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白细胞介素2(IL-2)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临床上使用IL-2可引起全身各系统毒副作用,本文简要综述IL-2常见的副作用及防治。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两者在合并发病中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显示在肺结核和糖尿病单独发病过程中均存在白介素及其受体、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调节机制的变化,IL-2及IL-2R是参与机体免疫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观察两者合并患病过程中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情况,将通过IL-2及IL-2R的检测对此类患者的免疫机能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以发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特点,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血清中IL-1 IL-2 IL-6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作者检测治疗前后哮喘患儿血清中IL-1、IL-2、IL-6的水平变化并与健康儿童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每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取空腹静脉血并即时分离血清1 m l,用EL 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血清中sIL-2R,IL-4,IL-13的测定结果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此外,哮喘急性发作组与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sIL-2R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它们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清白介素IL-2、IL-6及IL-8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304-430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2、IL-6及IL-8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测定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2、IL-6及IL-8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2、IL-6及IL-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因病灶大小的不同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2、IL-6、IL-8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测定其血清水平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灶大小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血清IL-2、IL-4、IL-6浓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桂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1608-1609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等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病毒感染后直接作用于心脏及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有关。本文检测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白介素IL-2(IL-2)、白介素IL-4(IL-4)、白介素IL-6(IL-6)的浓度。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时对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L-2、IL-12及IL-10与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关系,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本中心18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2、IL-12及IL-10的浓度,同时以180例梅毒阴转患者和18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L-2和IL-12明显低于对治愈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L-10明显高于治愈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健康组的IL-2、IL-10及IL-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H1/TH2比例失衡可能是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IL-2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已占据一定地位.白细胞介素-2是一分子量为15.5Kda的蛋白,高亲和力白细胞介素-2受体主要存在于活化的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静止状态NK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中等亲和力受体.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毒效应细胞识别并杀伤白血病细胞.高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AML或CML可能产生疗效,尤其是在移植后存在微小残余病变时.常见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及输卵管局部组织中IL-2、IL-6等细胞因子与大鼠慢性盆腔炎的关系。方法用“混合菌接种法”制作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以ELISA法检测输卵管中IL-2、IL-6的含量。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及输卵管组织中IL-2、IL-6皆呈上升趋势,尤以输卵管组织中升高明显。结论 细胞因子IL-2、IL-6的失衡与慢性炎症及其继发不孕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IL-2和IL—15对于调控体内淋巴细胞功能和稳态起重要作用。对二者及其受体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认识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应用前景。二者在体外具有类似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然而在体内的作用却明显不同。不同生理功能是由于各自不同受体亚基介导的不同信号转导通路、不同受体亚基表达模式。最近研究发现反式呈递方式介导的信号转导是IL—15功能不同于IL-2的一个重要机制。尽管它们的异三聚体受体中有两个共用亚基,这两种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IL-2独特的作用是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相反,IL-15可长久维持记忆性T细胞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本文将就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涉及的IL-2和IL—15二种细胞因子生物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极为复杂 ,对其机制的探讨是当今免疫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和细胞因子网络及其受体间调节失控在本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1] 。本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 2、IL 6活性及IL 2受体的表达 ,可望进一步探索肺癌的发病机理。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标本来自中晚期肺癌患者 2 7例(男 18例 ,女 9例 ) ,平均年龄 5 8岁。对肺癌的诊断及分期均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有关标准确定。另取健康成人血作为对照。