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病死率占首位.尽管手术及化疗技术有所改进,但复发率和耐药性仍居高不下.近年来,肿瘤生物分子靶向治疗发展迅速.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优势明显,靶向治疗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临床副作用小,目前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关于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有多种方案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尤其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在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上的应用研究取得飞快进展.本文对上述分子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和瞻望.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化疗药物在卵巢癌初始治疗时多数有效,但长时间使用则会引起肿瘤耐药性和正常组织严重损伤等,因此在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具有局限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方式,近年获得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尤其在复发性及耐药性卵巢癌中其可以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从而弥补了化疗的不足。其中,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治疗。此外,分子靶向治疗也可通过生物标志物进行分子分型,实现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这将成为未来治疗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回顾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分析分子分型运用于卵巢癌治疗的前景,进而探讨分子靶向药物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近10年来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30%~40%[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TT)是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信号转导关键靶点进行抑制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其具有高选择性、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晚期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80%的患者经标准治疗后出现复发。复发性卵巢癌(ROC)对传统治疗的不敏感性是目前临床一大难题。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为RO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目前认为,可用于ROC的靶向药物有抗血管生成药物、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通路抑制剂、叶酸受体(FR)抑制剂等,已通过FDA批准用于ROC临床的主要有贝伐单抗(BV)、奥拉帕尼(olaparib)、雷拉帕尼(rucaparib)和尼拉帕尼(niraparib)。靶向药物既可作为化疗增敏剂与化疗联合用于复发后的初始治疗,亦可作为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客观的认识及合理的选择靶向药物用于ROC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女性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及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UI虽非致死性疾病,但对生活质量影响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Moossdorff等[1]报道产后1年内UI的发生率为32%,  相似文献   

6.
<正>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一种女性常见的膀胱储尿期功能障碍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主要表现为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常合并尿频和夜尿的一组症候群,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1]。目前OAB的诊断与疗效评估仍主要依赖患者主诉、排尿日记、症状评分量表等主观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7.
<正>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是女性常见疾病,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最为常见,其次为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目前,对于UUI首先要明确病因并辅以药物治疗,极少患者需要手术治疗。SUI最早提出于1976年,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1]。  相似文献   

8.
余庆  邹冬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6):576-579
<正>女性泌尿生殖道瘘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空腔器官或生殖道与膀胱、输尿管或尿道之间的异常通道,以膀胱阴道瘘和输尿管阴道瘘最为常见[1]。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自主漏尿以及相关不适,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病因包括先天畸形、分娩、创伤、感染,以及医源性损伤如妇产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等。在发达国家,大部分泌尿生殖道瘘由医源性损伤导致;在我国,近年来医源性泌尿生殖道瘘的发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2]。由于该病患者的异质性较大,临床上处理方法较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卵巢癌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贝伐珠单抗在高危晚期卵巢癌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中、在铂敏感和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与化疗联合,也可单独应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是目前卵巢癌靶向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类药物,通过“合成致死”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显著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已作为标准治疗推荐用于初治晚期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和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靶向治疗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同时,应重视规范化的全程管理,包括用药前评估、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的监测及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以减少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长期用药安全性,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也是保障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继红  黄绮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1):809-812
<正>卵巢癌的标准治疗为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FIGO分期为Ⅰ期的少数患者外,大部分患者术后需要辅以紫杉类联合铂类方案的化疗,80%的患者能在一线治疗中获得疾病完全缓解。然而,仍有超过7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复发后的各种治疗方案,包括各类二线化疗药物的作用十分有限,且多数患者在多次复发过程中最终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在精准治疗的导向下,靶向药物治疗成为肿瘤治疗方面现阶段研究最多的热  相似文献   

