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stin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神经干细胞的鉴定,BrdU 标记鉴定增殖.采用稀释法检测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6、0.6、0.06 μmol/L)对体外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Nestin 染色为阳性,BrdU 的增殖鉴定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神经球生成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明显增加神经球生成数目,具有促进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是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的名方,对缺血性脑损伤后中风后遗症的好转和致残率的减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近年,由于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了神经干细胞,致使治疗脑损伤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成为可能。神经干细胞的移植可整合宿主细胞、取代受损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产生营养因子使休眠的受体细胞发挥代偿,并且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分化成与宿主细胞相同的细胞整合到原神经网中。当前神经干细胞移植作为基因治疗技术已经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一定进展,说明此策略对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4.
牛嵩山 《国医论坛》2012,27(4):53-54
目的:综述黄芪甲苷的药理研究进展.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分别从对器官保护、免疫调节、强心、降糖、抗衰老、抗炎抗病毒等方面对黄芪甲苷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结论:黄芪甲苷药理作用显著,有望成为疾病治疗和康复用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黄芪甲苷对短暂性前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畅  张艳军  冯英  庄朋伟  王静  刘慧  王林林 《中草药》2009,40(5):754-758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短暂性前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和分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高、低剂量组(4、2 mg/kg),每组10只.短暂性前脑缺血后黄芪甲苷ip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ip给予生理盐水,1次/d,ip BrdU 10 mg/kg,2次/d,标记增殖细胞.各组分别于第7、14天后取脑组织,冰冻切片,行BrdU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海马区域增殖的细胞,BrdU与MAP-2,GFAP等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海马区域干细胞来源的成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取海马组织,RealTime RT-PCR法检测基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 黄芪甲苷高、低剂量,作用7 d后,可增加海马DG和CA1区BrdU阳性细胞数量和海马CA1区BrdU/GFAP阳性细胞数量;作用14 d后,可显著增加海马DG区BrdU/MAP-2双阳性细胞数量.其中,黄芪甲苷低剂量(2 mg/kg)作用7 d后可显著上调NGF mRNA表达.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促进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很可能与其上调NG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IV(astragaloside IV,AST IV)与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配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ST 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AST IV(20 mg/kg)与PNS(50 mg/kg)高剂量组、BMSCs输注组、BMSCs输注联合AST 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BMSCs输注联合AST IV(20 mg/kg)与PNS(50 mg/kg)高剂量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阳性表达率。各给药组给予药物进行干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Longa法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尼氏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MSCs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鉴定符合BMSCs特征。大鼠脑缺血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升高(P<0.01),尼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各给药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 Ⅳ+PNS高剂量组(P<0.01),优于单用药物和单用BMSCs输注。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输注BMSCs后,细胞可在缺血侧脑组织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药物联合BMSCs输注能够增强BMSCs在大鼠脑内的增殖和分化。大鼠脑缺血后,BDNF和GDNF蛋白表达增加,各药物组均能够不同程度上调其表达,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Ⅳ+PNS组(P<0.01),优于单用药物和单用BMSCs输注。结论 AST Ⅳ配伍PNS能够促进BMSCs移植的存活,靶向修复脑缺血后受损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缺血后脑内局部微环境,促进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杨振  李佩芳  王频 《河南中医》2013,33(3):459-462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修复及针灸对其增殖作用的原理及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近5a来的脑缺血性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修复及针灸对其增殖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缺血性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内源性因素有关,针灸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效果明显.结论:针灸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黄芪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从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中西医治疗原则、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药理活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结果 黄芪及有效成分(部位)具有溶栓、抑制兴奋性毒性、降低Ca2+超载、清除自由基、扩展微血管、防止细胞凋亡、抗炎、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各阶段均可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可以保护脑神经损伤,促进脑神经修复,改善脑中风后遗症。结论 结合脑缺血损伤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进展,深入开展黄芪和有效成分(部位)的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研究,有望将黄芪开发为治疗防治脑缺血损伤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芪甲苷(AS-IV)为羊毛酯醇形的四环三萜皂苷,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阐述黄芪甲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芪甲苷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了固相萃取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比较黄芪总苷(AST)、黄芪甲苷(AST-Ⅳ)在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相同时间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方法 分别以AST、AST-Ⅳ(按AST-Ⅳ计20 mg/kg相等剂量)二种药物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30,60,75,90,105,120 min测定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并对两种药物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大鼠腹腔注射等量AST-Ⅳ,测得AST、AST-Ⅳ两种药物各时点血清中AST-Ⅳ浓度前者均是后者3倍以上,且最高浓度前者是后者的3.5倍.结论 以AST-Ⅳ血药浓度为指标,AST较AST-Ⅳ更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7,(11)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血清法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将NSCs分为对照组、缺糖缺氧-再灌注(OGD-R)组、AS和PNS配伍组。对照组常规培养,OGD-R组无糖缺氧处理后常规孵育,AS和PNS配伍组在OGD-R基础上用AS和PNS干预培养。比色法测定NSCs的乳酸脱氢酶(LDH),MTT法测定NSCs存活率,DAPI染色检测NSCs凋亡,Nestin/Brd U染色检测NSCs增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NSCs的存活率及DAPI核染、Nestin/Brd U阳性反应显著降低,LDH漏出率显著升高(P0.01)。与OGD-R组比较,AS和PNS组NSCs的存活率、DAPI核染、Nestin/Brd U阳性光密度、面密度及细胞数显著增多,LDH漏出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AS和PNS可提高OGD-R新生大鼠海马NSCs的存活率,抑制NSCs凋亡,促进NSCs增殖。  相似文献   

12.
