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了中药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紫外光谱指纹图谱、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核磁共振指纹图谱、质谱指纹图谱、X一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指纹图谱作为中药材单味药和复方全组成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手段。现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1 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背景中药指纹图谱 (Fingerprinting)借用DNA指纹图谱发展而来 ,广义的中药指纹图谱包括中药材DNA指纹图谱和中药材化学 (成分 )指纹图谱 ,狭义的中药指纹图谱仅指后者 ,是表达中药代谢产物化学特征的指纹图 ,包括光谱、波谱和色谱指纹图。色谱指纹图谱发展最早 ,也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指纹图谱。按谢培山先生的定义[1 ]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提出了在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时,选择中药材来源、样品处理方法、检测技术及参照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探讨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制备中药指纹图谱的有关技术要点问题,样品洗脱应尽可能选用等度或线性梯度洗脱,检测器的选择应尽可能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方便地选定适合于指纹图谱检测的最佳检测波长。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的引入,不仅可大大降低人工计算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工作强度,而且减少了人为判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提高了中药指纹图谱量化评判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较多,且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就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的数字化问题研究,对目前指纹图谱研究的问题、中药指纹图谱的数字化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钧 《中国医药导报》2007,4(9X):150-151
简要介绍了指纹图谱的原理以及其研究现状、进展;简明叙述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提出多维指纹图谱之后多维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就建立多维指纹图谱的一些联用技术(HPLC-DAD、HPLC-DAD-MS、HPLC-DAD-ELSD、HPLC-DAD-NMR、CE-MS、GC-MS)在多维指纹图谱研究中的优点及应用做一概述,综述了各种色谱及光谱指纹图谱联用的特点,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多维指纹图谱的研究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情况。本文认为多维指纹图谱能够更全面地评价中药的质量。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必将是多仪器、多测定方式联用的多维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7.
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和手段。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指纹图谱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药指纹图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指纹图谱的原理以及其研究现状、进展;简明叙述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3月19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在杭州正式通过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这项由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担的课题,系统地建立了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创建了多元指纹图谱等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中药多组分中主要成分的质量控制。国外对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的研究虽然起步早,但研究面较窄,目前也主要用于单味植物药质控,尚未形成理论和技术方法学体系;而国内近年来对中药质量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虽很热,但大多集中在化学指纹图谱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它能较全面反映中药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能更好地表明中药的内在质量,成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核心技术。对近年来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微乳色谱等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作一概述,综述了各种色谱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运动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民国时期,政府及西化派对中医:的压制和排挤始终没有停息,中医教育事业受到了空前的摧残和损失。中医界为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问题,一面与之作长期斗争,一面不懈地维持中医教育的残局,兴办了一些中医学校,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2.
推动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中医诊疗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医不同学派的矛盾;中医学科与科学技术多学科的矛盾和中医与西医的矛盾。从中医哲学的宏观视角,结合中医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对于探索中医创新发展的路径,把握中医发展的规律性,指导中医现代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From the event of TU You-you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on Chinese medicine (CM)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policies on CM, it is believed that policies on CM in China may have 4 kinds of enlighten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in the world. Forming the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policy-making by main leaders of the countr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AM; implementing a diversified health care system policy for the goal of maximizing people’s health interests; ensuring development of CAM by the coerciveness of law and the timeliness of policy adjustment; and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and mining, sorting out and improving of CAM based on open and comprehensive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病理基础,可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基于肾纤维化的中医理论及其分子机制,通过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体内外基础研究,证实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有延缓肾纤维化的疗效,并明确了作用靶点。继续寻找有效的延缓肾纤维化的中药,证实其疗效,明确作用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闪烁着历代前贤的思想光辉,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是历代医家在其长期医疗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理,法方,药诸方面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逐步完善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本文结合个人临证体会及前人的经验,分析讨论了中医临证时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以期探求科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在创新中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中医学发展的动力,中医不但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的统一。创新只能以实践为判断标准,而不应设置禁区。理论创新是关键,需要解决过度依赖哲学和功能与结构不完全一致的两大难题。中医学必须借鉴所有学科知识为其发展之用。中医学是在发展中与现代学科体系逐步沟通,最终走向融合。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完成,需要有更高层次理论的指导、人才的聚集和中医自身的有效发展等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给中医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中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医药健康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医院校应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创新健康理论;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研发新品型健康产品和诊疗方法;调整中医药学科专业,培养中医药健康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也在顺应着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处,但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医发展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从中医经典与基础理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与科研等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34-140+封三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6 月~2019 年11 月我院胃肠外科阑尾脓肿63 例,将中医科会诊协助中药辅助治疗的患者分为中西医治疗组(28 例),单纯西医治疗的为西医治疗组(35 例)。西医治疗组予以抗生素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内服大黄牡丹汤加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为(4.110±1.13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4.820±0.723)d 和住院时间为(9.540±2.236)d 显著短于西医治疗组[(5.510±0.919)、(6.140±0.912)和(11.4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提高临床疗效,且经济实惠,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