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余琴  王晓玉  凌莉 《疾病监测》2020,35(9):831-835
目的分析2015 — 2019年四川省雅安市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订慢性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导出的死亡个案,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系统数据,标化人口采用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2015 — 2019年雅安市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分析其变化趋势。 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结果2015 — 2019年雅安市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496.35/10万上升到535.30/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91%,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标化死亡率由372.48/10万上升到393.87/10万,APC为1.41%,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 2015 — 2019年雅安市4类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22.38%,早死概率从14.92%下降至14.58%,APC为?0.57%,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2015 — 2019年雅安市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缓慢下降,但防控形势仍严峻。 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导致居民过早死亡的主要慢性病,应优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省泰安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死因监测系统中2014 — 2019年泰安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均年增长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 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  结果   2014 — 2019年,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8.67%,早死概率由17.08%下降至16.4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8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早死概率APC为?0.2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女性APC为?1.7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男性4种主要慢性病的平均早死概率(22.58%)高于女性(10.81%),4种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男性分别是女性的2.02、2.38、2.37和1.06倍。  结论   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但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仍存在差距。 应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医防融合,以男性人群为重点,加速降低早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4 — 2018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居民交通事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交通事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4 — 2018年大理州居民根本死因为交通事故的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 使用Excel 2010及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 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14 — 2018 年大理州累计报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 079例,平均粗死亡率为 17.25 /10 万,标化死亡率为17.75/10 万,分年度交通事故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交通事故死亡主要发生在15~60岁年龄组,该年龄组死亡占85.00%以上。 交通事故死亡时间在1、2月偏高。 不同类型交通事故死亡构成前3位依次为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45.53%)、骑乘摩托车(27.83%)、驾乘小汽车(9.03%),前3位占交通事故总死亡的82.40%。 2014 — 2018年行人和骑乘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结论交通事故是严重威胁大理州居民生命安全的因素之一,大理州交通事故死亡水平有下降趋势,但随着各类交通工具保有量不断升高,要继续加强交通事故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四类慢性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和早死概率变化情况,探讨实现“健康中国2030”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20年河南省36个国家级监测点的死亡数据资料,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通过与“健康中国2030”早死概率目标(下降30%)比较,评价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结果 2015—2020年河南省四类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87.67%升高到90.47%,呈上升趋势(APC=0.57%)。总人群、男性、女性的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早死概率由2015年的17.98%下降到2020年的17.19%;男性(APC=-0.81%)、女性(APC=-1.45%)、城市(APC=-0.91%)、农村(APC=-0.90%)均呈下降趋势。相同年份早死概率比较,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农村高于城市。四类慢性病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曾晶  邓颖  季奎  胥馨尹  张新 《疾病监测》2020,35(6):503-507
目的对四川省常住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 — 2018年四川省3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数据。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 采用SAS 9.4软件计算分年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结果2014 — 2018年四川省居民死亡率分别为677.93/10万、694.56/10万、702.67/10万、705.29/10万和703.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55.26/10万、562.55/10万、529.57/10万、531.39/10万和502.10/10万,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四川省居民分系统前3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排名前3位的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或肾脏病,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排名前3位的为肺癌、肝癌和食道癌,均有下降趋势,仅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虽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且居全国前列,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陈三仟  熊炜  万信  曹瑜  胡松波 《疾病监测》2023,38(1):101-105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负担及变化趋势,并评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2012—2021年南昌市新建区死因监测数据,采用R 4.2.0和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1.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率(YLL率)、早死概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AAPC进行描述。结果 2012—2021年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合计粗死亡率和YLL率分别为544.87/10万、109.91‰,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男性粗死亡率、YLL率和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癌症YLL率和早死概率分别为49.77‰和8.90%,为4类慢性病中最高;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下降最明显。结论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早死负担呈下降趋势,按照此趋势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世界长寿之乡钟祥市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 为制定疾病防控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 利用Excel 2007、R 3.1.3、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和主要疾病影响期望寿命数。结果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死亡率为541.87/10万, 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别为596.19/10万和486.8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和伤害的死因构成比分别为84.33%和12.31%。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居民前5位死因。除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 男性其他疾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去除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后, 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93、3.72、1.92和1.68岁。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应作为钟祥市重点应对的疾病。在未来的疾病防控工作中, 应将对人群死亡和期望寿命影响显著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并分析河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脑卒中死亡趋势,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汇总河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2014—2020年的脑卒中(ICD-10编码为I60~I64)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计算脑卒中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及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率,采用χ2检验对组间死亡率进行比较,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居民脑卒中死亡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0年河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脑卒中年均死亡率为122.82/10万(标化死亡率107.78/10万),其中男性年均死亡率为137.83/10万(标化死亡率121.9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为107.26/10万(标化死亡率93.72/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卒中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00%,P=0.015;APC=-5.90%,P<0.001)。2014—2020年45~64岁、65~84岁及≥85岁年龄组居民脑卒中死亡率随年份增加均呈...  相似文献   

9.