HPLC-ELSD法测定黄芪、蜜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黄芪生品及其蜜炙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对各种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较生品均有降低。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为黄芪生品及其蜜炙品在相关有效成分的比较等方面提供实验依据及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MF)是指心脏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过度堆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表现为心肌重构及心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引发死亡。黄芪甲苷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等药理作用,在心肌纤维化防治方面有着良好的潜力。文章旨在对黄芪甲苷防治心肌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为黄芪甲苷临床治疗心肌纤维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丹  丁煌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23):5795-5801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IV)配伍三七总皂苷(PNS)对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GD/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凋亡、迁移及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阳性表达率。取第3代BMSCs,采用AST IV与PNS高(100μmol/L+60μmol/L)、中(50μmol/L+30μmol/L)、低(25μmol/L+15μmol/L)剂量配伍预处理24 h,以OGD/R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和模型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双标观察BM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分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90阳性率分别为94.23%、94.69%;而CD34、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5.3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促进BMSCs增殖(P0.05、0.01),并抑制细胞凋亡(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促进BMSCs迁移(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均能促进BM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的Nestin/NSE、Nestin/GFAP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ASTIV配伍PNS在体外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模型BMSCs增殖、迁移,抑制其凋亡,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黄芪醇提物中黄芪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测定方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方法 超声法制备黄芪药材的总提物,反相色谱分离,采用离子阱质谱多级反应模式,以m/z807.4→627.2为提取离子对,外标法测定黄芪甲苷.结果 方法 最低检测限为5 ng/mL,线性范围为0.10~1.04 m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均小于5.0%,平均加样同收率为96.51%.供试黄良药材中含黄芪甲苷为0.54 mg/g.结论 该方法 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黄芪药材及其生物制品样品中黄芪甲苷测定.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 5μm,4.6mm×200m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室温。结果黄芪甲苷的进样量在2.2~13.2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6.6%,RSD为1.82%。结论本法分离度好,干扰小,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是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检测的可行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以其"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上独具优势。黄芪甲苷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之一,具有改善内皮细胞与新生血管功能、抗炎、抗氧化、调节能量代谢、神经保护、抗癌等作用。该文对黄芪甲苷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显示出黄芪甲苷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等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动物与细胞模型中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等病理性损伤。黄芪甲苷可能是一种潜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HPLC-ELSD法,Luna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mL·min-1;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2.8L·min-1。结果:不同产地黄芪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为0.096%、0.116%、0.081%,黄芪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为0.219%、0.198%、0.232%。结论:黄芪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芪根,黄芪茎叶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HPLC-ELSD法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辰  侯连兵  刘婵 《中药材》2006,29(6):618-6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对自制的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Merck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3∶67),流速:1.0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95℃,氮气气压为3.5kPa。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当黄芪甲苷的进样量在0.396~3.168μg范围内时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8),平均回收率为98.09%,RSD为2.52%。结论:HPLCELSD法具有准确、简便、灵敏度高、无干扰而且重现性好的优点,适合用于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是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黄芪甲苷是黄芪中一种常见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在体内外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促炎介质的产生,进而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包括对炎症因子的调控、减少氧化应激、减轻血脑、脊髓屏障完整性的破坏、保护神经元、调节多巴胺等。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黄芪甲苷治疗神经炎症、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抑郁症、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芪甲苷乃至黄芪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