11.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病死率居第1位。尽管手术及化疗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复发率和耐药性仍居高不下。靶向治疗成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种有效手段。靶向治疗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逐步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且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显示出优势。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靶向基因治疗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况、治疗应用进行总结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包括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参与血管形成、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周期调节等过程中的分子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分子靶向制剂主要分为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下面就卵巢癌分子靶向制剂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妇科肿瘤的首位,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调查显示,卵巢癌是与肿瘤相关的女性五大死因之一。上皮性卵巢癌占全部卵巢癌病例的近90%,且病情进展迅速,但由于缺乏早期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手术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近年卵巢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易早期转移及浸润,是造成其死亡率高的原因。卵巢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已成为其研究热点。早期发现有效的卵巢癌转移相关分子标记物并对其进行靶向治疗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除目前临床应用的糖类蛋白125(CA125)外,跨膜糖蛋白(CD44)、E-钙黏蛋白和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等生物学分子有望成为诊断卵巢癌早期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早期诊断困难,一旦确诊卵巢癌,75%的患者已是中晚期。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卵巢癌化疗为紫杉醇联合铂类,但原发耐药和在治疗中产生的多药耐药导致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30%。靶向药物治疗对卵巢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可能,给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更大的治疗空间。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因其发病隐匿,80%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对其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靶向超声分子显像为早期定性、定位诊断卵巢癌提供了可能.纳米级微泡造影剂具有血管穿透力强和聚集显像特点.将特异性抗体或配体连接到微泡表面,构建出肿瘤靶向性微泡造影剂,当这种造影剂进入体内后,通过配体与受体结合,就能选择性聚集并较长时间驻留于靶组织和器官,从而产生分子水平显像,显著提高了超声对早期病变组织的检测能力.包裹治疗基因、药物的靶向造影剂被超声破坏后,在靶部位释放治疗基因、药物,实现主动和被动靶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因其发病隐匿,80%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对其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靶向超声分子显像为早期定性、定位诊断卵巢癌提供了可能。纳米级微泡造影剂具有血管穿透力强和聚集显像特点。将特异性抗体或配体连接到微泡表面,构建出肿瘤靶向性微泡造影剂,当这种造影剂进入体内后,通过配体与受体结合,就能选择性聚集并较长时间驻留于靶组织和器官,从而产生分子水平显像,显著提高了超声对早期病变组织的检测能力。包裹治疗基因、药物的靶向造影剂被超声破坏后,在靶部位释放治疗基因、药物,实现主动和被动靶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卵巢癌发病隐匿,极易发生侵袭和转移,发现时多处于疾病的晚期,是病死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部分患者难以耐受术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术后化疗效果较不理想。另外,卵巢癌易发生化疗药物耐药,复发转移率高。这些问题推动了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根据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这一原理,制备载药纳米粒,靶向肿瘤,完成药物释放。体内外试验发现其抗肿瘤药效增强,药物不良反应减少。通过研究各类纳米材料,联合基因、免疫疗法,纳米靶向药物的种类趋于多样化。同时,具有诊疗功能的纳米靶向药物也在开发中。就纳米靶向技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磁靶向、基因靶向、免疫靶向和超声靶向。  相似文献   

18.
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卵巢癌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药物,可利用合成致死效应使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肿瘤细胞因无法修复已损伤的DNA而死亡。Olaparib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PARP抑制剂之一,在欧盟与美国相继上市,用于对铂类敏感、BRCA突变的复发性晚期卵巢癌的支持治疗。近年来,olaparib无论是在单药治疗还是在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试验中,都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olaparib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复发与耐药是卵巢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手术、化疗及放疗的发展在改善复发性卵巢癌预后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靶向治疗以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特征性改变为作用靶点,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近10年来,有大量临床研究对靶向药物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副反应进行了评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复发率高,预后差,多数患者在反复间断化疗后最终都会出现耐药。近年来靶向药物在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为可喜的结果。广泛研究的靶向药物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贝伐单抗,DNA损伤修复抑制剂如奥拉帕尼、Veliparib,血管生成素抑制剂如Trebananib,叶酸受体抑制剂如Vintafolide等等。近期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可延长铂耐药卵巢癌患者的无疾病间期。其中贝伐单抗联合单药化疗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文章重点介绍靶向治疗在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临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