溃疡组PGⅠ、PG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组、胃癌组的血清G-17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GⅠ、PGⅡ、G-17等血清胃功能指标联合Hp指标的测定并经过NBI-ME进一步测定在胃溃疡及胃癌诊断及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吕斯琦 《当代医学》2021,27(5):128-129
目的 探讨健脾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通络汤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均有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实施健脾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胃黏膜萎缩,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5-28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与OLGA系统的相关性,以期为胃癌前病变的监测提供可靠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消化科消化不良患者60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通过慢性胃炎OLGA分期分级系统进行OLGA分期。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3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并探讨其与OLGA的相关性。结果两组PGⅡ、G-17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OLGA分期患者的PGⅡ、G-17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Ⅰ~Ⅳ期患者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0期患者(P0.05),且Ⅰ~Ⅳ期患者的PGI、PGR水平逐渐降低(P0.05);PGI、PGR与OLGA分期呈负相关性(r=-0.445、-0.250,P0.05)。结论 PGⅠ、PGR与OLGA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血养阴益气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将61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养阴益气法组方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养胃舒常规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部分中医症状改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Ⅱ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养阴益气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溃疡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十二指肠溃疡59例,胃癌58例,每一类型患者均作为一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比较各组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较高(P<0.05),PGⅠ/PGⅡ较小(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Ⅰ/PGⅡ均较小(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PGⅠ、P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与胃黏膜病变关系密切,对胃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转安颗粒对胃癌(GC)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人胃癌MG7抗原(MG7-A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确诊为GC癌前病变的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入组前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Hp阴性者直接入组,阳性者进行Hp根除治疗后入组,均给予胃转安颗粒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所有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胃镜下黏膜改变评分、病理组织学改变评分,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MG7-Ag水平,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0. 48%,胃镜情况改善总有效率为55. 24%,病理组织学改善总有效率为64. 76%。所有患者治疗6、12周后胃脘疼痛、胃脘痞满、嗳气反酸、嘈杂不舒、纳呆少食、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12周后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6周后降低(P 0. 05)。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胃镜总评分、病理萎缩程度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异型增生评分及病理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清PGⅠ水平、PGR均升高(P 0. 05),PGⅡ水平无明显改变(P 0. 05),MG7-Ag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结论胃转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GC癌前病变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治愈率及安全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痛、胃胀、胃酸、纳差等临床证候积分明显降低,Hp阳性患者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GⅠ、PGⅡ及G-17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黏膜病变表现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01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联合免疫胶乳比浊法测定Hp抗体水平判断Hp感染情况。按照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n=71)和Hp阴性组(n=30),比较其胃黏膜病变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二者比值(PGR)和G-17水平,比较上述不同分组PGⅠ、PGⅡ和PGR及G-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与Hp感染和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组饮食结构不合理患者多于Hp阴性组,胃黏膜病变程度严重例数高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U=2.240,P均<0.05)。Hp阳性组PGⅠ和PGR均较Hp阴性组降低,且G-17水平高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花胃康胶丸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CD4+、CD8+、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Hp清除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1.6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水平均明显上升,PG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清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CD4+和CD4+/CD8  相似文献   

20.
善胃系列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系列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相关基因蛋白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口服善胃系列方中药,根据辨证分型又分为3组:血瘀热毒型(善胃Ⅰ号方)组34例,阴虚有热型(善胃Ⅱ号方)组43例,气阴两虚型(善胃Ⅲ号方)组29例;对照组48例,口服猴头菌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所见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服药前后胃黏膜组织中ras癌基因P21蛋白和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29.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5;观察组治疗后癌基因蛋白P21显著降低,P<0.05;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药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并通过降低P21的表达水平,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