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4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呋喃唑酮和奥美拉唑四联治疗,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Gs)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3.15%,高于对照组的8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PGⅠ、PGⅡ、G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Hp根除率,以及降低血清PGⅠ、PGⅡ、Gs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单纯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胃溃疡患者、57例胃癌患者、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25例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同时选取5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Ⅰ/PG Ⅱ)]水平,从而确定Hp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定性分析血清IgG抗体。全部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观察各组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和阴性率的比较情况以及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G Ⅰ、PG Ⅱ及PGR水平。结果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最低,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PG Ⅰ、PG Ⅱ及PGR水平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l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上诊断胃癌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37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GⅠ、PGⅡ水平和PG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8.2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Hp根除率为94.20%(65/69),高于对照组的79.41%(5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可降低胃蛋白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龙胆泻肝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四联疗法,试验组采取龙胆泻肝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2周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水平、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 P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有助于促进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萎缩,降低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雷贝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I(PGⅠ)水平和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和反酸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胃蛋白酶原水平,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辅助PPI四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1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胶体果胶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藿朴夏苓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和Ⅱ(PGⅠ&P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G-17、PGⅠ、PGⅡ等水平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TNF-α、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辅助PPI四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提高Hp根除率,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p)Ig 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到本院体检的1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水平。结果对比两组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相较于PGⅠ,PGⅡ浓度可用于筛查胃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使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药效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Ⅰ组接受常规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Ⅱ组在上述基础施加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即四联疗法),观察分析两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上均有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Ⅰ、Ⅱ组的总发生率依次是9.3%和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颗粒)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有显著的药效,且安全性与常规三联疗法基本相当,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吕斯琦 《当代医学》2021,27(5):128-129
目的 探讨健脾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通络汤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均有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实施健脾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胃黏膜萎缩,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含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初治失败患者8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片+雷贝拉唑+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硝唑片+雷贝拉唑+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能够提高Hp感染清除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标准三联疗法加益生菌和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H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治疗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加用益生菌治疗,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5.2%,治疗组为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加益生菌和四联疗法均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标准三联疗法加益生菌不良反应较小、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联合黄连素为基础组成新四联疗法作为初始方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湘东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40例,进行抗Hp四联14d疗法初次根除治疗。随机将其中140例消化性溃疡Hp感染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黄连素,疗程14d。对照组予奧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疗程14d。患者在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黄连素为基础组成新四联14d疗法作为初始方案对初次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四联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胃功能指标、胃黏膜形态学评分、微生物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二者比值(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PGⅠ、PGⅡ、PG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前,两组肠杆菌、乳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肠杆菌、乳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症状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其中胃癌前病变患者78例,胃癌患者72例。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Hp检测,并将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胃癌前病变患者(PGⅠ)结果高于胃癌患者,胃癌前病变患者(PGⅡ)结果和Hp阳性感染率低于胃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联合幽门螺杆菌(Hp)检测,能有效评估胃癌及癌前病变风险,对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有很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GR)的变化在临床病理研究中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中PGⅠ、PGⅡ、PGR的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IgG的水平并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PGⅠ、PGⅡ以及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胃癌组、健康对照组组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PGⅠ、PGⅡ和PGR水平的差异以及胃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PGⅠ、PGⅡ以及PGR水平的差异。 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Ⅱ水平和H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G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在健康对照组中,男性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60岁以上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者(P<0.05);在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PGⅠ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同时PGR水平与Hp感染与否有相关性。 结论 检测患者血清的PGⅠ、PGⅡ、PGR水平有助于胃癌的诊断,而PGⅠ的水平有助于胃癌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培菲康配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16例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培菲康配合四联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Hp根除率和复发率,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菲康配合四联疗法有助于提高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黏膜病变表现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01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联合免疫胶乳比浊法测定Hp抗体水平判断Hp感染情况。按照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n=71)和Hp阴性组(n=30),比较其胃黏膜病变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二者比值(PGR)和G-17水平,比较上述不同分组PGⅠ、PGⅡ和PGR及G-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与Hp感染和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组饮食结构不合理患者多于Hp阴性组,胃黏膜病变程度严重例数高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U=2.240,P均<0.05)。Hp阳性组PGⅠ和PGR均较Hp阴性组降低,且G-17水平高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胃功能(胃蛋白酶原Ⅰ,Ⅱ及PGR、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Hp)感染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溃疡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经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诊断为胃溃疡、胃癌,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患者113例,分为胃溃疡组65例和胃癌组48例,选择体检均合格的健康者6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R、胃泌素-17等血清胃功能指标,采用C14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胃溃疡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R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胃癌组比较,胃溃疡组PGⅠ、PG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组、胃癌组的血清G-17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GⅠ、PGⅡ、G-17等血清胃功能指标联合Hp指标的测定并经过NBI-ME进一步测定在胃溃疡及胃癌诊断及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的四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根除率为91.3%,对照组根除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四联疗法比三联疗法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林廷辉 《吉林医学》2014,(22):4947-4948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