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元江县2000年疟疾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345例,发病率为18.18/万,比1999年664例下降了48.04%,占全县总传染病数的41.52%,其中间日疟304例,占88.12%,恶性疟41例.占11.88%.恶性疟比1999年的123例下降了66.7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玉溪地区1997年疟疾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全区共报告疟疾1231例,发病率为6.39/万,占总传染病的5820例的21.15%,比1996年的1620例下降了24.0%,其中恶性疟疾171例,比1996年的223例下降了23.32%。  相似文献   

3.
70年代,郑州上街区曾是疟疾高发区,在流行高峰的1972年,发病率高达936410万。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从1981年开始实施十年疟防工作计划,198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02110万,从1986年起连续4年无疟疾发生。1990年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被确定为无疟区。但1992年以来每年都有疟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疟防“十、五”规划(2001~2005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疟防“九、五”规划(199~2000年)的疟疾疫情监测、媒介监测和防治措施报表。结果:疟防“九、五”规划的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61.0/十万,同期比下降38.5%,恶性疟发病1322例,同期比上升1.87倍;监测发热病人136668例,同期比增加28.1%,年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4.7%;年均微小按蚊占按蚊总数的7.4%;各项防治措施同期比均大幅度减少。结论:疟防“九、五”期间当地有效的控制了疟疾的回升,但恶性疟发病上升,降低疟疾发病率仍是卫生防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疟防“十、五”规划(2001~2005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疟防“九、五”规划(1996~2000年)的疟疾疫情监测、媒介监测和防治措施报表。结果:疟防“九、五”规划的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61.0/十万,同期比下降38.5%.恶性疟发病1322例,同期比上升1.87倍;监测发热病人136668例,同期比增加28.1%,年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4.7%;年均微小按蚊占按蚊总数的7.4%;各项防治措施同期比均大幅度减少。结论:疟防“九、五”期间当地有效的控制了疟疾的回升,但恶性疟发病上升,降低疟疾发病率仍是卫生防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颜天明  陈冲 《海南医学》2002,13(1):60-61
随着我县疟疾发病的逐年减少 ,流动人口在疟疾防治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显得突出 ,许多地区都在寻找有效的疟疾管理方法 ,但因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大 ,进入疟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未得到有组织的疟疾管理 ,使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至今尚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为探讨我县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状况 ,我们于 1999年 5~ 10月份在陵水县疟疾联防区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1  资料和方法1 1 利用调查表对外来流动人口逐个访问 ,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 :①籍贯、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 ;②工种、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腾冲县2008年出境回归人员疟疾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腾冲县三个乡(镇)的出境回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267人中,有227例(21.86%)患过疟疾,其中在境外治疗的病人占0.72%,在国内卫生院治疗的占24.91%,在国内个体诊所治疗的占1.08%,在医院治疗的占73.29%;疟疾病人中规范治疗,用药1d、3d、4d、5d、6d、7d、8d的分别占0.72%、0.36%、6.14%、4.33%、2.17%、0.72%、85.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境务工类别、务工时间、性别三个变量进入影响因素。结论腾冲县出境务工人群疟疾患病率较高,是重点防治人群,应开展对疟疾传播途径、预防和患疟疾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等健康教育,提高出境回归人群的及时就诊和规范治疗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客观的对当地1986~1990年(疟疾“七五”规划)疟疾流行及防治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统计1986~1990年疫情监测、血检记录和各项防治工作报表,对传染源的监测、诊断标准、媒介调查和防治方法,均为疟疾防治手册[1,2]统一的方法。结果 疟防“七五”期间疟疾年均发病率为5.87‰,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率、居民带虫率分别为9.63%和1.79%,恶性疟占疟原虫阳性比例依次为1.30%、1.22%和9.50%;年均根治有疟史人数、全民治疗人数、预防性服药和现症病人治疗人数依次为1033、10846、39708和1033,人房和牛房年人均捕微小按蚊分别为1.25只和4.85只。结论 当地疟防“七五”期间疟疾发病逐年上升,恶性疟病例不断增加扩散,疟疾发病有大幅度回升的趋势,疟疾流行态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9.
