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手机游戏沉迷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西省和四川省共三所中学的66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手机游戏沉迷量表以及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①手机游戏沉迷量表总评分与GSES和ATMD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122、-0.333,P均<0.01),ATMD总评分与GSE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36,P<0.01)。②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均能负向预测手机游戏沉迷(β=-0.333、-0.122,P均<0.01),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正向预测时间管理倾向(β=0.536,P<0.01)。③时间管理倾向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手机游戏沉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59(95% CI:-0.213~-0.112,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0.38%。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通过时间管理倾向间接影响手机游戏沉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为预防和干预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1月,选取四川省某医学院校11 771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式网络游戏障碍量表(IGDS9-SF)进行评定,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性别在焦虑、抑郁情绪和网络游戏障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①男生SDS评分低于女生(t=-8.302,P<0.01),IGDS9-SF评分高于女生(t=33.384,P<0.01)。②医学生SA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r=0.735,P<0.01),SAS和SDS评分与IGDS9-SF评分均呈正相关(r=0.288、0.238,P均<0.01)。③焦虑、抑郁情绪可以正向预测网络游戏障碍(β=0.245、0.058,t=18.864、4.444,P均<0.01)。④性别在焦虑情绪与网络游戏障碍之间具有调节作用(β=-0.194,t=-4.518,P<0.01)。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对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情绪对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的影响受到性别的调节,相比于女生,焦虑情绪对男生网络游戏障碍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背景 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正念、自我控制、不安全依恋和拖延两两相关,但目前关于不安全依恋对拖延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且缺乏二者间作用路径的研究。目的 探讨大学生不安全依恋对拖延的影响以及正念与自我控制的作用路径,以期为大学生拖延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2月—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4所高校的51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理性拖延量表(IPS)、成人依恋量表(AAS)、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和简式自我控制量表(BSCS)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大学生AAS评分与IPS评分呈正相关(r=0.382,P<0.01),与MAAS和BSC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42、-0.353,P均<0.01);IPS评分与MAAS和BSCS评分均呈负相关(r=-0.314、-0.682,P均<0.01);MAAS评分与BSCS评分呈正相关(r=0.439,P<0.01)。不安全依恋正向预测拖延(β=0.377,P<0.01),自我控制是不安全依恋与拖延之间的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163(95% CI:0.105~0.223),占总效应的43.24%,且正念与自我控制可能是不安全依恋与拖延之间的链式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056(95% CI:0.028~0.089),占总效应的14.85%。结论 不安全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拖延,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的独立作用路径及正念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作用路径影响大学生拖延。  相似文献   

4.
背景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目前尚无ICBT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痛苦以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荟萃分析。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ICBT对缓解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抑郁、焦虑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22年3月28日,以PubMed、PsycINFO、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系统收集关于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抑郁、焦虑、生活质量、且以ICBT为治疗手段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7.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包括1 6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接受的干预措施相比,ICBT有助于缓解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SMD=-0.547,95% CI:-1.090~-0.145,P<0.01),但对抑郁(SMD=-0.652,95% CI:-1.734~0.002,P=0.051)、焦虑(SMD=-1.045,95% CI:-3.656~0.101,P=0.088)以及生活质量(SMD=0.234,95% CI:-0.064~0.449,P=0.112)的改善效果不明显。ICBT组脱落率高于对照组(OR=1.795,95% CI:1.358~2.374,P<0.01)。结论 ICBT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抑郁和焦虑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压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忍耐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忍耐与社会支持中介效应的差异。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取样选取3 219名大学生,采用COVID-19疫情压力问卷、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I)、忍耐问卷(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定,应用SPSS的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大学生COVID-19疫情压力问卷评分与PQ和SS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97、0.229,P均<0.01),与SAI评分呈负相关(r=-0.430,P<0.01),PQ和SSRS评分与S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4、0.283,P均<0.01),PQ与SSRS评分呈正相关(r=0.271,P<0.01)。忍耐在COVID-19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0.049,95% CI:0.039~0.062),社会支持在COVID-19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0.016,95% CI:0.009~0.025)。结论 COVID-19疫情压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具有负性影响,忍耐和社会支持对此负性作用起缓冲作用,且忍耐的中介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分裂型人格与创造性的关系以及认知灵活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PQ)、认知灵活性问卷(CFI)和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WCAT)对4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使用Bootstrap方法分析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结果 大学生SPQ总评分、阳性分裂维度、瓦解维度和CFI评分与WCAT评分均呈正相关(r=0.241~0.313,P均<0.01),SPQ总评分、阳性分裂维度、瓦解维度与CF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11~0.128,P均<0.05);认知灵活性在阳性分裂维度与创造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52(95% CI:0.016~0.112,P<0.01),占总效应的11.93%];认知灵活性在瓦解维度与创造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75(95% CI:0.020~0.161,P<0.01),占总效应的11.50%]。