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广州市一起与航空器有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探讨病例感染来源。  方法  以广州市某入境航班报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以现场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航班累计报告的病例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   该航班共有乘客211人,机组人员14人,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1例,均为乘客,发病率为14.69%(31/211),其中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0例。 病例以GC公司员工为主23例(74.19%)。 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和外国人接触频率高、与感染者同住是本次疫情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接触频率高的人员感染风险是接触频率低或不接触人员的6倍左右,与感染者同住人员的感染风险是不和感染者同住人员的11倍左右[risk ratio(RR)=11.500,95% 置信区间(95%CI)为1.835~72.069]。  结论   在本次事件中,报告病例在境外国家感染后通过乘同一航班输入我国广州市的可能性高,因共同暴露于同一航班而感染的可能性低,但在乘坐航空器期间仍需做好个人防护以有效降低因航空器共同暴露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20年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贵州省报告的COVID-19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疫情特征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22日至12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73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16%。 其中确诊病例147例(84.97%),无症状感染者26例(15.03%);重症病例31例(21.09%);本地病例84例(48.55%)、境内输入病例87例(50.29%)、境外输入病例2例(1.16%)。 疫情曲线呈双峰型,两个高峰间隔7 d,第1个发病高峰以境内输入病例为主,第2个发病高峰以本地病例为主。 全省9个(100%)市/州44个(50%)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贵阳市、毕节市及遵义市(占全省总病例的70.70%)。 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年龄中位数为37岁。 82例(47.40%)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发现,55例(31.79%)是通过主动就诊发现,36例(20.81%)是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来黔等重点人员主动筛查发现。 暴露因素以密切接触者(42.77%)和武汉市旅居史人员(38.73%)为主。 29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聚集病例。  结论  贵州省COVID-19病例以境内输入及密切接触感染为主。 对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的早期排查、集中隔离管理及对发热病例的监测是早发现和防止疫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杨栋  陈秋兰  王哲  陈宁  朱曼桐 《疾病监测》2021,36(6):561-565
  目的  了解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东盟国家输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调整针对东盟国家入境人员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输入我国病例数据,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获取全球各国报告的COVID-19病例数据。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东盟输入我国COVID-19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分型、三间分布及诊断及时性。  结果  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东盟国家输入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COVID-19病例1 585例,占全球输入我国病例的18.51%。 病例男、女性别比为3.95∶1,年龄为(35.21±11.09)岁;职业分布以工人(21.26%)、家政家务(13.56%)、商业服务(12.93%)为主。 输入病例以无症状感染为主(921例,58.11%),其次为普通型(407例,25.68%)和轻型(256例,16.15%)。 输入病例发病高峰为2020年8 — 10月(940例,59.46%)。 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菲律宾(775例,48.90%)、印度尼西亚(301例,18.99%)和新加坡(279例,17.60%),入境后目的地分布在24个省份,主要为广东省(420例,26.50%)、福建省(255例,16.09%)和上海市(137例,8.64%)。 83.85%的输入病例能在发病后3 d内得到诊断。  结论  东盟国家输入COVID-19病例以男性青壮年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鉴于东盟国家近期仍对我国构成较大的输入风险,各入境点仍应严格落实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2020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0年11月相比,12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了13.33%,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增长了25.14%,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非洲区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较上个月增长最快,均为130.10%,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快速缩短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呈缩短趋势,对2020年12月全球整体疫情高位波动贡献最大的为欧洲区与美洲(北)区。 俄罗斯和阿富汗12月呈高位波动态势,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COVID-19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与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21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1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降低了3.39%,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增长了15.80%,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非洲区死亡病例增长123.30%,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快速缩短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呈缩短趋势。 欧洲区、美洲(北)区每日新增及死亡病例仍占主导地位。 俄罗斯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COVID-19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2021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7月相比,2021年8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了30.2%,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增加了14.5%。 美洲区(北)、西太平洋区、东地中海区和欧洲区的疫情出现反弹,8月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较7月显著增长,其中美洲区(北)和西太平洋区的增幅超过120%。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呈现持续缩短的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略有增加。 美国、伊朗、土耳其、法国和马来西亚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蒙古和老挝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8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出现反弹,主要体现在美洲区(北)、西太平洋区、东地中海区和欧洲区,应重点关注。 全球 COVID-19 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与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2022年4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2年3月相比,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45.55%,全球月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48.28%。 