对照组 38例 ,年龄及性别构成比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加味玉屏风汤对创伤小鼠脾淋巴细胞IL-2与IL-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Northem印迹法检测了加味玉屏风汤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与IL-2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发现加味玉屏风汤体内应用对创伤小鼠IL-2mRNA及IL-2RmRNA水平均具有明显的升高作用。结论 加味玉屏汤可通过促进创伤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及IL-2R的基因转录表达进而逆转IL-2及IL-2R的抑制状态。这可能是加味玉屏风汤纠正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IL-2、IL-7和IL-15联合对T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体外T细胞扩增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T细胞增殖及其功能和特性的影响。取外周血T细胞,用自体的树突状细胞(DC)和EB病毒转化的B细胞进行周期性刺激,用细胞增殖试验、PI和AnnexinV双标记流式细胞术、Cr释放测定及ELISPOT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增殖程度、IFN-γ分泌细胞的频率、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杀伤活力、细胞的凋亡状态和分化能力。结果显示:T细胞在周期性刺激后,用CD3/28微珠的短期扩增效应最好,但多轮刺激后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对细胞的扩增最强。Cr释放试验表明,CD3/28微珠扩增的T细胞不具有杀伤活力,高浓度IL-2诱导的T细胞杀伤活性最强,其次为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ELISPOT显示不同培养条件诱导出的分泌IFN-γ的T细胞频率从高到低依此为高浓度IL-2〉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低浓度的IL-2〉CD3/28微珠。细胞表型分析显示高浓度IL-2和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扩增的细胞含有较高比例的CD3+CD8+T细胞。对细胞的凋亡测定表明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获得的T细胞的存活率最高,处于凋亡早期的细胞比例最低。细胞增殖试验显示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扩增的细胞分化能力最强。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地体外扩增T细胞的方法,其中联合应用IL-2,IL-7和IL-15对T细胞的扩增最显著,获得的T细胞存活率最高,分化能力最强,该细胞同时也含有较高频率的IFN-γ分泌细胞且表现出较强的杀伤活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IL-2、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DM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其分为DM组(UAER20μg/min,共纳入42例)、DN1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共纳入37例)和DN2组(UAER200μg/min,共纳入41例),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2水平和血清IL-8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DM组(P0.05),DM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DN1组(P0.05),DN1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DN2组(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8水平显著低于DM组(P0.05),DM组患者的血清IL-8水平显著低于DN1组(P0.05);DN患者的血清IL-2水平与UAER呈负相关关系(r=-0.683,P0.05),而血清IL-8与UAER呈正相关关系(r=0.715,P0.05)。结论血清IL-2水平的下降和血清IL-8的升高可提示DN的发病,且此两个指标与DN患者的尿蛋白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预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8、IL-10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VG患者69例(NVG组)和体检健康者39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IL-1、IL-2、IL-6、IL-8、IL-10及hs-CRP水平,同时收集体格检查资料及眼科检查资料[眼压(IOP)、中央角膜厚度(CCT)、垂直杯盘比(VCDR)、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平均视野缺损(MD)、平均视敏度(MS)等]。将NVG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性NVG组(32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继发性NVG组(37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NVG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VG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NVG的价值。结果 NVG组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L-1、IL-2和IL-10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继发性NVG组与RVO继发性NVG组之间IL-1、IL-2、IL-6、IL-8、IL-10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VG患者血清IL-6水平与MD呈正相关(r=0.257,P0.001),与MS呈负相关(r=-0.196,P0.001),血清IL-1、IL-2、IL-8、IL-10、hs-CRP水平与眼部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比值比(OR)=4.443,95%可信区间(CI)为1.207~16.40]、IL-8(OR=1.067,95%CI为1.001~1.237)、hs-CRP(OR=3.886,95%CI为1.191~12.683)是NVG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IL-8、hs-CRP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NV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873、0.760、0.902。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结论 IL-6、IL-8和hs-CRP对NVG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能与NVG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2、IL-10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患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T细胞和B细胞比例紊乱。IL-2和IL-10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笔对肺癌患化疗前后血清IL-2和IL-10进行测定,含量变化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IL-2与IL-8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IL - 2与IL - 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免疫学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自牛脑提取的髓鞘碱性蛋白 (MBP)加福氏完全佐剂 (CFA)免疫豚鼠 ,建立EAE模型。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EAE模型的IL - 2水平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了EAE模型的IL - 8水平。结果 EAE组的IL - 2与IL - 8水平分别为194 2 1± 97 88U/ml、6 35± 0 2 9ng/ml,EAE组的IL - 2与IL - 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与P <0 0 5 )。结论 IL- 2与IL - 8在EAE免疫学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与了免疫病理形成 ,验证了细胞因子 (CK)是EAE致病的重要分子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多发性硬化 (MS)的发病机理及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