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体内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 2 4例中或重度OSAS患者 (OSAS组 )以及 19例正常成人 (对照组 ) ,分别于晨起 6时及午后 4时检测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 (PAG)、血液粘滞度 (WPV)、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ng)及内皮素。 结果 OSAS组 6 :0 0A .M .与 4 :0 0P .M .相比 ,Hct、WBV、血浆Fng及PAG均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PT及APTT缩短 (均P <0 .0 5 )。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在 6 :0 0A .M .与 4 :0 0P .M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组间比显示与对照组 6 :0 0A .M .时相比 ,OSAS组 6 :0 0A .M .的Hct、WBV、PAG、血浆Fng及内皮素水平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5 ) ,而PT及APTT明显缩短 (均P <0 .0 5 )。与对照组 4 :0 0P .M相比 ,OSAS组 4 :0 0P .M的Hct、PAG及内皮素水平亦明显升高 (均P <0 .0 5 ) ,PT及APTT显著延长 (均P <0 .0 5 )。结论 OSAS存在显著的血栓高危因素 ,且清晨较午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其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血栓性并发症[1]。由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液黏滞度(WBV)增高,血小板活性和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原(Fng)增多及血管内皮损伤均为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2],故本研究观察了OSAS患者晨起及午后的Hct、血小板聚集率(PAG)、WB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Fng、内皮素等的变化,并探讨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以上观察指标的影响,以提高对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并发症机制的认识及加强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患者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卡维地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近年门诊EH和正常血压各 80例 ,EH患者服用卡维地络 6周 ,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全血粘度 (WBV)、血浆粘度 (PV)、血小板 1min聚集率 (PAG1)、血小板 5min聚集率 (PAG5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 ,并与正常血压组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WBV、PAG1、PAG5和PAG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而PV无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EH患者的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卡维地络能降低EH患者的WBV、PAG ,从而降低EH患者并发血栓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血后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和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方法 抽取 4 0例体检健康者血液与抗凝剂 9∶1和 6∶1混匀 ,分离血浆后立即测定 ,另将 9∶1血浆分别于 1h、2h、4h、6h测定。结果 室温放置 4h和 6h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相比PT、APTT时间均延长 ,PT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PTT有极显著差异 ( P <0 .0 1)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缩小 ,PT和APTT时间延长 ( P <0 .0 5)。结论 检测PT、APTT应严格把握抗凝剂比例 ,标本采集后 2h以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5.
影响PT和APTT结果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T和APTT测定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不同抗凝剂与血液比例 ,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 ,在室温放置不同时间这四种方法来分别测定PT和APTT。结果 与 1:9比较 ,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 1∶8、1∶10、1∶11时 ,PT和APTT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 1:7时P<0 .0 1。相同时间不同离心速度 ,PT为 P <0 .0 5 ,APTT为 P <0 .0 0 1。相同离心速度不同离心时间 ,PT为P >0 .0 5 ,APTT为P <0 .0 5。在室温 2 2℃放置 2h、4h、6h、8h与立即测定相比 ,PT、APTT 4h内P >0 .0 5 ,6h、8h时PT <0 .0 5 ,APTT则P <0 .0 1。结论 PT和APTT的标本采集、处理应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确诊的7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4 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美国ACL -Futura全自动凝血仪测定PT、APTT、Fbg及D- 二聚体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和APTT明显延长(P <0 .0 1) ,Fbg明显减少(P <0 .0 5 ) ,D -二聚体量明显升高(P <0 .0 1) ;且肝硬化患者的Fbg和D- 二聚体含量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项指标(P <0 .0 5 )。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PT、APTT、Fbg及D -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并对预防肝硬化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元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测量 48例房颤患者 (其中风心病 2 8例 ,冠心病 2 0例 )和 30例正常人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和纤维蛋白元(Fg) ;并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结果 :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血浆D -dimer浓度极显著升高 (0 .47± 0 .45对 0 .14± 0 .0 6mg L ;P <0 .0 1) ,纤维蛋白元水平也显著升高 (3.34± 0 .94对 2 .5 4±0 .5 5g L ,P <0 .0 1)。而PT、APTT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风心病患者与冠心病患者之间D -dimer,Fg及PT、APTT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血浆D -dimer和Fg水平升高 ,可能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PT、APTT、FIB、PLT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以及静脉血血小板记数 (PLT)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PT、APTT、FIB测定采用COATPONⅣ-Plus血液凝聚仪 ,PLT测定采用SysmexKX -2 1血球记数仪 ,对 97例肝硬化患者和 5 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P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APTT两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FIB两组差异极显著 ( P <0 .0 0 1) ,PLT两组差异极显著 ( P <0 .0 0 1)。结论 :四项指标的检测对于防治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制PT、APTT正常参比混合血浆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自制正常对照血浆作为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的参比血浆。方法 :取PT、APTT指标均正常的患者血浆混合后分装 ,置 - 18℃冷冻备用 ;取冷冻混合血浆 ,测定其PT、APTT ,并与新鲜混合血浆作比较。