结论 分裂型人格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造性,还通过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 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寻找提升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对监狱监管安全和建设平安中国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监狱民警领悟社会支持、压力知觉、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西部某省某男犯监狱424名民警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压力知觉量表(CPS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进行调查,采用Process 4.2分析压力知觉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结果 ①男性监狱民警GHQ-20评分低于女性民警(t=2.095,P<0.05);②CPSS评分与PSSS、GHQ-20评分均呈负相关(r=-0.670、-0.703,P均<0.01),GHQ-20评分与PSSS、CD-RISC评分均呈正相关(r=0.580、0.693,P均<0.01);③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心理健康(β=0.154,95% CI:0.133~0.175,P<0.01);④压力知觉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0.087(95% CI:0.064~0.112,P<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88.78%];⑤“领悟社会支持→压力知觉→心理健康”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压力知觉→心理健康)受心理韧性调节(β=0.074,95% CI:0.046~0.102,P<0.01);⑥心理韧性还调节压力知觉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的3个回归系数均显著:a=-0.537(95% CI:-0.594~-0.480,P<0.01),b1=-0.162(95% CI:-0.197~-0.127,P<0.01),b3=0.074(95% CI:0.046~0.102,P<0.01)]。结论 监狱民警的领悟社会支持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通过压力知觉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监狱民警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后半段受心理韧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和失眠的关系,并检验心理资本在护士职业紧张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3月-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的81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心理资本量表(PCQ)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分别评定护士的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和失眠情况,采用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心理资本在护士职业紧张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658份(81.23%),护士付出-回报比与AIS评分呈正相关(r=0.379,P?0.01),与PCQ评分呈负相关(r=-0.275,P?0.01);PCQ评分与AIS评分呈负相关(r=-0.402,P?0.01)。护士职业紧张可以负向预测心理资本(β=-11.024,t=-7.324,P<0.01)以及正向预测失眠(β=4.117,t=10.478,P<0.01);心理资本可负向预测失眠(β=-0.087,t=-9.083,P<0.01)。当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加入时,职业紧张对失眠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3.158,t=8.185,P<0.01)。结论 心理资本在护士职业紧张和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 女性青少年比男性青少年的抑郁症患病率更高且症状更重。青少年的普遍信任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且依恋与普遍信任水平相关。故本研究基于普遍信任在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探寻女性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的 探讨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普遍信任在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3月-10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女性青少年患者73例,采用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普遍信任量表(IGTS)和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使用Bootstrap法检验普遍信任在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①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CDI评分与IPPA-R中的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三个分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r=-0.463、-0.459、-0.447,P均<0.01);IGTS评分与IPPA-R中的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三个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2、0.318、0.395,P均<0.01);IGTS评分与CDI评分呈负相关(r=-0.531,P<0.01)。②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水平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0.138、-0.136、-0.107,95% CI:-0.236~-0.039、-0.242~-0.029、-0.203~-0.012)。③普遍信任在父亲、母亲、同伴依恋与抑郁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0.069、-0.066、-0.071;95% CI:-0.127~-0.021、-0.137~-0.010、-0.145~-0.018)。结论 父亲、母亲、同伴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也可以通过普遍信任间接影响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感知婚姻冲突、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6月-2020年12月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连续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连续入组某高校大一到大三学生90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PIC)和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评定,研究组同时接受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结果 研究组CPI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3~3.728,P<0.05或0.01),MLQ-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1~4.197,P<0.05或0.01)。研究组CPI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与SIOSS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513~0.972,P均<0.01);MLQ-C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与SIOSS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594~-0.237,P<0.05或0.01)。CPIC冲突特征、威胁认知因子及MLQ-C拥有意义因子对自杀意念有预测作用(P均<0.05),可解释方差变异的59.0%。生命意义感在感知婚姻冲突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24,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11%。结论 感知婚姻冲突、生命意义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预测因子,感知婚姻冲突可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宁市初三学生焦虑、抑郁水平及其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5月-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南宁市每个区/县内随机抽取一个初中学校,以每个学校初三年级中3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2 080名学生参与此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826份(87.79%)。