相较于3月,4月新增确诊病例除美洲区(北)新增确诊病例上升18.4%外,其他各区均下降,降幅在35.3%~65.6%之间,降幅最大的为东地中海区;各区新增死亡病例均下降,降幅在26.6%~76.8%之间,降幅最大的为美洲区(南)。  结论  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4月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美洲区(北)区疫情仍然在加重,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增加,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沟通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21年7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6月相比,2021年7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了36.59%,全球新增死亡病例降低了4.78%。 除美洲区(南)外,其他分区的新增确诊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其中非洲区的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持续大幅度增长,应重点关注。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缩短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增加。 有多个国家7月新增确诊增长率超过了100%,其中美国、印度尼西亚、英国、俄罗斯、伊朗、西班牙和南非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 俄罗斯、老挝、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   结论   进入7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出现反弹,除非洲疫情持续恶化外,美洲区(北)、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和西太平洋区均出现大幅度反弹。 全球 COVID-19 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国家要进行持续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政策,并与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10 — 2019年我国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诊断间隔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之“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数据,分析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来源国、病例发现途径及发病诊断间隔情况。  结果  2010 — 2019年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报告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94例,其中2019年报告68例。 83.0%的病例的发病时间为7 — 11月。 男、女性别比为1.5∶1,平均年龄为(36.4±14.2)岁,中位数为35.0岁。 中国籍病例67例(71.3%),其他国籍病例27例(28.7%)。 输入病例主要分布在云南(37.2%)、广东(30.0%)和浙江省(10.6%)。 病例主要来源于缅甸(53.2%)、泰国(11.7%)、孟加拉(9.6%)、印度(7.4%)和菲律宾(5.3%)。 经入境口岸检疫发现38例(40.4%),病例入境后就诊发现56例(59.6%)。 就诊发现的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明显长于前者[(5.0±6.5) d vs. (2.8±2.5) d,t=5.090,P=0.026]。 2010 — 2019年输入病例曾引起4起境内本地暴发。  结论  我国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呈增多趋势,建议在云南、广东和浙江等重点省份开展国际旅行健康教育、培训发热门诊医生,夏秋季节加强自东南亚国家入境人员的口岸检疫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东省深圳市口岸入境人员病原谱的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为口岸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8年深圳市口岸入境人员基本信息、过境时间、体温、症状、病原检测结果等信息,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症候群病原谱的构成情况。  结果  共监测入境人员87 450人,病原检测阳性者20 174例,女性病原阳性率(23.69%)高于男性(22.73%)。 病原的检出存在明显季节性,检出病原以呼吸道病毒为主,其次为肠道病毒,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20.81%),以B型和甲型H3N2为主。 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病原阳性率在各症候群中最高(30.87%)。  结论  口岸输入传染病的病原种类较多,病原阳性率较高,需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工作,为防止传染病的跨境传播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021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1月相比,2021年2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降低了43.8%,全球新增死亡病例降低了25.9%,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其次是美洲区(北)和美洲区(南),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保持不变。 我国周边十四国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国家为俄罗斯。  结论  全球COVID-19肺炎疫情仍在继续蔓延,尽管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对于重点关注国家仍要进行持续监测,并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控政策,完善防疫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对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2021年9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8月相比,2021年9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19.9%,全球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12.0%。 全球每新增1000万确诊病例、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均呈现增加趋势。 累计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是欧洲区和美洲区(北)。 9月新增确诊病例全球前十位中有3个国家来自欧洲区,美国以4 138 344新增确诊病例稳居榜首。 菲律宾以39.7%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成为9月唯一的“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埃塞俄比亚以35.2%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成为9月唯一的“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俄罗斯和蒙古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的“周边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9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出现好转,但少部分地区仍有较大波动,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沟通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22年5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2年4月相比,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35.72%,全球月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41.85%。 相较于4月,5月非洲区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高达111.80%,美洲区(北)和美洲区(南)略有升高,其他各区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为东南亚区;新增死亡病例除非州区增长114.70%外,各区新增死亡病例均下降,降幅在12.50%~64.60%之间,降幅最大的为东南亚区。  