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为革兰阳性厌氧产芽孢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艰难梭菌本身没有侵袭性,其中部分细菌(产毒株)可通过分泌毒素A、毒素B和(或)二元毒素从而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肠炎甚至致死性伪膜性肠炎,统称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 ficile infection,CDI).艰难梭菌为医院获得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菌,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因中艰难梭菌亦占20%~30%;而伪膜性肠炎则几乎100%由艰难梭菌所致.肠道外CDI如败血症等则极为罕见.不仅仅是抗菌药物,其他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降低艰难梭菌定植抵抗能力的因素,如老年、胃肠道手术、应用抗肿瘤药物、长期住院和免疫功能缺陷等均为CD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difficile,原为Clostridiumdifficile)~([1])为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菌,艰难梭菌感染(CDI)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正常肠道菌群可有效抑制艰难梭菌的繁殖,而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可破坏肠道菌群平衡~([2-3]),使其定植并大量繁殖,并分泌毒素A(TcdA,3 0 8kDa,由2710个氨基酸组成)和/或毒素B(Tcd B,270k Da,由2366个氨基酸组成)~([4]),产生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5-6])。艰难梭菌是医院感染性腹泻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  相似文献   

3.
正艰难梭菌是一种产芽孢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可在健康人肠道定植。当肠道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时,肠道正常菌群受到抑制,艰难梭菌大量生长并释放毒素,引起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CDI包括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和伪膜性肠炎  相似文献   

4.
正艰难梭菌是医院环境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滥用抗生素将降低内源性肠道菌群的定植抗性,易发生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infection,CDI)。艰难梭菌主要通过分泌毒素A、毒素B及二元毒素导致肠黏膜炎症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CDAD随着其发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不断增加,遂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关  相似文献   

5.
正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常见于动物和人体肠道中,艰难梭菌属于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艰难梭菌感染(CDI)是由产毒株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释放毒素引起的,被认为是干扰粪便微生物群的直接结果,导致艰难梭菌和毒素表达的过度生长。这与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但是,其他几种危险因素也与CDI的发展有关,包括胃酸抑制,高龄,医院暴露以及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低下[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水样便腹泻[2]。自2002年起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等地区多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无症状感染艰难梭菌的毒力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艰难梭菌感染(CDI)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将其中的CDI患者分为CDI有腹泻组和CDI无腹泻组,将无腹泻症状且艰难梭菌培养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并进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对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I有腹泻组毒素蛋白阳性率高于CDI无腹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抑酸剂、2个月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住院时间>2周是艰难梭菌无症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艰难梭菌产毒素量是导致临床是否出现腹泻症状的重要因素;住院时间>2周、使用抑酸剂、2个月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均是艰难梭菌无症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艰难梭菌感染(CDI)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导致的,轻症者表现为腹泻,重症者可出现严重伪膜性肠炎甚至死亡。目前,CDI通常采用抗生素及粪菌移植(FMT)治疗。FMT治疗CDI安全、有效,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营养支持干预、心理疏导、感染控制等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10日,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称,引起加拿大疫情的真正元凶是艰难梭菌,是梭状芽胞杆菌中的一种。引发艰难梭菌感染的主要诱因为抗生素滥用。其中,25%的抗生素性腹泻是由艰难梭菌引发,即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短暂性、自限性腹泻和可致命的  相似文献   

9.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一般认为是环境和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近年来该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多,是医院内获得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抗菌药物的过度应用被认为是引起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CDI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型高产毒株在北美地区造成了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本文对CDI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治疗以及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CDI的早期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艰难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本身没有侵袭性,但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易导致菌群失调,引起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及相关性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伪膜性肠炎甚至死亡。误诊或漏诊该菌感染可能延误治疗并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因此,对其快速精准检验尤为重要。检验结果可为CDI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对CDI实验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艰难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一般认为是环境和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过度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使耐药的艰难梭菌产毒株过度繁殖并释放毒素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的主要因素。CDI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尤其是高产毒株在北美地区造成了医院内的暴发流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在此对艰难梭菌的致病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在自然环境、动物以及人体肠道中广泛存在,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1935年在新生儿肠道发现,1978年确定与伪膜性肠炎有关,但直到2003年在北美引起大流行,艰难梭菌感染(CDI)才开始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现已确定,艰难梭菌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25%~33%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90%的伪膜性肠炎与之有关。CDI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无症状携带者、自  相似文献   

13.
艰难梭菌以芽孢的形式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并定植于肠道,是院内感染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高毒力菌株的暴发流行,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日益增加,给临床诊疗带来严峻的挑战,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艰难梭菌感染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会(SHEA)确定了艰难梭菌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来,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流行病学及治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艰难梭菌仍然是卫生保健相关腹泻最为重要的病原菌,同时在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加.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高毒力艰难梭菌菌株,在全球引起更为严重的感染. 已有报道称甲硝唑对重症CDI疗效下降.尽管目前已获得大量的研究数据,有关CDI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本指南对CDI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感染控制以及环境管理进行了更新.  相似文献   

15.
医师问答     
问:艰难梭菌可引起什么感染?答:艰难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导致该菌过度生长。1978年起认识到艰难梭菌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关,可引起假膜性肠炎(C.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也称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D。CDAD主要在卫生保健机构传播,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患者多数表现为轻至中度腹泻,重症者出现暴发性结肠炎,约1%~5%患者需结肠切除、重症监护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6.
艰难梭菌是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病因。近年来,由于艰难梭菌高毒力株的出现,导致感染人数明显增多,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已成为一种新的威胁。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CDI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另外,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孟宪涛  曹月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338-3341
艰难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芽孢位于菌体次极端,可在体外存活数月以上[1].艰难梭菌可在人体肠道无症状定植,也可引发轻度至重度腹泻、伪膜性肠炎(PMC),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艰难梭菌通过产生肠毒素A(TcdA)和细胞毒素B(TcdB)这两种毒素致病,TcdA 和 TcdB 是导致上皮细胞坏死和炎症的主要原因[2].抗菌药物是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首选治疗手段,也是公认的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危险因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芽孢萌发[3].  相似文献   

18.
<正>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艰难梭菌可以产生毒素,形成芽孢,可引发感染,临床表现可从轻度腹泻至伪膜性结肠炎甚至死亡,病死率可达3%~15%[1]。艰难梭菌芽孢能够抵抗不利的物理、化学和代谢条件[2],对艰难梭菌存活、传播起重要作用。艰难梭菌感染高复发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艰难梭菌以芽孢形式存在于患者的肠道后萌发成营养细胞(vegetative cell)所致[3]。目前,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万古霉素、甲硝唑或非达霉素等[4]。虽然抗生素初治  相似文献   

19.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艰难梭菌感染较轻者会导致腹泻,严重者可引发伪膜性肠炎,且常伴有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在欧美等国大规模暴发流行的艰难梭菌主要是027型高产毒艰难梭菌[1-2]。在我国,027型高产毒艰难梭菌于2009年在香港被首次发现,随后在各地均有散发的报道[3-4]。但在河南省尚无027型高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的报道。本文就河南省首例027型高产毒艰难梭菌感染所致肠梗阻的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0.
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是造成医院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1]。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化疗药物等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造成产毒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CDAD的症状轻重不一,可从轻度的腹泻到重度的伪膜性肠炎,甚至引起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2]。近年来,艰难梭菌高产毒株RT027型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造成了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3]。在国内该型别的报道较少,仅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等地区有少量散发病例报道[4-9]。本文报道1例抗结核治疗后RT027型艰难梭菌引起伪膜性肠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