其中,999名(54.71%)初三学生感受到考试带来的不适感,检出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者分别有577人(31.60%)、830人(45.45%)。女生TAS评分高于男生[(16.75±6.78)分vs.(15.08±6.97)分,t=-5.136,P<0.01],女生SAS评分高于男生[(46.05±10.43)分vs.(44.16±10.87)分,t=-3.769,P<0.01],女生SDS评分高于男生[(52.34±12.44)分vs.(49.98±12.17)分,t=-4.039,P<0.01]。相关分析显示,初三学生SAS、SDS评分与T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74、0.531,P均<0.01),控制年龄和性别后,相关性仍存在(r=0.570、0.526,P均<0.01)。结论 南宁市初三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且与考试焦虑均呈正相关。另外,女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明确抗精神病药物抗氧化性,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采用主题词+自由词的方式,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影响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5篇,包括9种抗精神病药、1 4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氮平(MD=14.01,95% CI:2.39~21.62,P<0.05)和氯丙嗪(MD=51.36,95% CI:42.15~60.57,P<0.05)可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氟哌啶醇、喹硫平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不同,其中奥氮平和氯丙嗪可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尚未发现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复发恐惧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生活质量。既往已有关于肺癌复发恐惧与疾病感知、疾病感知与心理灵活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关于肺癌患者复发恐惧现状及其与疾病感知、心理灵活性三者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复发恐惧及其与疾病感知、心理灵活性的关系,为后续开展相关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肺癌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患者FoP-Q-SF总评分为(35.35±7.66)分,且FoP-Q-SF评分≥34分者共65例(67.71%)。相关分析显示,肺癌患者BIPQ总评分与Fop-Q-SF总评分、社会家庭维度评分和生理健康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586、0.445、0.475,P均<0.05),AAQ-Ⅱ评分与FoP-Q-SF总评分、社会家庭维度评分、生理健康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485、0.652、0.51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42,P<0.01)、受教育程度(β=-0.254,P<0.01)、家庭月收入(β=-0.527,P<0.01)、疾病感知(β=0.847,P<0.01)、心理灵活性(β=0.781,P<0.01)均是肺癌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部分肺癌患者存在复发恐惧,不仅与疾病感知和心理灵活性有关,还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既往关于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索广州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代谢综合征风险层级的影响因素,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1月,选取广州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在册在管且完成2020年度健康体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 339例。从信息系统导出患者健康体检资料,采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评估患者是否罹患代谢综合征。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23)、临界组(n=1 524)和代谢综合征组(n=1 392)。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41.69%。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在性别(χ2=44.610)、年龄(χ2=55.992)、婚姻状况(χ2=30.755)、病程(χ2=25.913)和体质量指数(χ2=829.26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三组患者腰围(H=920.331)、收缩压(H=436.673)、舒张压(H=393.337)、空腹血糖(H=807.304)、甘油三酯(H=1 134.1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593.61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761,95% CI:1.087~2.853)、超重(OR=2.418,95% CI:1.862~3.140)和肥胖(OR=57.903,95% CI:14.340~233.802)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为代谢综合征临界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女性(OR=1.295,95% CI:1.034~1.622)、年龄40~49岁(OR=2.597,95% CI:1.582~4.263)、年龄≥50岁(OR=4.392,95% CI:2.609~7.395)、超重(OR=7.844,95% CI:6.018~10.223)和肥胖(OR=426.785,95% CI:105.724~1 722.839)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为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女性、年长、超重和肥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延长哀伤障碍(PGD)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既往研究探讨了认知行为治疗(CBT)对PGD的干预效果,但由于干预的频率、时间和具体内容不同,CBT对PGD干预效果的结论存在争议。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CBT对PGD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0月22日,以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进行检索,收集CBT治疗PG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局指标包括哀伤、抑郁、焦虑或躯体化症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528例PG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哀伤症状(SMD=-0.78,95% CI:-1.27~-0.29)、抑郁症状(SMD=-0.45,95% CI:-0.73~-0.17)以及焦虑症状评分(SMD=-0.38,95% CI:-0.59~-0.1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躯体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1,95% CI:-0.26~0.25)。结论 CBT可能有助于改善PGD患者的哀伤、抑郁及焦虑症状,但对躯体化症状的改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已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痛苦与其应对方式和智谋水平密切相关,但关于智谋在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痛苦之间的作用路径尚不明确。目的 探索脑卒中患者的智谋在应对方式与心理痛苦之间的作用路径,为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选取2023年1月—5月于泸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脑卒中诊断标准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智谋量表(R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和心理痛苦温度计(DT)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 3.4.1中的模型4分析智谋在应对方式与心理痛苦之间的作用路径,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脑卒中患者DT评分与MCMQ面对维度评分及RS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581、-0.716,P均<0.01),与MCMQ回避和屈服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2、0.758,P均<0.01);MCMQ面对维度评分与RS总评分呈正相关(r=0.700,P<0.01);MCMQ回避和屈服维度评分与RS总评分呈负相关(r=-0.460、-0.566,P均<0.01)。智谋可能是面对、回避以及屈服与心理痛苦之间的作用路径,效应值分别为-0.359、0.203、0.183,效应量分别为81.78%、62.65%、27.07%。