结论  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5月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非洲区疫情整体加重,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均有大幅升高,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沟通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21年1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2021年11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较10月增长了20.78%,全球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0.8%,欧洲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均最多,增长率分别为53.5%和38.6%,其余各区均呈下降趋势。 全球每新增1 000万确诊病例用时呈现缩短趋势。 德国和波兰是全球重点关注国家;智利、哥伦比亚、约旦、黎巴嫩、南非、越南和韩国是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正处于第四波大的疫情上升阶段,对于全球重点关注的国家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实时调整入境管控的政策,并与相关的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20年7 — 8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沙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沙区报告发现的122例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描述沙区疫情概况、病例的三间分布、聚集性疫情特征及病例发现途径。  结果  COVID-19病例122例,报告感染率为16.30/10万。 确诊病例106例(86.89%),无症状感染者16例(13.11%),男女性别比为1∶1.35。 其中维吾尔族病例占62.30%,汉族占35.25%。 年龄最小的为3月龄,最大的为92岁,中位年龄为33岁[四分位数间距(IQR):15~49岁]。 各年龄段均有病例,病例主要为<60岁人群(93/106,87.74%),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集中在<40岁人群(15/16,93.75%),确诊病例平均年龄高于无症状感染者(35岁vs. 18岁,Z=?2.295,P<0.05)。 病例职业以学生为主(17.92%),其余依次为退休、无业、个体经营和服务人员。 聚集性疫情30起,涉及病例88例(72.13%),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25起,病例73例(73/88,82.95%);邻里及单位聚集性疫情分别为2起,病例均为4例(4/88,4.55%);同班级聚集性疫情1起,病例7例(7/88,7.95%)。 疫情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 长江管委会病例最多(26例,21.31%)。 通过集中隔离检测、居民大筛查、居家隔离检测发现113例,占92.62%,以主动检测发现为主。 疫情经过两个最长潜伏期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沙区此次疫情传播迅速,以聚集性疫情为主,通过采取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21年10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9月相比,2021年10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18.96%,全球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18.4%。 欧洲区新增确诊病例增加35.6%,新增死亡病例增加36.1%,其他各区均呈下降趋势。 全球每新增1 000万确诊病例、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均呈现增加趋势。 英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德国是全球重点关注国家;智利、约旦、坦桑尼亚为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俄罗斯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10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整体出现好转,但欧洲区疫情仍然在加重,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增加,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沟通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2022年5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5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整体形势将继续呈现趋稳向好态势,但仍然存在反弹风险,需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做好疫情应对准备。 进食毒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预计在5月以后逐渐上升。 英国等多国报告儿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疫情,需要跟踪相关监测和研究进展。  结论  需要对COVID-19予以特别关注,对毒蘑菇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022年3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2年2月相比,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11.58%,全球月新增死亡病例降低了32.27%,西太平洋区新增确诊和死亡呈快速上升趋势,月增长率分别为172.2%和94.5%。 全球每新增5 000万确诊病例和500万死亡病例用时明显缩短。 德国、英国、韩国和越南是全球重点关注国家;泰国和博茨瓦纳是对应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不丹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3月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西太平洋区和欧洲区部分国家疫情仍愈加严重。 对于重点国家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时需特别关注周边国家疫情走势及防控政策,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21年6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相较2021年5月,6月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40.65%,全球月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25.37%。 非洲区6月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大幅上升,增长趋势较5月明显加快,应重点关注。 哥伦比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英国、南非、伊朗月新增确诊增长率超过20%,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 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蒙古、塔吉克斯坦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6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出现好转,除非洲区外,其他各区6月新增确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美洲区(北)、欧洲区、东南亚区、东地中海区月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均有明显下降。对于全球重点关注区域和国家要持续进行监测,关注其疫情和防控政策变化,并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2021年5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1年4月相比,2021年5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降低了14.11%,全球新增死亡病例降低了6.60%。 东南亚区的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呈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关注。 全球每新增1 000万确诊病例用时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每新增50万死亡病例用时减少。 有多个国家5月新增确诊增长率超过了100%。 阿富汗和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陆地接壤十四国中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进入5月后,全球COVID-19疫情略有好转,除东南亚区和西太平洋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增长率较高,美洲区(南)新增确诊病例略升高外,其他各分区新增病例确诊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 尽管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对于印度、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尼泊尔等全球重点关注国家仍要进行持续监测,关注周边国家疫情形势和防控策略变化,完善防疫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对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