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陈洪宇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非透析期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陈洪宇教授对CKD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从脾肾论治的学术观点,总结陈洪宇教授应用健脾益肾方治疗CKD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案例。[结果]陈洪宇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瘀、毒邪为标,而风湿邪气是促使病情活动、迁延不愈的重要危险因素,易致肾虚、肾痹,预后不佳。陈洪宇教授主张顾护脾胃,以益肾健脾为根本大法,并善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证论治,对缓解或消除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疗效。[结论]陈洪宇教授治疗CKD5期非透析期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霓芝教授对慢性肾衰竭诊治造诣颇深,强调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指导慢性肾衰竭早期防治,并且认为慢性肾脏病多因气虚而发病,因血瘀致病情迁延不愈,从而确立"益气活血"法。同时重视脾肾,治病求本,治疗用药当平淡和缓,适时守方,坚持用药,慢病缓治。她强调分期论治,并采用健脾补肾、利湿化浊、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张雪梅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张雪梅教授对CKD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从脾论治的学术观点,总结张雪梅教授分期分型论治CKD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案例。[结果]张雪梅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湿热、浊毒、瘀血为标,主张重视脾胃、从脾治肾,并根据CKD 1-5期的不同证候特点,进行分期分型论治;特别重视CKD3-4期在本病发展的特点和正确治疗的重要性,并且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CKD3-4期,内服方以补虚健脾和胃为主,灌肠方以攻邪泄毒为主,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张雪梅教授治疗CKD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房定亚教授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同时房教授注重心脏功能的保护,治肾的同时不忘保心;注重冬虫夏草、黄芪等单味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以期达到补益肺肾、益气健脾的功效,提高肾脏病患者的免疫力;依据“久病人络”的中医理论,倡导慢性。肾脏病治疗中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强调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要重视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蛋白尿为慢性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及转归关系密切。王小琴教授认为蛋白尿的中医病因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以肾为中心;同时风、湿、瘀之邪为标。治疗上以滋肾固精健脾为主,兼以益气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提倡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善用经方名方灵活辨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经典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跟随我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刘宝厚教授学习,在跟随刘教授门诊期间,以中医药辨证分型论治为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何立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多为虚实夹杂,尤以脾肾亏虚为本,继而出现水湿、痰浊、血瘀等实邪,这些实邪作用于机体,影响机体功能失常,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难愈.何立群教授论治慢性肾脏病,调理肺脾肾三脏,注重阴阳表里的调和,扶助正气的同时,兼顾祛除邪气,多法联用,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1])。针对慢性肾脏病,高教授勤求典籍,总结经验,提出"以肾为主,五脏同调"的辨治思路,以期多层次、多角度协同作用。本文就高继宁教授"以肾为主,五脏同调"思想治疗慢性肾脏病学术经验简述如下。1血尿治疗从咽肺论治肾性血尿,病位在肾,责之肾失封藏,从病理  相似文献   

9.