玉溪市50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疫情为更好地控制疟疾。方法:1953~2002年八县一区疟疾疫情和工作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多年的综合防疟措施,使疟疾发病率由50年前的2995.49/10万下降到2002年26.35/10万,其中恶性疟发病率从1990年1.76/10万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47/10万;疟疾发病主要是元江、新平两县的28个乡镇农场,占全市疟疾发病数的97.73%,其中红光农场近9年疟疾发病率最高;发病高峰人群在10~40岁,流动人口发病有农年上升趋势。结论:50年后玉溪市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海南省疟疾病人诊治和血检的实际情况 ,为修订疟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疟区不同的 4个县部分地区达国家疟疾疫情报告诊断标准的疟疾病例 ,进行个案调查。 结果 个案调查 160 6例 ,疟疾病人选择县级医院、乡级医院、村队诊所、个体诊所、自己购药治疗的比例分别是 7 1%、41 0 %、2 0 7%、2 2 2 %、9 0 % ,疟疾病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选择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县级医院、乡级医院、村级诊所、个体诊所的疟疾病人血检率分别为 68 4%、3 4 0 %、1 2 %、16 2 %。统计分析不同疟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疟疾病人血检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0 1)。 结论 疟疾病人对医疗机构多样化选择 ,各级医疗机构疟疾病人血检率低和差异大 ,是疟疾疫情漏报和缺乏正规治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五指山市居民和上山过夜人群的疟疾实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五指山市1013个居民和307个上山过夜进行工种、居住条件、蚊帐使用、生活习惯、疟疾防护、疟疾发病及治疗等方面的访问调查,并同时采集双份滤纸血和一个厚血膜进行PCR和显微镜带虫检查。结果 居民疟疾年发病率为15.2%,其中恶性疟、间日疟、未分型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3.8%、8.3%、3.2%。上山过夜人群疟疾年发病率为30.9%,其中恶性疟、间日疟、未分型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16.6%、6.2%、8.1%;上山过夜和不上山过夜居民带虫率分别为2.3%(7/307)和2.4%(18/744);疟疾漏报率为89.0%。结论 五指山市疟疾流行严重,上山过夜和不采取防护措施为疟疾感染的主要原因,居民防护意识淡漠,及时就诊率低,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是当地疟疾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云南玉溪市2001~2005年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玉溪市2001—2005年疟疾(十五)防治规划期间疟疾控制及监测情况,为“十一五”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疟防“十五”期间疟疾发病控制及各种监测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疟防“十五”期间疟疾发病率下降分别为7.8%、9.92%、34.51%、34.10%和30.34%;发热病人血栓140273例,居民带虫检查29099人,荧光抗体检测8858人,媒介监测3281户,其阳性率比“九五”分别下降70.64%、80.0%、66.06%和84.26%。休止期根冶13013人,病例治疗2514例,预防性服药67629人,假定性治疗66807人。辛硫磷室内滞留喷洒55.5吨,灭蚊5205村次。结论 在疟疾高发区应用辛硫磷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的控制疟疾的流行,逐年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科学评价玉溪市消除疟疾项目工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1954-2015年疟疾疫情数据、各类工作报表、文件、监测数据、防治措施和消除疟疾方案等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防治工作经历疟疾高发和大流行期、发病基本遏制期、疫情基本控制期、全球基金暨消除疟疾项目行动计划期4大阶段.在2010-2015年消除疟疾阶段,全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学管理工作机制,各级经费到位,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规范项目考核评估验收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2010-2015年“三热病人”血检92 921人,疟原虫阳性率0.03%,RDT检测21 100人,阳性率0.15%,流行季节发热病人血检数占全年血检数的84.63%,1953-2015年期间发病率最高是1954年,发病率2 891.6/10万,项目实施后疟疾发病率均控制在1.0/10万以下,2011-2015年仅发现输入性病例,媒介监测未发现微小按蚊,全市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结论 全市建立健全了项目各项工作机制,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各项消除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连续4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县(区)市提前通过考评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南省高、低疟疾流行区疟疾防治卫生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五指山和琼海两市有疟疾流行的18个乡、镇、农场的防保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培训,以掌握两市疟疾防治的人员、设备、技术、培训、资金投入状况及存在的困难等。结果五指山和琼海两市行政村诊所拥有率、血检覆盖率、乡镇农场镜检站拥有率、村级医生疟防知识技能培训率分别为33.43%和44.29%,54.83%和26.30%,100%和75%,8.70%和22.82%,两市防保人员培训前后测试结果均具有显差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疟防经费投入不足,疟防队伍人心不稳和系统培训不够。结论海南省基层疟防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哀牢山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疟疾流行的关系。 方法 收集和分析哀牢山各年疟疾和按蚊监测报表资料和各种农作物种植以及当地气象资料情况并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疟疾发病率与微小按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r=0.89,P<0.05),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分层在1100m海拔以上的村委会种植甘蔗有统计学意义(r=0.78,P<0.05)。 结论 半山区种植农作物变化对控制疟疾有重要作用。高疟区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是降低主要传疟媒介的密度,缩小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6.
广西30个市县消除疟疾措施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疟疾流行规律,探讨防治措施与方法,控制疟疾流行,进一步消除疟疾。方法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三级灭疟网的基础上,以自然村屯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全面防治阶段,按上年疟史率的高低分类防治,采取“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基本消灭疟疾阶段,采取血检发热病人为主(县为单位年血栓率10%以上)和重点村屯居民血栓以及血清学监测的“查源拔灶”措施;消除疟疾阶段,以“四热病人”血栓为主(县为单位年血栓率5%以上)和加强血清学的横向监测,进一步肃清残存传染源。结果发病率从1954年228.7/万降至1993年为零;居民血检原虫率从1951~1957年18.74%,降至1980年2.73%及1990年为零。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80年8.21%降至1993年均为零。30个市县考核达标至今已有7~15年来发现当地疟疾病例;儿童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为0.05%。结论研究的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科学有效,灭疟指标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疟病感染情况 ,为山区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连续 8年通过血检监测山区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 结果 山区流动人口平均疟疾患病率为 9 4% ,是当地居民患病率 2 5 %的 3 8倍(P <0 0 1)。 结论 山区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的危险度仍然较高 ,应把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作为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服用磷酸哌喹人群中预防疟疾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减少服药后副反应的措施,为今后调整改进磷酸哌喹使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9月在安徽省蒙城县对240名服用磷酸哌喹预防疟疾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3次在每月的预防服药结束后两日内进行。结果调查对象中副反应发生率为43.3%(103/238),以轻微头晕、恶心和口周脸颊发麻的表现为主;其中,90.2%的人在服药后2h内出现症状(体征),有90.3%的人在24h以内消退;发生副反应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无差别。女性高于男性。空腹服药者高于非空腹服药者。结论磷酸哌喹的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轻微,持续时间短,对生活生产不构成影响,餐后服药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