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我国人群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1,2].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患者的85%左右.迄今为止,手术治疗仍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1].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预后[2],已成为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在2010年颁布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表明,癌症患者,特别是接受大手术或全身性治疗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是VTE的高发人群。VTE将增加肿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影响抗肿瘤的疗效,加重医疗资源及患者的负担。国际上采用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评估VTE的风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性抗凝治疗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在肿瘤患者中积极防治VET有较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马旭  王丹  韩森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6):309-313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CAVTE)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如何预防CAVTE的发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肿瘤患者的血栓发生风险,因此需要将患者的获益和不良反应进行充分评估,排除抗凝治疗禁忌后,对血栓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宜瑶  施举红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4):1287-1292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AVTE)为肿瘤患者在疾病进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复发和抗凝后严重出血的高风险可能会导致治疗延误和死亡率增加。目前, 国内外指南并未推荐对所有门诊患者直接进行一级预防, 但建议在化疗前评估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个体风险。本文对目前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抗凝出血与复发研究进展以及现行VTE防治指南和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栓(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血栓可发生于肿瘤形成的任何阶段并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就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做一综述,利于早期识别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并作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第二致死原因,并且癌症患者是血栓栓塞的高发人群,其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至少增加7倍,而血液系统肿瘤并发VTE的概率则较非肿瘤患者增加28倍,严重影响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并发VTE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明确,VTE的发生与组织因子、微粒以及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为了降低VTE发生率,预测可能发生VTE的高危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患者将会从血栓预防中受益,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简单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联合检测外周血中生物标记物可提高VTE诊断率。由于淋巴瘤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较高,导致血栓的治疗更加复杂。本文就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VT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出版了预防和治疗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识及指南,但这些共识及指南和临床实践之间仍存在差距,且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被阐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施最佳抗凝预防和治疗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龙  辛毅  湛先保 《现代肿瘤医学》2017,(15):2517-2520
恶性肿瘤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而血栓栓塞在胰腺癌患者的发生率更高,且早期发生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本文对国内外既往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文献进行回顾,并对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预防、诊断、治疗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重要性,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通过对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诊断以及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于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黄珏  刘雨婷  崔久嵬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20-1224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经成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且成为除肿瘤患者外第二大死因。肿瘤本身是一种存在血栓和出血双风险并存的状态,对患者能够进行有效风险评估筛查的模型显得尤为关键。只有能在对肿瘤患者进行精准的风险分层,低风险患者能够不进行血栓预防或仅进行机械预防降低治疗成本和出血风险,高风险患者预防血栓中获益。本文对目前肿瘤并发相关VTE的情况、当前VTE风险评估模型的对比、风险模型的建立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相关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的认识,并对风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提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并与肿瘤转移复发密切相关。高凝状态形成机制与肿瘤、肿瘤相关治疗、合并症等相关。诊断指标主要有血小板、凝血与纤溶、P-选择素和溶酶体蛋白、血液流变学等。肿瘤高危血栓患者应使用低分子肝素,卧床肿瘤患者及肿瘤相关手术应预防血栓栓塞,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应用溶栓,伴有高凝状态的肿瘤患者应予化疗联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恶性肿瘤与静脉知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机制、肿瘤与静脉血栓的发病关系以及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的有关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因为活动性咯血而未进行抗凝治疗,随诊发现患者患肢肿胀加重,超声复查提示血栓较前增大。1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来得及行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已经死亡。另1例PTE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复查超声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其余18例DVT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减轻、消失或(和)超声检查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消失,血流恢复通畅。结论通过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高DVT诊疗水平,减少PTE的发生,对防治VT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已日益受到肿瘤临床各科的广泛关注。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VTE,溶栓后易复发,根据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特点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手术和化疗中常规预防VTE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恶性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病理机制、诊断及辅助检查的若干进展,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 ,特别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可用先锋霉素Ⅴ针、腹蛇抗栓酶、低分子右旋糖酐 ,局部用硫酸镁湿热敷。结论 中老年、肥胖的肿瘤患者 ,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关系密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减少生存预期,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成为近期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肿瘤细胞可以直接分泌癌促凝物质,或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些蛋白质因子诱导凝血反应,增加发生VTE的风险。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原发性脑肿瘤、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VTE的风险较高。此外,多种原因所致静脉血液淤滞、抗肿瘤药物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也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大部分自发性VTE患者的隐匿性恶性肿瘤。进一步的检查手段能否增加患者生存受益,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肿瘤患者外科术前予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hepann,LMWH)及戊聚糖预防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生VTE的风险,且三类药物具有相似效果。此类患者术后继续行LMWH抗凝治疗亦可以减少VTE的发病率。低剂量抗凝治疗并未降低行中心静脉插管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的风险。对肿瘤内科患者行抗凝预防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尚未明确。要制定预防血栓形成的最佳策略,仍有待于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以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深静脉血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分析23例以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是否合并肺栓塞、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原发肿瘤类型、转移与否以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上肢3例,下肢13例),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7例(上肢2例,下肢4例,胸壁1例),凝血功能检查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或降低,抗凝血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D-二聚体水平增高,5例合并远处脏器转移.抗凝治疗及腔静脉滤器降低血栓复发、大出血及致死性肺栓塞.结论 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患者应高度警惕肿瘤的存在,抗凝治疗及腔静脉滤器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可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VTE的发生机制与组织因子(TF)及癌促凝物质(CP)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相关性因素、肿瘤相关性因素及治疗相关性因素均可导致患者VTE发生率增加。应重视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在诊断VTE后应立即进行急性期治疗及慢性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收住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3个月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2例)和非VTE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患者、不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患者的血浆D-D值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结果:VTE组的血浆D-D值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P<0.05),且随着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的增高,该现象更加显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疗、手术、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血浆D-D水平是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值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血栓风险分层相关;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值水平的检测,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初诊3个月内VTE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