结果 :冷冻混合血浆在 5个月内与新鲜混合血浆的PT、APTT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自制对照血浆可作为正常参比血浆使用 ,且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s To characterize the prethrombotic state (PTS)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the effect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ventilation On their PTS.Methods Forty-one elderl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OSAH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OSAHS group and underwent nCPAP treatment. Their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at 6:00 am and 4:00 pm before and during nCPAP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o test hemocrit, platelet aggregation (PAG),whole blood viscosity (WBV), plasma fibrinogen (fng),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All blood factors were also tested in a control group consisting of 32 healthy elderly Chinese with neither OSAHS nor cerebrocardiac vascular disease.Results In the OSAHS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hemocrit, WBV, fng, an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PT and APTT at 6.00 am compared to 4:00 pm before nCPAP treatment,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all blood test factors between 6:00 am and 4:00 pm on day 30 of the nCPAP treatment. In the OSAHS group, the hemocrit, WBV, PAG and plasma f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PT and APTT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at 6:00 am on day 30 of the nCPAP treatment compared to 6:00 am before the nCPAP treatment. A significantly lower hemocrit, but a much longer PT and APTT were observed at 4:00 pm on day 30 of th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4.00 pm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blood test factors was found between 6:00 am and 4:00 pm blood in the control group or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OSAHS groups after 30 days of nCPAP treatment.Conclusion In elderly Chinese OSAHS patients, PTS could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by nCPAP treatment.Concluslon In elderly Chinese OSAHS patients,PTS could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by nCPAP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凝血纤溶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择OSAHS患者38例及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血凝仪检测患者及对照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OSAHS组与正常组相比,PT、APTTI、NR缩短,FIB及D-二聚体升高(P〈0.05)。结论 OS-AHS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状态的变化,可能是OSAHS患者易合并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骨科病人(ASA 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n=15)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15);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给药后2 h(T2)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敏感指数(INR)及血小板1 min,5 min最大聚集率(PAG1,PAG5,PAGM)。结果: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 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 h, 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 h,AP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 h,PT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 PAgT 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中静脉滴注5 000 U /kg乌司他丁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症,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39名、OSAHS合并CHD患者37名、健康对照者40名。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清晨空腹卧位静脉取血,检测。结果:OSAHS及OSAHS合并CHD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亦存在差异;与睡眠监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AHI呈负相关(P<0.05);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呈负相关(P<0.05)。结论:OSAHS可引起血液有形成分、凝血功能、血糖血脂代谢等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其与CHD有明确的相关性,是独立于年龄、体重、饮食、遗传等原因的CHD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2 h组、内毒素6 h组、内毒素+肝素2 h组,内毒素+肝素6 h组5组,每组8只,静脉注射LPS建立脓毒症模型.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内毒素2 h组和内毒素6 h组PT及APTT的延长差异显著(P<0.01),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肝素6 h组间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2 h组相比,以及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6 h组相比,PT和APTT延长明显改善(P<0.05);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肝素2 h组相比,PT和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素的早期应用可减缓PT、APTT的延长,改善脓毒症时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抗栓泵联合中医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盆腔术后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栓泵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水平进行检测及中医症候进行评分,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做组间比较。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右股、左股静脉血流速度、PT、APTT、FIB、TT、D-dimer水平、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右股、左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PT、APTT、TT时间长于对照组,FIB、D-dimer水平、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栓泵联合中医疗法可改善绝经后妇女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