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形态圆形或卵圆形13例,结节状浅分叶8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7例,不均匀4例,均未见钙化。结论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腮腺,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是腮腺混合瘤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混合瘤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各类腮腺肿瘤的诊断指征,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32例不同性质的腮腺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CT呈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者20例,手术证实为良性混合瘤;CT呈分叶、密度不均匀且内有囊性密度影、边缘较清晰者8例;CT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4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腮腺混合瘤CT特点表现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匀,其中表现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为良性,而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为恶性。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目前检查腮腺混合瘤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中,2个病灶密度相对均匀,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4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中,43个病灶密度较均匀,1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3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16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CT增强扫描6例明显强化,余25例轻度强化。1例鳃裂囊肿表现为类圆形的低密度结节,CT值19 HU,边缘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检查囊内容物不强化,囊壁可轻度增强。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鳃裂囊肿。基底细胞腺瘤双期CT增强幅度大于其他种类疾病(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双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良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CT增强扫描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在腮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病变的增强CT表现,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3例良性病变中,25例良性肿瘤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5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3例炎症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29例恶性肿瘤中,26例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3例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腮腺病变的定性诊断,特别是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其认识及影像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30例临床及CT影像资料,常规进行腮腺区的CT平扫及增强检查,总结其术前CT表现并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形态较规则,密度大多数均匀,呈稍高于腮腺组织密度,5例可见囊变或钙化影;CT增强表现为25例肿块均匀轻度至中度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8例可见强化的包膜影。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点,但也要注意与腮腺其它良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腮腺病变中的CT表现 ,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2 2例腮腺肿块的CT表现 ,并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 2例腮腺肿块中 ,3例双侧呈弥漫性肿大 ,密度增高 ,19例单侧腮腺内有软组织块影 ,其中 11例肿块较弥漫 ,密度不均 ,边界模糊 ,4例肿块较局限 ,密度均匀 ,边缘模糊 ,2例腮腺体积缩小。结论 :CT对大部分腮腺炎能作出正确诊断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38例,甲状腺癌8例。结果腺瘤平扫时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有一定强化,其中22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14例显示周边强化环。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良恶性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手术病理情况、CT诊断准确率、良恶性腮腺肿瘤CT表现比较、及具体CT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腮腺肿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63例为良性肿瘤(78.75%),17例为恶性肿瘤(21.25%);其中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29例(36.25%)、腺淋巴瘤18例(22.50%)、肌上皮瘤11例(13.75%)、血管瘤5例(6.25%);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癌8例(10.00%)、腺样囊性癌4例(5.00%)、恶性混合瘤3例(3.75%)、腺泡细胞癌2例(2.50%);CT诊断腮腺肿瘤正确率为91.25%;良性腮腺肿瘤部位、形态、密度及边缘方面与恶性腮腺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多呈高密度,且大部分密度均匀,部位大多处于浅叶,且瘤体形态较为规则,边缘清晰;恶性肿瘤密度多不均匀,深叶居多,瘤体形态大多不规则,且边缘不清楚。结论:CT在腮腺良恶性肿物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可全面分析CT征象,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CT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6例,在注射造影剂后的30s和120s扫描,分别为早期和延迟期,对CT扫描的肿瘤层面行实质部分的密度测量。结果CT表现为病灶大部分位于腮腺尾叶,最大直径为2—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形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分叶状。增强后可不均匀强化,早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比较平扫、早期及延迟期强化差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期CT扫描病灶在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囊状低密度部分无强化为腮腺腺淋巴瘤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1.
肢体和躯干软组织肿块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和躯干软组织肿块的CT征象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肢体及躯干软组织肿块增强前后的CT资料。2例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结果良性病变中囊肿4例,3例为边缘光滑的水样密度,1例有出血感染密度增高,无可化;脂肪瘤3例,有特征性,为边界清楚的CT值-50~-130Hu的低密度灶;血肿2例和软组织感染1例均有明显的临床病史,病灶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侵袭性血管瘤1例,增强  相似文献   

12.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以及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5例胃间质瘤的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25例胃间质瘤中,良性7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8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cm,边界多不清楚,17例肿块内有坏死,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显著提高了胃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有影像资料的18例患者(3例超声,3例CT,3例MRI,6例行CT及超声,2例行MRI及超声,1例行CT和MRI)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强化或血流情况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8例腮腺恶性肿瘤表现为腮腺区结节或肿块,无痛性肿块16例,疼痛2例。肿块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肿块为实性16例,囊实性2例。部分不规则,边界清楚10例、不清晰8例。肿块可跨深浅叶(8例),可位于浅叶(10例)。单发17例,1例淋巴瘤多发。肿块多强化明显或血流丰富(15例)。肿块大小范围较大。肿块多有分叶征(15例)。转移瘤多发、常囊变坏死、边界不清。恶性淋巴瘤常多发、均质、边界清。结论腮腺恶性肿瘤有一定影像特征,但同良性肿瘤特征有重叠;合并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叶且边界不清或侵犯周围结构、明显强化且不均匀或伴明显坏死等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均有手术病理证实,将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腮腺区良性占位38例,恶性13例。CT扫描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肿块,以多形性腺瘤(18/38)居多,平扫其内部密度较均匀;其次为腺淋巴瘤(10/38),常位于腮腺后下极(9/10)并易囊变液化(2/10);13例腮腺区恶性占位性病变中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CT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以粘液表皮样癌居多(5/7)。转移瘤6例,以鼻咽部来源常见(5/6),常可见肿大淋巴结及原发灶。结论:CT扫描对腮腺浅叶病变定位定性较为准确,对于腮腺深叶病变及并发感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强化螺旋CT扫描.结果 18例GISTs发生在胃9例,小肠9例;良性6例(均发生在胃),潜在恶性3例(胃2例,小肠1例),恶性9例(胃1例,小肠8例);多为边界清楚(16/18,88.9%)、圆形或类圆形(11/18,61.1%)、密度均匀(10/18,55.6%)的肿块.良性GISTs多强化均匀(5/6,83.3%),恶性者密度不均匀(7/12,58.3%),强化不均匀(11/12,91.7%).本组对GISTs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6/18)和83.3%(15/18).结论 CT 能准确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和大小,鉴别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颌下腺和颌下腺肿块的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颌下腺的正常CT表现,评价CT对颌下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正常颌下腺的CT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下朱肿块的CT表现。结果:正常凳下腺边缘清楚,密度均,两侧大小、CT值无明显差异(P>0.05)。颌下腺肿块均表现为腺体增大,恶性肿瘤9例均表现为边缘不清,良性肿瘤6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混合瘤表现为分叶状,非肿瘤性疾病15例,边缘清楚者8例,7例边缘不清者均为慢性炎症。结论:CT可以明确颌下腺的解剖,有助于颌下腺肿块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查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腮腺肿块进行二维及彩超检查,并与cT检查对比,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4%,恶性肿块为71.4%。结论二维及彩超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诊断价值,与CT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