周恩超教授认为“肾毒”是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关键,提出“益肾元、解肾毒”的治疗大法,并根据不同兼夹辨证施治。本文总结了周恩超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用药组: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酒萸肉以补气健脾益肾;紫苏叶、黄连、茵陈、失笑散以调气和血祛毒;土茯苓、六月雪、白花蛇舌草、积雪草以清热利湿泄浊;红花、川芎、土鳖虫、桃仁以行气活血化瘀;全蝎、僵蚕、蝉蜕、牛蒡子以祛风通络解毒;茯苓皮、车前子、益母草、玉米须以利水渗湿消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深入,中医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新的认识,目前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总体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弱,主要为脾肾气虚,标实为风邪、痰浊、瘀血夹杂为患,形成了从虚、从瘀、从痰等论治慢性肾脏病的一些重要的理论。笔者通过学习先贤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以及个人工作中的经验,就从痰论治慢性肾脏病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报》2013,(12):1811-1812
目的:总结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干祖望教授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提出慢性咽炎应从脾虚论治的观点。结果:干祖望教授对该病的治疗以健脾法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参以辨证对慢性咽炎采用健脾益气法、健脾渗湿法、健脾润燥法、健脾消痰法、健脾升清法、健脾和胃法、健脾温肾法治疗。结论:干祖望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程锦国教授从“一气周流”理论角度阐释慢性肾脏病病机,认为该疾病病程迁延,本虚与邪实并存,治疗重在首先恢复中土枢机运转、调和一身气机,再辅以温阳、益气、养阴、化湿、祛瘀、通络等法,方能得效。故从和法论治,运用柴芍六君子汤、柴理汤、小清汤等一系列柴胡剂,在控制慢性肾脏病进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谢晶日教授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谢晶日教授在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经验:(1)明辨病证之根本为肝脾功能失调、湿浊壅滞、气血凝滞尤为重要,而肝脾又以脾为之关键;(2)健脾祛湿浊为治疗主线;(3)从肝论治以助脾运;(4)治疗以调气行血为要;(5)通涩结合;(6)内病外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学习,收集老师处方,按主要功效分类为化痰、祛瘀、补肺、健脾、补肾等处方,归纳老师临证心得,探析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宋康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肺脾肾亏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主张"化痰、祛瘀以祛邪,补肺、健脾、补肾以扶正"的诊疗理念,临证时重视肺脾肾的调治,常用清肺化痰法、活血祛瘀法、补肺润肺法、益气健脾法、补肾纳气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卓著,所举肺胀病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宋康教授从痰瘀及肺脾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学习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深入,中医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新的认识,目前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总体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弱,主要为脾肾气虚,标实为风邪、痰浊、瘀血夹杂为患,形成了从虚、从瘀、从痰等论治慢性肾脏病的一些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舒鹏教授运用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的相关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舒鹏教授临证抄方及对其治疗胃癌典型病案的收集、整理,从胃癌的病机特点、遣方用药等方面阐述舒鹏教授健脾化瘀法论治胃癌的相关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胃癌的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病理特点以瘀毒为患,脾虚瘀毒是胃癌的重要病机。在胃癌的治疗上,强调以健脾养胃扶正为本,临证时病症合参,根据胃癌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分期论治,以求精准治疗,并针对胃癌"瘀毒"的病理特点,适当运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化瘀解毒。验案中患者为胃癌I期术后,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健脾养胃以扶正,辅以活血化瘀解毒之品以消潜在之瘀毒,以防复发、转移,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至今,期间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结论]舒鹏教授以健脾扶正、化瘀解毒法分期论治胃癌,临床疗效颇佳,值得学习、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所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核心环节,现代医学主要针对CKD-MBD症状进行治疗,虽能部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临床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存在药物价格昂贵等多个问题。黄春林教授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有独特见解,通过饮食限磷、兼顾健脾,补肾壮骨、促进骨转化、通腑泄浊、促进排泄等治疗CKD-MBD,为现代医学治疗CKD-MB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而来的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刘春莹老师常年从事慢性肾脏病的诊治,在治疗CRF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刘春莹主任医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辩证论治、立法遣方思路做以扼要阐述,为临床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宝贵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宗礼教授通调三焦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撷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宗礼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研究30余年,采用中医药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丰富,临证常以醒脾祛浊,通调三焦为法,效果显著,文章旨在分析张宗礼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学术思想及常用方药,并附以效验医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秦善文  郭淑云 《中医学报》2021,36(4):783-786
目的:研究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门诊病案281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基于该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分为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以气滞血瘀型最常见。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延胡索、丹参、莪术、三棱、五灵脂、蒲黄、郁金。常用的药物组合有5对,分别为延胡索-川楝子、丹参-砂仁、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炒白芍-炙甘草。结论:郭淑云教授擅于从瘀论治慢性胃痛,总结出胃痛瘀血证的6条指征,提出"无形之瘀"理论,临证以治瘀六法从本论治,组方喜用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