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莫木顺  郭晓燕  蒋健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72-1773
目的探讨 氦-氧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0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氨.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并选200例未用ILIB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研究ILIB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IB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3例,均给予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7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满意率为95.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为静脉内膜受损、血液高凝及血液滞缓等,在发病后应积极展开对症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机体免疫、血液流变指标进行研究及生存率进行统计。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前瞻观察ILIB组与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免疫及血液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及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放疗中血流流变性质,免疫功能显著改善,1至3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结论ILIB对食管癌放疗增敏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高新治疗技术,我们用此法治疗脑梗塞31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的方法,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 对68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用ILIB方法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有高粘血症改变者33例进行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8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中66例不同程度的高粘血症改变,用ILIB治疗疗效明显。结论 有磷中毒可引起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导致高粘血症,用ILIB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与血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凝固性、聚集性作为血液流变学的客观指标,其异常与缺血性心脏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改善其血流变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冠心病,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相比较,旨在探讨ILIB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低能量 He—Ne 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简称 ILIB),是一种新兴疗法.采用波长632.8nm 的 He—Ne 激光治疗仪.通过柔软的光导纤维,将激光导入病人体内照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液中分子物质,增强细胞内的 SOD 活力,提高 Na~+—K~-—ATP 酶活性。在我所治疗的50次过程中,尚未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在多次的操作与观察中,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云  张湘燕 《贵州医药》1998,22(1):47-48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阻)疗法是一项新技术,在我国于1991年开始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我科以ILIB疗法治疗肺心病患者兀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对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40例,诊断标准及临床分级符合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及标准》,随机将其分为IllB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ILIB治疗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7-86岁,平均69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5-80岁,平均破岁。两组病人均有严重的咳嗽、咳痰、气喘、发错、双肺弥漫性罗音、肝大及下肢水肿等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救治经验。方法:对1科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重型颅脑损伤存活18例(6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2例,重残6例,死亡10例(3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亚低温治疗,自体量子血疗法等措施,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44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8例行非手术治疗,36例行开颅手术,行气管切开16例。术后予以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脑神经营养药、改善微循环、脑亚低温保护、处理合并症、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存活35例,死亡9例,病死率20.5%。经3个月-1年随访,恢复良好18例,中残10例,重残7例。结论多数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患。针对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尽早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朱勇  李军  张国河  詹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22-1624
目的:总结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63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良好25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28例。结论: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有病情危重、合并伤并发症多等特点,治疗应及时手术、兼顾合并伤的诊治、积极防治并发症、重视营养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行BAEP反复测定,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其次足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而病情恶化后的改变则相反。结论: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的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是意识改变的脑电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治疗,存活24例,占58.54%,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9例,占21.95%,重残15例,占36.59%,死亡17例,占41.46%。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改善通气;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并行亚低温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以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使用适合的体位;有效的吸痰;定时翻身、拍背;湿化呼吸道和输氧等措施进行护理。结果32例中,10例无肺部感染;22例有肺部感染者,肺部情况得到改善,无一例是因为肺部感染而引发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质量与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江珍珺 《中国药业》2011,20(23):71-73
目的 探讨自制鼻饲匀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比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制匀浆鼻饲21 d前后营养指标变化、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和调查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的满意度.结果 自制匀浆鼻饲21 d后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含量有所提高(P<0.05);血液淋巴细胞总数、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MAMC)无明显改变(P>0.05).鼻饲期间发生腹胀23例(26.74%)、腹泻26例(30.23%)、便秘11例(12.79%),未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满意度91.86%(79/86).结论 自制鼻饲匀浆能满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了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时参照GOS标准,死亡12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4例,中残3例,良好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及早做出诊断、了解发病机理和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GCS≤ 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存活 18例 (6 4 3% ) ,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 12例 ,重残 6例 ,死亡 10例 (35 7% )。结论 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 ,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亚低温治疗 ,自体量子血疗法等措施 ,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 ,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重要的损伤,其病死率一般为30%~50%,影响重型颅脑损伤转归的因素有很多,若处理及时得当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2007年4月-2010年1月经疗19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统计本院6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总数、发病率及病因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1995年至2001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85例,GCS 3-5分76例,死37例,占48.7%;GCS6-8分209例,死亡44例,占21.1%。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积极防治脑水肿、颅高压及严重并发症可以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4例重型颅脑外伤(GCS 3~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与常温治疗组,动态观察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一二聚体(D-D)、纤维蛋白分解产物(FDP)的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亚低温组凝血功能指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高凝状态,疗程宜1周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