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癌前状态之一,伴有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视为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发展为胃癌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积极进行胃癌前病变的防治,逆转其癌变,阻断胃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脾虚毒损胃络"是CAG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将健脾通络解毒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为临床CAG、PLGC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同时发挥中医"治未病-已病防变"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范畴。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下面就CAG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7)
翟兴红教授积累30年临床经验,以"平衡学说"为总指导原则,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认为正气亏虚为本,常因脾虚毒瘀导致,采用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清热和血法为主。通过保持气血阴阳的平衡状态,提高胃黏膜免疫和抗癌能力,治疗CAG及逆转胃癌前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 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 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 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 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 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 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 “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脾虚证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核DNA及微量元素含量、胃黏膜SOD和血清LPO水平,探讨胃癌与胃癌前病变与胃黏膜病变的内在联系。方法:160例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68例、胃癌(CA)组37例及正常组22例,胃镜下取病灶区、非病灶区胃窦及胃体3处黏膜,做胃黏膜上皮细胞核DNA及微量元素含量、胃黏膜SOD活性、血清LPO水平测定。结果:①HC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DNA含量与CSG组、CAG组、C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HC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Zn和Cu含量与CSG组、CAG组、c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HC组胃黏膜SOD与CSG组、CAG组、C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HC组血LPO水平与CSG组、CAG组、C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与胃癌前痛变脾虚证与胃黏膜病变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胃黏膜组织细胞Zn、Cu含量降低,细胞核DNA舍量异常增高是胃癌前痛变信号,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阻断和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致癌化学物MNNG配合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建立CAG脾虚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及CyclinE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对照组胃黏膜细胞增殖阳性数及CyclinE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胃痞消预防组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防治CAG的作用机理与其通过下调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调控蛋白CyclinE的表达,从而下调异常的黏膜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见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CAG列为胃癌前病变(PIGC)。积极治疗CAG对预防其癌变、降低胃癌发病率有着深远意义。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从"浊毒"入手,治疗胃癌前病变患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以益气活血清热立法的胃祺饮可使部分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减轻和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就胃祺饮治疗CAG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做一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探讨胃祺饮治疗CAG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健脾法对胃癌前病变细胞增殖、凋亡及胃壁屏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防治胃癌前期病变 ,初步显示出防癌抗变的优势 ,并已成为目前胃癌防治学研究的热点。兹就健脾法防治胃癌前病变机理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期能有益于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的研究。1 胃癌前病变与细胞增殖、凋亡和胃壁屏障1 1 胃癌前病变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胃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 ,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 (AH)和肠上皮化生 (IM) ,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研究表明 ,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细胞增殖过度[1] 。通过3H Tdr标记技术发现 ,胃癌前病变的细胞增殖周期缩短 ,增殖区扩大 ,认为不典型增…  相似文献   

11.
“脾胃虚弱”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病之本.基本证型有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脾胃阴虚,治当补脾、益胃、助运;“邪踞胃脘、久酿成毒”是CAG及其癌前病变发展、演变的病理基础和关键因素。常见证型有湿热中阻、痰湿困脾、气滞血瘀,治以解毒、清热、除湿、化痰、行气、化瘀:“脾(胃)肝同病”是CAG及其癌前病变必然的病机特征。分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论治,前者调肝健脾,后者疏肝和胃:“脾虚及肾”是CAG及其癌前病变病机演变的转归,有脾肾阳虚、肝肾阴亏两型,治用温肾健脾、滋补肝肾;“脾虚络阻、虚实夹杂”是贯穿CAG及其癌前病变始终的基本病机,据邪实与正虚的主次分别对待.治疗原则是“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其主要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萎缩,多因浅表性胃炎久治不愈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常伴有不同类型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伴肠上皮化生列为胃癌前病变。现认为多灶性CAG和自身免疫性CAG均为胃癌  相似文献   

13.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指一类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变的中间过程,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如何阻断PLGC发展,防止胃癌发生是共同关注的课题.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逆转胃黏膜的病理改变.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总结出治疗PLGC的健脾、活血、散结三大治法,并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胃镜、病理等检查,权衡三法的轻重、先后缓急、药物配伍等用活三法,而不是简单的相加组合.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IM)及异型增生(Dys),而IM及Dys被公认为是胃癌前病变(PLGC)。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明显疗效,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指导,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不仅能明显改善CAG癌前病变临床症状,且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其黏膜病变能够逆转。鉴于此,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期阻断和逆转萎缩向癌变的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中医诸多证型中以脾胃气虚,兼夹瘀血阻滞证较为多见,故将益气化瘀法治疗CAG癌前病变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少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胃黏膜癌前病变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早期诊断胃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CAG多局限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使胃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就目前对中医血瘀证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胃癌在全球的发病率极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对胃癌的预防成为了各医家关注的重点。胃癌前病变是胃癌二级预防的关键,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手段相对匮乏,而中医学治疗本病的优势较为显著。中医将其归为“胃痞”等范畴,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蕴湿生毒为标,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文章从“脾虚湿蕴挟毒”角度对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并提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以期为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基础上发生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典型的胃癌前病变,中医和西医都在积极探索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本课题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脾虚夹瘀毒是CAG最基本的病机,并通过临床辨证梳理确立了健脾化瘀解毒的基本治则。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CAG的内涵,为病机学说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罗银星  张影  蔡小平 《新中医》2017,49(8):192-194
正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是指某些容易转化为胃癌的胃黏膜病变,主要是胃黏膜不典型增生(GED)(又称异型增生)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大肠上皮化生、结肠上皮化生者,发生癌变的概率更高。胃癌癌前疾病是一临床概念,指一些发生胃癌可能性较大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溃疡、胃息肉及肥厚性胃炎等,其中最常见于CAG~([1])。因此胃癌癌前病变的检查和治疗对预防胃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在其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逆转CAG及其癌前病变的进程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过程中除了存在着细胞增殖水平的异常表达外,亦存在着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文章从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角度入手,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CAG及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WHO将其列为癌前病变[1].根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基本病机的分析,笔者以健脾和胃益气活血为法则,运用中医药对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