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情况,探讨HBV感染与PHC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住院的PHC患者2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在此科住院的其他非肝病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清HBV标志,与既往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PHC组HBV总感染率为68.22%(146/214),以HBsAg阳性(65.42%,140/214)和抗-HBe阳性(30.84%,66/214)为主,对照组总感染率为7.63%(20/262),其中以HBsAg(3.44%,9/262)和抗-HBe(7.63%,20/262)为主。病例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00.1,P<0.000 1),优势比OR=27.4(95%CI为16.0~46.9)。结论:HBV慢性感染是PHC的一个危险因素,在HBV慢性感染者中进行PHC筛查,对早期诊断PHC提高其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PHC)是亚洲(包括我国)和非洲成年男子中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与PHC之间有因果关系,但国内对此有很大的争议。 一、支持HBV与PHC之间因果关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常规三大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差、容易复发及转移,具有诸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肝癌治疗面临的难题颇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糖标准分为3组,糖代谢正常组(25例)、2型糖尿病组(40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7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研究时间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Child分级、HBeAg阳性率、HBV DNA和抗病毒治疗例数),统计不同组别1~4年内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糖代谢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2型糖尿病病程﹤3年、3~8年和﹥8年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8年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病程﹤3年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评分、2型糖尿病、白蛋白﹥18 g/L、HBeAg阳性和HBV DNA≥2×105 U/ml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代谢异常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可能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癌的早期预警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40例PHC患者作为PHC组,4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HBV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探讨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结果 PHC组患者的HBV感染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抗HBe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HBs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PHC家族史、有饮酒史、合并HBV感染是发生PH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HC的发病风险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HBV感染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对于中晚期肝癌,目前采用放疗结合其他疗法,如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放疗联合基因治疗和放疗联合中成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使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罗峰  邰升 《癌症进展》2022,20(6):551-554
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通常继发于炎症背景下的肝硬化状态.大部分肝癌患者早期无症状,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尽管近年来在外科手术切除和新辅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肝癌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主要来源是辅助性T细胞17,参与肿瘤微环境的组成,与肝癌...  相似文献   

8.
应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和免疫金银染色法分别检测42名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HBV-DNA 和 HB 抗原。结果:28例(66.7%)癌旁组织中 HBV-DNA 阳性,其中17例癌组织中也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HBsAg 阳性者24例、HBcAg 阳性者6例,均见于癌旁组织。提示本组病例 HBV 感染是 PHC 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部分 PHC 患者癌旁组织中仍有活跃的病毒复制,但癌组织中却未见表达相应抗原,推测 HBV 与机体长期作用后,部分病毒通过某种机制从免疫反应中逃逸并整合进入肝细胞基因组中,诱发恶变,可能是 PHC 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并伴随有肝硬化改变, 大部分病人难以进行根治性治疗, 因此有效的全身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晚期PHC的全身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癌病变临床转化过程 ,分析肝癌死亡常见原因 ,探讨肝癌合理治疗模式 ,寻求肝癌有效预防和阻断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 1999年度 5 5 4例肝癌临床资料 ,结合过去临床研究 ,讨论肝癌防治方法。结果 我国肝癌多在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 ,肝癌患者 92 6 %与乙肝病毒 (HBV)感染有关 ,其中 76 %表现抗HBe阳性 ,6 7 2 %曾有慢性肝炎病史 ,87 2 %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 ,说明HBV感染可呈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病谱演变 ,肝癌是HBV持续感染者的最后结果和重要死因。资料表明引起肝癌患者死亡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结论 肝癌治疗以手术切除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聚能刀、光子刀、氩氦刀及超声聚焦刀等对缩小肿瘤亦有一定效果 ,但均不能彻底清除肿瘤 ,复发率较高。肝癌预防最有效方法是减少HBV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三大治疗方法之一,但因普通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HC)副作用大,其应用受到限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近几年发展的放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实体肿瘤.近年来3DCRT在治疗PHC中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手术治疗相当有效[1],但对一些无法手术根治或术后复发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我们于1998年1月-2000年5月应用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VP16(足叶乙甙)、5-Fu(氟尿嘧啶)与FAM(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方案分别治疗61例晚期胃癌患者,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原发性肝癌主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与序贯治疗,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其治疗方式及疗效这些年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本文就原发性肝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半数以上,病死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宫颈癌采用单纯手术或放疗即可获满意疗效,中晚期则以放疗为主,但单纯常规放射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较差.热放疗之间存在着互补作用,我们采用放疗加微波热疗联合治疗晚期宫颈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手段,肝动脉结扎、插管、冷冻、激光等姑息外科也有较好疗效。但我国肝癌大多合并明显肝硬化及肿癌的早期转移和肝内播散,能获手术治疗病例仅占20%左右。因此,对多数肝癌病人,  相似文献   

16.
夏欢 《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429-431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在我国,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病因之一,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为一嗜肝细胞性DNA病毒,具有复制率高、突变率高的特点,在宿主体内以准种形式存在.HB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隐匿性、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还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关注HBV准种的研究,有助于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认识HBV基因突变的特点、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而探究HBV准种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就HBV准种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HBV和HCV混合感染率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50例青少年PHC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50例其他肝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BV、HCV、HBV/HCV标志物阳性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e和HBV-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和HBV(+)HCV(-)与青少年PHC发病呈正相关性(P<0.05),HBV(-)HCV(+)与青少年PHC发病无相关性(P>0.05),HBV(-)HCV(-)与青少年PHC发病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与青少年PHC发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属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癌病变临床转化过程,分析肝癌死亡常见原因,探讨肝癌合理治疗模式,寻求肝癌有效预防和阻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99年度554例肝癌临床资料,结合过去临床研究,讨论肝癌防治方法。结果:我国肝癌多在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癌患92.6%与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其中76%表现抗HBe阳性,67.2%曾有慢性肝炎病史,87.2%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说明HBV感染可呈无症状携带、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病谱演变,肝癌是HBV持续感染的最后结果和重要死因。资料表明引起肝癌患死亡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结论:肝癌治疗以手术切除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聚能刀、光子刀、氩氦刀及超声聚焦刀等对缩小肿瘤亦有一定效果,但均不能彻底清除肿瘤,复发率较高。肝癌预防最有效方法是减少HBV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20.
甲眙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PHC)的一项特异性较强的论断指标。但AFP源性的PHC患者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临床上AFP阴性,PHC诊断较为困难。选择其它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实属必要。CA-50是一种最普遍的癌症相关抗原,对胰腺癌PHC有较高的阳性率。本文报道AFP阴性PHC患者3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3例.探讨CA-50IRMA对AFP阴性PHC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