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武汉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09年武汉市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城区发病明显高于郊区.农民(含民工)所占比例最高,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19.20%... 相似文献
2.
射阳县2003—2007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射阳县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射阳县2003—2007年的乙型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射阳县共报告乙型肝炎574例,年均发病率为11.11/10万,男性累计发病率18.09/10万.女性累计发病率3.84/10万。以20~59岁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占80.66%;发病人群中以农民为主,占60.28%。结论:该县乙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在做好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青壮年以及农民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 (乙肝 )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对 1990~ 2 0 0 1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990年以来 ,甘肃省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 ,年均发病率 89/ 10万 ,近年发病率维持在 133/10万左右 ,是全国平均发病率的 3倍 ,2 0 0 1年居全省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发病年龄集中于 15~ 4 4岁 ,<5岁儿童发病构成逐年下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 5 %~ 7% ,HBV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后要开展和加强乙肝监测 ,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 ,重视安全注射 ,开展宣传教育 ,以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1995—2007年宝鸡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初筛,蛋白印迹法确认,阳性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995—2007年宝鸡市累计监测373608人,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4例,HIV阳性检出率为11.78/10万。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6.33: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和性接触感染为主,分别占45.45%和31.82%;70.45%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其中,38.64%为常住人口,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占58.82%,部分是HIV阳性配偶或性伴侣间感染,占20.00%。结论宝鸡市艾滋病流行态势由传人期进入扩散期,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已造成了家庭内传播,需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6.
张广成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4)
目的为制定乙型肝炎(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民权县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民权县共报告乙肝4 1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5/1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为2.20:1。发病率较高年龄组为20~39岁。职业分布为农民、学生、干部为主,占85.49%。结论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议国家及早制定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方案,指导并规范开展乙肝监测。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2001~2007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湖北省2001~2007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分析. 结果 2001年以来湖北省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年平均发病率83.15/10万,2007年上升至全省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5~50岁,高发人群为农民、学生. 结论 加强乙肝监测和免疫接种,开展预防乙肝的宣传教育,将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2000-2008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0—2008年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的规律,为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0—2008年全省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显著逐年增高趋势,从2000年的61.9/10万增至2008年的181.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106.9/10万,在国内属于偏高水平省份;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年均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并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均衡;男女比例为2.7∶1.0;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学生、工人、公务员及职员等为主;发病高峰为20~40岁青壮年,低年龄组(15岁)儿童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取得一定效果,但发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乙肝防治工作,加强疫报管理并密切注意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原州区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7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7年原州区乙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00/10万,但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发病率达144.16/10万.高发年龄为20~29岁,发病率为184.82/10万,10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较低为27.37/10万;农村高于城区;职业以农民发病居多,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57.19%.[结论]乙型肝炎纳入免疫规划,有效控制了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今后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应是加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加速实施较大年龄人群的免疫接种.同时,加大血液制品和安全注射的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兴化市近5年乙型肝炎发病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兴化市2007-2011年报告乙型肝炎病例2 501例,年均发病率为33.98/10万,男性高于女性,以20~ 59岁年龄组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所占比例较高,应巩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成果,扩大乙肝疫苗重点人群预防接种,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先导作用,有效控制乙肝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密市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04—2010年乙类法定传染病中的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高密市共计报告乙型肝炎1 199例,发病率为19.82/10万,死亡0例。2004—2010年发病率(1/10万)分别为28.09、28.73、35.93、19.10、12.56、8.04、6.75。男女发病比例为2.87∶1;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20~29岁年龄段,低年龄组儿童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10岁年龄段发病占0.08%。结论高密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乙型肝炎防治工作,预防乙型肝炎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卢湾区近10年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方法由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对在1997年至2006年间接报的常住户籍人口急性乙肝病例开展流行因素调查。结果近10年间累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44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2.76/10万,占急肝发病总数的23.62%。1997至2001年间20~29岁年龄组的急性乙肝发病率最高,为30.44/10万,后5年发病高峰退至30~39岁年龄组,平均发病率较前5年下降50.89%。其中,工人乙肝发病数占乙肝发病总数的26.70%。男女发病比为2.65:1。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预防乙肝、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的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实施免疫接种、提高肝炎病毒分型能力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 2007-2011年福州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78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1.44/10万,以乙肝最多,占83.88%。甲肝、乙肝发病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丙肝、戊肝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肝、丙肝、戊肝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为连江县、永泰县、仓山区,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09,P=0.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67.203,P=0.001)。不同年龄组的乙、丙、戊型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743、15.052、18.582,P=0.000、0.020、0.005),乙肝为20~岁年龄组高发,丙肝为30~岁年龄组高发,戊肝为60~岁年龄组高发。发病以家务待业及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14.
佟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3):19-21
目的对2003—2005年宜昌市城区3189名1—7岁儿童进行了乙肝监测,为防制乙肝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微量末稍血,用胶体金标纸片法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0.1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3.45%,抗-HBs阳转率为70.81%,3年间抗-HBs阳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抗-HBs阳转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全流动儿童管理制度,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达到有效保护低年龄组儿童,降低乙肝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海宁市疟疾流行现状,探讨疟疾防制策略。方法收集海宁市2000-2007年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年间海宁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8例,输入性病例14例,占77.8%(14/18);以高疫区青壮年打工者为主要发病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结论疟疾疫情有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应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并以流动人口监测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陈丽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1):24-26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平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南平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72/10万,病例高度散发,报告病例城区显著高于乡镇,3-7月为高发月份,学龄前儿童及15-30岁为高发人群,流动人口病例占病例总数24.50%,未免疫及免疫史不祥人群占85.14%。结论落实麻疹综合防制措施是关键,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提高人群的免疫覆盖率。②将育龄妇女的麻疹接种纳入控制麻疹的措施。③建立健全麻疹监测。④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准确判断传染病发病趋势和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三间分布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中,秦皇岛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总的年均发病率2009年最高(352.06/10万),2005年最低(195.53/10万)。乙类传染病走势平稳,丙类传染病2008、2009年显著上升,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基本随丙类传染病的变化而变化。发病上升的主要病种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增法定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为主,农民、成年男性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丙型肝炎(丙肝)在青龙县、狂犬病在抚宁县处于流行态势,梅毒以城市区为主。结论该市应当对狂犬病、丙型肝炎、性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高度重视,防止疫情扩散,甚至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宁夏2005—202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情况,为宁夏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1年宁夏乙肝发病资料,描述宁夏乙肝的流行特征。采用R 4.1.1和Geoda软件分析乙肝疫情时空分布特征,从区(县)尺度绘制宁夏地区乙肝病例空间分布图。结果 2005—2021年间宁夏乙肝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24 045.279,P<0.001)。每年各月份都有发病,其中,1月份最高(8.50/10万),9月份最低(5.69/10万)。2005—2021年宁夏各县区均有乙肝病例报告,2005、2006、2013和2014年乙肝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2015年后没有明显的聚集性,高聚集区在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和灵武市。男性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5.09/10万,女性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5.25/10万;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0~9岁病例最少,占总病例数的2.09%,20~6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2.61%;职业分布农民在乙肝中所占的比例最大(51.99%),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