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甘露酵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1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发病时间<24h)随机分成甘露酵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15天的疗效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组第5天、第15天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露酵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通脉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成药活血通脉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指脑深部穿通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小的局灶软化,直径在2~15mm。以往多数作者认为其病变轻,预后较好,但目前笔者观察并非完全如此。本文对我所1991年1月~2001年12月的一组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因病死亡、致残和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以及因病致贫、返贫者不计其数。笔者2001年6月~2004年6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邓志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96-3097
腔隙性脑梗死系指直径在15~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腔部小梗死的总称。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杜学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20-1021
笔者对本院1998年月~2003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用川芎嗪综合治疗(治疗组)与丹参综合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朱宗飞  沈亚雯  邱超  赵辉 《河北医药》2001,23(8):630-630
腔隙性脑梗死 (LI)是指腔深部穿透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小的局灶软化 ,直径在0 .2~ 15mm[1 ]。以往多数作者认为其病变轻 ,预后较好[2 ],但目前观察并非完全如此。本文对我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的一组腔隙性梗死作回顾性的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 13 4例LI均为经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证实病例 ,其中男 10 4例 ,女 3 0例 ,男∶女约 3∶1,年龄 52~ 77岁 ,平均 60 .3岁 ;有高血压病史者 96例 ,冠心病者 4例 ,活动状态发病 82例 ,安静状态发病 52例。1 2 临床表现 头晕 92例 ,恶性呕吐 2 4例 ,头痛 1…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CT、MRI的广泛使用,该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检出率逐渐提高。现将我们近年来确诊的38例腔隙性脑梗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降纤酶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肖飞  卢森泉 《云南医药》2007,28(4):389-390
对象与方法本院2003年1月~2006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72例,均在发病72h内入院,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9~73岁,平均54±12.6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99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44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80例,观察组64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81.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疗法的应用,能有效地稳定和改善生命体征,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在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脑活血汤加减:两组均用针灸配合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颅内微小血管病变越来越受到广大神经科工作者的关注。我们进行了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4月至2006年8月我科住院的3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MRI检查证实。发病时间1~72 h,平均(40.35±8.21)h;年龄35~80岁,平均(63.22±  相似文献   

14.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性脑梗死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以往腔隙性脑梗死常被认为是动脉硬化性脑病 ,随着影像学的广泛应用 ,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 ,现将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经CT扫描或MRI证实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资料完整的 72例老年住院和门诊病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 ,男 5 6例 ,女 16例 ,男∶女=14∶4 ;年龄 6 0~ 90岁 ,平均 75岁。伴发病 :糖尿病 6例 ,原发性高血压 4 6例 ,动脉硬化症 15例 ,心房颤动 2例 ,短暂脑缺血发作 3例。各种伴发病平均梗死灶数目如下 :伴糖尿病者 3 4个 ,原发性高血压者 7 2个 …  相似文献   

15.
我中心心脑血管科近年来对符合诊断和治疗要求的42例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选用舒血宁进行临床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对象的选择 :由本中心有经验的大夫按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对 2 0 0 1年 1月至 12月间门诊治疗病人 ,采用统一的入选标准 ,按病人条件 ,观察了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42例 ,男 2 9例 ,女 13例 ,年龄 5 0~ 79岁 ,平均年龄 ( 66± 12 )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者 2 7例 ,糖尿病患者 9例 ,高脂血症患者 12例。上述患者均经 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长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患者采用一般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等疗法。治疗组(n=60例)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每次3粒,2次/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264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80%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PMS),40.15%为感觉运动性卒中(SMS);Barthel指数评定示28.78%能力自理,5151%轻度功能障碍;影像学见多发性腔隙78.41%,双侧病灶85.99%,基底节区腔隙71.97%、侧脑室旁白质37.50%、桥脑腔隙20.08%;老年病人83.33%。伴高血压病68.18%;男性、糖尿病、吸烟和血清纤维蛋白元增高比例分别为:6174%、3106%、26.52%和2l97%。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综合征以PMS和SMS二型最为多见,大多数病人神经功能障碍较轻,病死率低;影像显示腔隙多为多发和双侧性分布,常见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和桥脑;该病复发率较高;年龄和高血压是发病的肯定危险因素,性别、糖尿病、吸烟和高凝血症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48例给予卧床休息、控制血压、脱水、利尿、抗凝等对症治疗,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病情监测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1994年7月~2001年6月年我所发生的脑梗死患者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为75岁;2例发病后发生不可恢复性全身瘫痪;1例留有面肌不自主抽搐后遗症,1例曾出现过球麻痹后经治疗恢复正常,14例均没有明显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但多有头晕、乏力、站立不稳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胶囊防治老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常健 《医药导报》2009,1(1):77-78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防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 60例急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两组给予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及控制血压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po,tid. 治疗15 d后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改服复方丹参片,治疗组继续服用通心络,并追踪观察1 a. 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及梗死灶数目变化情况; 随后观察服用通心络和复方丹参片1 a 后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组15 d后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P<0.05). 治疗组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治疗和预防急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