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应对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其心理痛苦,也可以通过智谋间接影响心理痛苦,智谋可能是应对方式和心理痛苦之间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不同服刑期的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家庭环境状况,分析其心理防御机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4月-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广东省某监狱的男性服刑人员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服刑期,将服刑人员分为已服刑5年以下组(n=108)和5年及以上组(n=92),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其防御方式和家庭环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已服刑5年以下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8、1.137,P均<0.01)。已服刑5年以下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组织性因子评分均高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122、2.993、2.203,P均<0.01),矛盾性因子评分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682,P<0.01)。男性服刑人员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评分与FES-CV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8~-0.172,P<0.05或0.01),DSQ的4个因子评分与FES-CV的矛盾性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175~0.384,P<0.05或0.01)。结论 相较于已服刑5年以下的男性服刑人员,已服刑5年及以上者表现出更多的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其家庭环境呈现更高程度的矛盾性,更低程度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组织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机制缺陷与其家庭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然而,单纯药物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近年来,非药物康复措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中,但关于精神运动康复对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精神运动康复对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04例青壮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利培酮(2~4 mg/d)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每周2~3次、每次45~55 min的精神运动康复,对照组在研究结束后接受相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第4、8、12周接受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 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总评分、SSPI评分以及ITAQ评分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3.989、204.245、82.817、279.596、26.144、7.463,P均<0.01);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总评分和SSPI评分以及ITAQ评分的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0.053、5.306、33.417、33.013、18.608,P<0.05或0.01);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总评分和SSPI评分的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472、9.798、3.843、14.390、20.661,P<0.05或0.01)。干预第12周,研究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SSPI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研究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精神运动康复可能有助于改善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手机成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心理虐待与忽视是手机成瘾的重要预测因素,但关于其对手机成瘾影响的研究较有限。目的 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考查自尊与人际疏离感在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预防和改善初中生手机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从海南省某县2所学校抽取800名初中生。采用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以及青少年疏离感问卷中的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CPANS评分、SES评分、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MP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使用Process 3.5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初中生CPANS评分与SES评分呈负相关(r=-0.278,P<0.01),与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和MP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1、0.372,P均<0.01),SES评分与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和MP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438、-0196,P均<0.01),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与MPAI评分呈正相关(r=0.392,P<0.01)。人际疏离感是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作用路径,效应值为0.104;自尊和人际疏离感是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手机成瘾之间的链式作用路径,效应值为0.026,效应量为6.99%。结论 心理虐待与忽视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手机成瘾,也可以通过人际疏离感的独立作用路径以及自尊与人际疏离感的链式作用路径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胶质瘤患者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5—2017年收治的93例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肿瘤是否复发分为无复发组(n=52)和复发组(n=41),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与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对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多因素Cox分析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这些因素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 胶质瘤Ⅲ、Ⅳ级患者PLT、PCT、高于胶质瘤Ⅰ、Ⅱ级患者(t=-2.388、-2.335,均P<0.05);胶质瘤Ⅲ、Ⅳ级患者中MPV、MPV/PLT低于胶质瘤Ⅰ、Ⅱ级患者(均P<0.05);无复发组患者PLT和PCT低于复发组(均P<0.05);无复发组患者MPV和MPV/PLT高于复发组(均P<0.05);PLT的ROC曲线下面积(UAC)为0.630(95%CI=0.517~0.743,P=0.032),阈值为216×109/L;MPV的UAC为0.633(95%CI=0.518~0.747,P=0.029),阈值为8.65 fL;MPV/PLT的UAC为0.731(95%CI=0.626~0.835,P<0.001),阈值为0.040;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分级(Ⅲ、Ⅳ)、MPV≤8.65 fL、MPV/PLT≤0.040是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778~3.530、1.730~4.450、1.811~6.067,均P<0.05);肿瘤分级(Ⅲ、Ⅳ)预测术后肿瘤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679(95%CI=0.569~0.789,P=0.003)。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MPV≤8.65 fL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高于MPV>8.65 fL患者(Long Rank=10.990,P=0.001);MPV/PLT≤0.040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高于MPV/PLT>0.040患者(Long Rank=6.289,P=0.012)。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前MPV和MPV/PLT与术后肿瘤复发有关,可以用于肿瘤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4): 2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