2003-2007年浙江省温州市居民死亡趋势及死亡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负担变化趋势。方法按照ICD-10编码对温州市居民2003-2007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计算出生率、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用Death Reg_2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温州市2003-2007年出生率、婴儿死亡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各为896.69/10万、510.06/10万、538.66/10万、424.27/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和中毒,前5位死因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8.41%。潜在寿命损失前8位分别为恶性肿瘤、伤害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先天畸形、源于围生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平均减寿率分别为1.26%、0.94%、0.23%、0.21%、0.17%、0.13%、0.08%、0.08%。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肿瘤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由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房山区1976-2011年居民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房山区1976-2011年居民糖尿病年均死亡率为10.52/10万,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76%。糖尿病发病随年龄的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糖尿病年均死亡率和年均增长率均高于男性。 结论 糖尿病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中老年女性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 — 2019年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及主要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实现健康北京中长远规划及制定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 — 2019年北京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统计指标对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2010 — 2019年北京市居民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并持续维持较低水平;2010 — 2019年期望寿命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0.16岁,2019年达82.31岁,其中,男性79.81岁,女性84.16岁;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2019年为10.56%,其中,男性14.36%,女性6.37%。结论北京市居民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慢性病过早死亡率4个指标可实现《“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目标。 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邵颖  杨励励 《疾病监测》2015,30(8):692-695
目的 分析锦州市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掌握城区居民死因的状况及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标准进行死亡率的标化,计算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死亡率为716.07/10万, 男性死亡率为837.55/10万,女性死亡率为599.16/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区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城区居民总体的期望寿命为78.20岁,男性期望寿命为75.95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0.55岁,女性高于男性。 结论 锦州市城区居民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加强防控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赵清水  马淑玲  黄少平 《疾病监测》2012,27(7):565-568,57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由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理保存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房山区1976-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房山区1976-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80.5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去除人口因素,恶性肿瘤死亡率从1976年呈缓慢上升,到1994-2006年期间达到高峰,从2007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随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分年龄段死亡率的变化,出现年龄提前的现象。在2000年代,年龄出现退后现象。目前人口老龄化是恶性肿瘤死亡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男性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和肝癌所占比例高且上升趋势明显。 结论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房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50岁以后的中老年是高发人群,肺癌和肝癌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刘峰  朱妮  邱琳  郁会莲 《疾病监测》2016,31(11):957-96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居民死亡情况相关指标。结果 2014年陕西省居民总死亡率为579.10/10万,经死因回顾调查数据校正后死亡率为668.6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193.02,P0.05),不同年龄段的死因各有特点。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造成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亡前5位的原因。期望寿命男性为74.20岁,女性为79.26岁。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则是导致2014年陕西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的疾病。结论 影响陕西省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提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20年青海省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特征,掌握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2020年青海省死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青海省居民总死亡率为613.60/10万(标化率813.94/10万);城市死亡率为607.79/10万(标化率722.26/10万);农村死亡率为647.95/10万(标化率844.03/10万);牧区死亡率为580.08/10万(标化率854.70/10万);牧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农村,城市最低。居民前6位的死因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报告死亡数的87.0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3.66%;主要慢性病PYLL占总PYLL的48.25%。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9.87%,城市为15.74%、农村为21.12%、牧区为21.02%。居民期望寿命为73.97岁,男性71.90岁、女性76.27岁。结论 4类慢性病已成为青海城市、农村和牧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和PYLL是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Excel 2003、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使用2013年蕉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构成比和减寿年数分析当地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模式。结果 2013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率为633.21/10万,标化率为387.05/10万,婴儿死亡率为8.4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12;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前10位死因占96.4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7.64%;城乡居民前9位死因相同,但顺位不同;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形,不同年龄组主要死因不同;减寿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围生期病和脑血管病,减寿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照云  杨雨强  李汝昌 《疾病监测》2011,26(7):560-561,5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祥云县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祥云县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导出的2010年数据信息,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祥云县2010年共报告死亡2759例,报告年平均死亡率为6.02,男性1648例,年死亡率为7.05,女性1111例,年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死亡2001例,占总死亡例数的72.53%;前4位死因顺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恶性肿瘤,共死亡2384例,占总死亡例数86.41%。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浙江省金华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屠平平  郭莉 《疾病监测》2011,26(2):151-154
目的 了解金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8年金华市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标准进行死亡率的标化,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 结果 2008年金华市人群粗死亡率为647.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3.05/10万,男女性死亡比为1.34 ∶ 1。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67.31/10万)、脑血管疾病(124.98/10万)、呼吸系统疾病(105.01/10万)、伤害(80.27/10万)、心脏病(68.19/10万)。减寿分析表明,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及脑血管疾病是影响金华市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三大主要疾病。 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是危害监测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邵永强 《疾病监测》2012,27(3):226-229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温州市死因监测死亡报告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分类。 结果 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占全死因的8.28%,居第5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进行排位,伤害从第5位跃居到第2位,平均减寿率(YPLL)为7.20,平均减寿年数为15.65年,伤害死亡前4位死因依次为非故意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自杀方式以农药等化学制剂、悬吊居前2位,占67.27%。 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非故意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是温州市城乡居民非故意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一  徐静依  梅芳  李玉芳 《疾病监测》2007,22(8):547-550
目的 分析了解上海市卢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 2005年卢湾区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死亡率分别为334.95/10万、254.10/10万、105.20/10万、45.58/10万及43.39/10万.减寿分析表明,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及循环系统疾病是影响卢湾区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卢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