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较少见,不易根治,且易癌变。1980~1991年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74例,其中16例癌变,16例全部单侧发病,平均年龄53.3岁,恶变率21.6%,作者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放疗及反复多次手术是NIP恶变的诱发因素,手术治疗采用上颌骨部分及全部切除术,累及眶内应一并行眶内容物剜除,术中应将肿瘤尽量彻底切除,并认为术中术腔内应给予液氮短时多次冷冻治疗。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31岁。因渐进鼻塞、左眼球突出8年,左额部无痛性包块半年,经CT检查,以鼻腔、额窦、筛窦新生物于1997年8月6日入院。患者曾于1991年8月16日因左眼球突出在当地医院行左眼眶探查术。术中发现左额窦内下壁近内眦处有1cm×2cm骨质缺损,有新生物突向眶内。术中仅作眶内...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男,83岁。自述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呈持续性,时有黄脓涕及头部闷胀感,上述症状渐进性加重,逐渐出现闭塞性鼻音,夜间睡眠张口呼吸,偶有憋醒,嗅觉丧失;无涕中带血及  相似文献   

5.
1概况3组织学形态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是鼻腔呼吸道黏膜发生的良性肿瘤,占所有鼻腔肿瘤的0.5%~5%;乳头状瘤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原位杂交证实有HPV6/11型存在[1];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症状是鼻堵及衄血;绝大多数原发于鼻腔顶部或侧壁,也可以发生于鼻窦,常为单侧发生,  相似文献   

6.
毛细血管瘤发生在中耳乳突部很少见,我院曾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6岁。18年前开始出现无诱因的右耳鸣,高音调,持续性,伴头晕,未予治疗。7年前右耳流脓,耳痛,易出血,听力减退。经耳内点药,口服抗生素,效果不明显。40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右耳疼痛加重,脓液增多,流血,耳痛放射至同侧头部,伴高热,体温为39~40℃。10d后,右颈部、肩、背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有颈、肩、背蜂窝组织炎伴脓肿形成。分别于右颈部、第三胸椎旁、右肩胛骨下方及右腰区切开引流,排出黄绿色…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7岁。因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1年,外院CT检查提示左鼻腔占位性病变疑恶性肿瘤,于1995年3月1日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情况可,肿物表面不平,分叶状,触之易出血,右鼻腔结构无特殊。手术摘除左鼻新生物,病检为内翻型乳头状瘤,行翼腭窝阻滞麻醉下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侵入颅内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NIP)的方法。方法 :9例NIP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6例侵犯前颅窝硬脑膜及脑组织的较大肿瘤行颅面联合进路或经颅进路肿物切除术 ,3例侵犯颅内较小的肿瘤经额筛窦径路切除。对术中颅底骨质缺损或硬脑膜切除者可同步修补。 5例术后病理证实癌变者均补充放射治疗。结果 :7例随访 3~ 13年 ,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于侵入颅内的NIP应充分考虑到其恶变的可能性 ,可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行颅面联合进路或经额窦内板切除术 ,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学常见疾病,其组织学上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有一定的恶变趋势,具有侵袭性生长,高复发性等特点.临床上就其病因和易患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就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分型分期,病因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学常见疾病,其组织学上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有一定的恶变趋势,具有侵袭性生长,高复发性等特点。临床上就其病因和易患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就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分型分期,病因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翻性乳头状瘤约占乳头状瘤的70%,约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其临麻特征是有复发倾向、破坏周围解剖结构和骨质重塑、以及与鳞状细胞癌相关。单侧鼻堵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肿瘤分期依据病变在CT上的侵及范围。累及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和筛窦多见。既往治疗的经典方式是鼻侧切开术和鼻腔外侧壁(上颔窦内侧壁)切除术。伴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国内、外有关应用内镜技术切除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报道渐多。考虑到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生物学特点,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应用精细手术解剖技术,将病变黏膜在骨膜下层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学常见疾病,其组织学上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有一定的恶变趋势,具有侵袭性生长,高复发性等特点.临床上就其病因和易患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就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分型分期,病因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Schneiderian乳头状瘤系鼻窦鼻道粘膜的良性新生物。因“异位”而发生在界窦鼻道之外,在中耳裂的颇罕见,迄今文献报道仅2例,加上该文5例,共7例。Schneiderian乳头状瘤分3型:①内生性(内翻性)型;②圆柱细胞型(包括内翻性和外生性同时存在混合型):③外生性(蕈状)型。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与鼻窦鼻道的乳头状瘤完全相同。该文5例全为女性,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57岁(平均31岁)。都有长期(数月以上)中耳炎用抗生素治疗或鼓膜切开安置压力平衡耳管的历史。但都没有鼻窦鼻道或鼻咽乳头状…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岁3个月。左鼻持续性鼻塞1年3个月,左鼻唇沟处隆起3个月。体检:左鼻腔内见淡红色质软的新生物,表面似有包膜,光滑,填满整个鼻腔;中下鼻甲不能窥见,鼻中隔被推移,重度右偏。心肺检查正常。肝脾B超和血液分析结果正常。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鼻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2 8岁 ,农民。因右鼻塞、间常鼻出血 6年 ,加重伴右侧头痛 2月入院。 1990年始出现右侧鼻塞 ,右鼻腔间歇性出血 ,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鼻息肉” ,曾经在 1992年、1994年两次行“鼻息肉”摘除术 ,术后虽鼻腔通气改善 ,症状好转 ,但 3个月后鼻腔再次出血。近 2个月来右鼻腔完全阻塞 ;鼻出血频繁 ,为鲜红色 ,平均每日 50ml。体查 :右鼻腔充满淡红色半透明肿块 ,其前端见坏死及糜烂 ,触之极易出血。CT检查示右侧鼻腔 ,右上颌窦及前后组筛窦高密度影 ,上颌窦后外侧壁受压变薄。于 1996年 10月 15日在全麻下行右鼻侧切开 ,术…  相似文献   

