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超 《江苏中医》1994,15(9):36-37
  相似文献   

2.
桂枝麻黄各半汤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俊生  谷林 《新中医》2006,38(1):72-73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原文23条日:“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该方为太阳病日久不愈形成表郁轻证而设,辨证要点当以“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身必痒”等症。然而,医者临诊时,见到如此典型症状却少之又少,给应用本方带来困难。笔者在临证中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病,取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虹 《光明中医》2008,23(1):12-13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系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原治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表邪势减未解,营卫不和之证,具有调和营卫,开表发汗之功。笔者认为本方能够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临床治疗产后感冒、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外感及内伤杂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麻黄各半汤系《伤寒论》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1/3量的小剂量组合,用以治疗既当发汗,又不可发汗太过的太阳病表郁日久之轻证。该方治疗风寒邪遏在表的身痒能取良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可变通使用,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其组方简单,是桂枝汤和麻黄汤按照1∶1比例合方小剂,临床多用于荨麻疹治疗。该方虽简但组方精妙,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益汗液之源,麻黄汤解表散邪以除郁滞,外证自除,两方合用能散表邪、调营卫、祛邪而不伤正,使腠理开阖恢复机体平衡。笔者临床亦用于皲裂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感冒等病机属邪浅郁滞在表、正气不足、缠绵不休者,本方加减尤为恰当。  相似文献   

6.
1发热案郭某,男,27岁,2003年6月20日就诊。患者因6天前淋雨后发热,每天下午3h~5h开始发热,入夜至38.5℃,自服维C银翘片及其他退烧药,虽汗出而热未解。刻诊:微恶寒怕风,发热,体温38.2℃,纳眠均差,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胸透及血常规检验均无异常。证属外感风寒,邪郁于表。治宜调和营卫,解表发汗。予桂麻各半汤加减:桂枝12g,炙麻黄12g,  相似文献   

7.
巧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以发汗祛风、调营和血为法,治疗多种皮肤病,临床疗效肯定,为治疗皮肤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男,47岁。1990年10月16日诊。四个月前患感冒,稍好转后,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皮疹,色红、奇痒难忍,迁延不愈。曾用西药镇静、抗过敏,中药凉血清热、消风止痒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诊见;颈部、四肢、皮肤散见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3年以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有明显诱因者(如感寒受热、经期前后、食荤腥发物等)28例,无明显诱因者24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23天,最短3天。经治疗后,治愈(皮疹及自觉症状消失)41例,78.8%;有效(皮疹及自觉症状部份或全部消失,后偶有复发)7例,13.5%;无效4例,7.7%。治愈病例中,服药1剂者27例,2~3剂者14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有“面色反有热色者……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记载。这与异位性皮炎的症状较为相似。故以面色红、皮肤干,属虚实中间之阳证的异位性皮炎患者8例为治疗对象,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其中初诊即使用者2例,其他药无效而改用者6例。结果:有效7例,无效1例。如病例1,女性,31岁。10岁时出现异位性皮炎,久治不愈。就诊时皮疹以颜面部、颈部、背部、两手掌间、两  相似文献   

11.
我院退休老中医朱明阳老师,在治皮肤病方面有独特的治疗经验,仅举二例,供同道借鉴。例1.周××,男,72岁。1982年10月12日诊。  相似文献   

12.
桂枝麻黄各半汤及桂枝二麻黄一汤均为《伤寒论》方.两方因原书论述较简,故用之甚少,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见解如下: 《伤寒沦》第23条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第23条云:“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条论述太阳伤寒八九日,邪气虽微而表不解证治,但主要强调太阳病邪微表郁的三种转归及其辨治.  相似文献   

14.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愈顽固性荨麻疹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榕 《福建中医药》2003,34(4):52-52
医圣张仲景为方书之祖 ,其方配伍严谨 ,变化灵活。若辨证准确 ,用之于临床 ,效如桴鼓。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其治疗太阳轻证之方 ,吾于临床中常用此方加减治疗皮肤疾患 ,效果良好 ,现举 2例 ,介绍如下。1 急性荨麻疹李某某 ,女 ,4 1岁 ,2 0 0 2年 6月 15日初诊。全身发风团 ,剧烈瘙痒 7d,曾使用地塞米松、赛庚啶、特非那丁等抗过敏药物 ,只能减轻瘙痒 ,风团基本不退 ,遂来我科就诊。现全身满布红色风团 ,剧烈瘙痒 ,昼夜不能入寐 ,怕冷、无汗 ,时有腹痛 ,咽不红 ,二便正常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紧。诊断为急性荨麻疹。属风寒外束 ,阳气怫郁所致…  相似文献   

15.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原为治太阳病小邪留恋肌表又不得宣泄证而设。《伤寒论》原文曰:“太阳病得之九八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笔者曾以此方治疗长期低热不退二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老年性瘙痒症5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中,运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资料较详的53例小结如下: 病例选择:均属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并设对照组4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全身检查,排除肝、胆、肾等系统性疾病,但高血压患者仍收入本组病例中。临床资料:治疗组的53例中,男性21例,女性32例;年龄48~70岁,平均58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月,平均3年儿月;伴有高血压者29例。对照组的42例中,  相似文献   

17.
例一:姚××,男,29岁,工人。1981年9月25日初诊。自述患风疹十余日,全身瘙痒难忍,此起彼伏。曾服西药并中药三剂未见好转,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后可暂得小安,移时痒复如故,昼夜不休。诊时见皮肤有大小不一之风团,其色微苍,奇痒难忍,遇风更甚,身微热,恶风寒,伴心烦不安,胃纳佳,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诊为风寒外束,营卫失和之隐疹,投桂枝汤加减3剂,以调和营卫,疏风止痒。 9月28日二诊;药后瘙痒不减,上症依然。无  相似文献   

18.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2012,34(3):539-541
对桂枝麻黄各半汤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目前桂枝麻黄各半汤具有解热、镇痛、抗流感、抗炎、平喘、免疫干预、抗过敏等药理学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性及皮肤肌表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黄栋芳  叶放 《光明中医》2021,36(1):27-29
通过文献源流及应用梳理,对桂枝麻黄各半汤古今应用思路进行总结,提出以宗《伤寒论》将本方仅用于皮肤病者为旧论;依据张仲景用方思路,结合今人临床实践,揭示该方适应证为:病位在表与肌肉间或偏向于表,病况处于麻黄汤与桂枝汤之间的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20.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长期发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某,男,7岁,1995年9月30日初诊。患儿今年3月起因感冒而发热,每天下午4~6时开始发热,至次日凌晨2~4时汗出而热自退,体温最高402℃,发热时寒战,发冷、无汗、面红,皮肤灼热。曾先后2次去省城医院住院月余,经血培养、胸片、B超、CT以及查狼疮细胞,肥达氏反应,骨髓象等各项检查,均无阳性及异常,经多种西药治疗,发热略减未除,服中药20余剂,仍无建功。证见:形体瘦弱,面色苍白,脉微弱,证属营卫不和而表邪闭郁为标,久病脾虚为本。急则治其标,当先以仲景辛温轻剂桂枝麻黄各半汤,微发其汗,以散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