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晓琳  朱冠雅 《癌症进展》2023,(4):435-438+450
目的 探讨规范化癌痛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程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82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癌痛干预,B组患者采用常规镇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程度[语言分级评分法(VRS)]、心理状态[修订焦虑自评量表中文版(SASCR)、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共性模块(FACT-G)]及出院时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RS、SAS-CR和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A组患者的VRS、SAS-CR和SD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A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时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癌痛干预可有效降低晚期肺癌患者的癌痛程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周燕  王艳敏  崔双鑫 《癌症进展》2022,20(8):832-835
目的 探讨疼痛改善性干预对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改善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 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SQI、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SQI、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4.
抑郁程度与骨转移癌患者疼痛及生存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抑郁程度与骨转移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对我科1999~2003 年100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不同抑郁程度与临床因素及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3%(43/100) 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 其中轻度抑郁11.0%(11/ 100) 、中度抑郁24.0 %(24/ 100) 、重度抑郁8.0%(8/ 100)。平均随访时间21 个月。抑郁与疼痛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001),除中、重度抑郁组之间外(P〉0.05),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生存期明显缩短,疼痛程度加重(P〈0.01)。结论 抑郁与骨转移癌患者生存期和疼痛症状密切相关,应充分重视抑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爽爽  刘栋利  王璐  孙朋燕 《癌症进展》2023,(6):621-624+644
目的 探讨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18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疲乏程度[癌症疲乏量表(CF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3、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SAS、SDS、MUIS、CFS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MUIS、CF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8%,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31%,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能够改善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临床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调查101例多发骨转移癌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所有多发骨转移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焦虑和抑郁。其中单纯疼痛者轻、中、重度分别为SAS:81.20%、89.70%、95.30%,SDS:87.10%、92.30%、97.50%。伴有脊髓损伤感觉异常和行动障碍者SAS:71.00%,SDS:89.70%。结论:多发骨转移癌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尤其是存在疼痛、感觉异常和肢体活动障碍者,更应给予心理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林霞  张玉玲  张全英  赵丽  陈维玲 《癌症进展》2021,19(12):1287-129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患者舒适度、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癌因性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教育方法的不同将98例PHC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围介入治疗期进行常规临床教育与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教育前和教育后,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入组7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根据 SDS、SAS 评分评估2组处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根据 QOL 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 SDS、SAS、QO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干预后 SDS、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观察组干预后 QO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必要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南宁  徐彩霞  谭建成 《癌症进展》2021,19(17):1812-1815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心理状态、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将87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癌因性疲乏(CRF)量表评估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57%,低于对照组的39.02%(P﹤0.05).结论 团队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程立  魏凯  张起  张琼  韩永莉  胡金龙 《癌症进展》2021,19(12):1280-1283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胃癌患者自我效能、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胃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自我效能干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38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血清相关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17(IL-17)],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第1天,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血清EGF、IGF1、IL-17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EGF、IGF1、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够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行宫颈癌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除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外,还要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只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患者出院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69.11±5.66)分、情绪功能(70.61±5.23)分、认知功能(62.43±4.53)分、角色功能(67.36±4.70)分、社会功能(69.26±4.70)分和整体生活质量(69.78±4.3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躯体化(1.45±0.53)分、人际关系敏感(1.59±0.56)分、强迫症状(1.72±0.83)分、焦虑(1.75±0.62)分、偏执(1.54±0.57)分、抑郁(1.68±0.71)分、敌对(1.53±0.64)分、恐怖(1.29±0.49)分和精神病性(1.36±0.5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宫颈癌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量表评分(SD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行肿瘤手术的228例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分组,采用系统化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的11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的11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观察记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F-36量表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痛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极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指导下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临床路径指导下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QLQ-C30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领域总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领域总分、疲倦、失眠及食欲减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路径指导下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付兰香  王颜斌  王玲 《癌症进展》2021,19(20):2149-2152
目的 分析医院-家庭延续性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出院后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院后给予1年的医院-家庭延续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情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06).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性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Bone metastases are a severe problem in oncology, since they usually are associated with pain. 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 (EBRT) has been, for many year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reatment regimen to relieve pain. We have performed a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of response to EBRT in terms of pain relief and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QoL). We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toxicity with EBRT. We hav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75 patients (median age 68 years, range 64-79 years) with bone metastases from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with EBRT, radiographically documented from June 1999 to September 2000. Additional therapies in these patients included: second-line hormonal therapy (HT) in 20 patients, chemotherapy (CT) in 25 patients, biphosphonates in 45 patients. For all patients a pain and narcotic evaluation was done before entering the study. Assessment of response was carried out by evaluating pain relief. QoL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EORTC QLQ-C30 questionnaire. Toxicity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ROTG grading system. Survival was calculated by Kaplan-Meier estimate from the start of EBRT treatment until the last follow-up or death. A total of 61 out of 75 patients (81%) experienced some type of pain relief after treatment. The complete response rate was 23%.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ponse rates was found betwee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EBRT alone versus the groups treated with EBRT + CT or EBRT + HT. We no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ome of the scales of the considered EORTC-QLQC30 questionnaire. As expected all treatment-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either grade 1-2 acute or subacute and transitory in nature. The group treated with EBRT + CT experienced slightly higher toxicity rates. There were no treatment-related fatalities. Forteen patients of 61 (23%) responders was alive at 12 months.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ability of EBRT to relieve bony pain in the majority of the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as measured by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in scales prior to and after EBRT. Minimal side effects were experienced and QoL improved as shown by the results of the specific questionna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