16.
鼻腔具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形态呈良性,但易复发及癌变。本文5例中有2例思变为鳞癌,现将我科1991~1993年诊措5例报告如下.一、病历介绍冽1,男,50岁,1981年因左侧鼻塞流粘胶涕3个月,在我院门诊行鼻腔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而入院作上颌窦根治术.1991年3月16日因左侧进行性鼻塞伴间断鼻涕带血2个月再次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鼻腔内有桑植样发白色新生物,根部在中鼻道,与中下由粘膜粘连,尚未果及鼻中隔,肿物表面不光滑,质中等,触之易出血.副鼻窦X线片见左侧上颌安密度明显增高,窦蟹骨…  相似文献   

17.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是黏膜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常易与鼻息肉混淆而误诊。该病复发倾向大,呈破坏性生长方式,易恶变,故应予以高度重视。现将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12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病程1个月至2年。临床症状主要有鼻塞(100%),鼻出血(41.7%),头痛(58.3%),嗅觉障碍(25%)。原发部位:鼻窦9例(75%),鼻腔外侧壁2例(16.6%),鼻中隔1例(8.3%)。本组中恶变3例,其中2例于首次手术证实癌变,1例复发后癌变。病理分型: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占58.3%;乳头状瘤癌变3例,占25%;乳头…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3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癌.其中31例发生在单侧鼻腔,1例发生在双侧.以鼻堵.血涕为主要症状.鼻腔内切除肿物19例.复发11例.复发率为58%.鼻侧切开11例.复发5例.复发率45%.1例曾手术7次仍复发.癌变3例.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癌在组织结构上虽属良性,但具有旺盛生长力,易破坏周围组织和骨质.术后复发.且有恶性变倾向.因此对本病应重视.手术方式以鼻测切开为佳.术后应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所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8例,均经手术切除。其中3例癌变者2例死于癌复发,1例死于肺转移癌。15例无癌变者随访中,术后5例出现复发,分别行局部肿瘤切除或CO2激光气化。就其诊断中注意点,治疗原则,复发原因及处理,恶变的预后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在鼻肿瘤中约占0.4%~4.7%,除了影响通气、鼻出血,还具有浸润性生长、术后易复发、恶变等生物学行为。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特殊生物学行为的发生机制亦在探究当中,不少文献已作出相关报道,下面就上述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