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伤寒性髋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门氏菌是属于革兰氏染色性大肠菌群的一种,它的传染方式主要以水源性和食源性传播为主.而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副伤寒沙门氏菌)、B(鼠伤寒沙门氏菌)、C1(猪霍乱沙门氏菌)、C2(新港沙门氏菌)、D(肠炎沙门(氏)菌)、E(鸭沙门氏菌)5个血清群.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属的种类繁多,经鉴定而命名者目前已知达2200余血清型。按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F、G等20余组;再按鞭毛抗原的不同而鉴别组内的不同菌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沙门氏菌主要见于A~E组,其中最常见的有A组中的副伤寒甲杆菌,B组中的副伤寒乙和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中的副伤寒丙沙门氏菌及猪霍乱杆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病多数是人和动物共同的致病菌,通过食用受沙门氏菌污染的肉、乳、蛋等可能导致人的发病,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加强对肉类食品卫生监督和卫生检验,防止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污染,避免交叉感染。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多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在沙门氏菌属中,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主要感染人类,通常对动物不引起自然感染,故而本节主要阐述除伤寒、副伤寒以外的人和动物的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4.
概述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可引起胃肠炎,偶而也可引起骨、脑脊膜以及其他部位的血行性感染。主要有三类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已约有1700种血清型检出。在人类疾病中最常见的血清型除伤寒沙门  相似文献   

5.
<正>沙门氏菌感染种类很多,分类主要以抗原构造为依据,已鉴定有一千多种,其中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对人体有致病性,其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是少见的血清型,但近几年来有较多的报告。我院1992年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收治16例新生儿非伤寒沙门氏菌属  相似文献   

6.
戴丽珍  王伟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3,23(2):115-116,104
近年来,鼠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奇异变型杆菌等在新生儿室流行均有报导,但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新生儿室流行,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我院新生儿室于1990年11月至12月间发生一次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流行。报导如下: 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芝 《中原医刊》1996,23(8):15-16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64例临床观察赵秀芝我国各地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日趋减少,而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却有增多趋势,原因是带菌者不易控制,患者病后长期排菌,单用抗生素效果不好,而且易产生耐药菌株而延长排菌期,带菌者除人类外,家禽、家畜等多种动物都有带菌,细...  相似文献   

8.
鼠伤寒沙门氏菌(以下称鼠伤寒)肠炎,最易在新生儿病区发生交叉感染。由于该菌生活力较强,广泛存在子许多动物人类及土壤灰尘中,因此不易被彻底消灭。病区环境污染,消毒隔离不严,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我院新生儿病区于1992年共收治鼠伤寒患儿66例。其中属院内交叉感染者4例,院外感染62例。年龄以7天左右为最多。现将我们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给水工业现代化及疫苗的推行使用,伤寒、副伤寒的大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非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却仍然是一个遍及全球的腹泻原因。其抗原结构复杂,依菌体抗原分群,依鞭毛抗原分型,目前已发现1000个以上血清菌型。它们绝大部分可使动物致病或成为保存宿主。其中以鼠伤寒(S Typhimurium)分布最广,动物带菌者最多,耐药性最严重,如  相似文献   

10.
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属主要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此外,还有纽波特沙门菌、病牛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山夫顿堡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凯桑盖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鸭沙门菌、幕尼黑沙门菌等;,沙门菌在温度20~37℃繁殖最快,在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尘埃中可生存80天,在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相似文献   

11.
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肠炎属非伤寒类沙门氏菌感染,该菌既感染人和动物又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沙门氏菌系婴儿肠炎少见的病原菌之一。并常以食物中毒或医院交叉感染的形式出现。近年来国内各地区陆续相继有极道,但本省尚未见过此类报告,尤其是病房内交叉感染。我院儿科于83年10月至12月病房内交叉感染6例,内4例出现于同一病室。笔者在小结期间,经过一间隙,于84年2~3月相续发生23例,有小流行趋势。后采取隔离病人,室内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按装长把水龙头以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paratyphi C, SPC)噬菌体SPC-P1在其他血清型中是否存在,并确定其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 方法:以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RKS4594基因组中SPC-P1为模板,设计6对引物,分别在11株伤寒沙门氏菌、1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2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23株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进行SPC-P1片段的扩增. 同时下载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全基因组序列完成的100株20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全基因组序列,通过Mauve 2. 3. 1软件进行比对,以确定SPC-P1在各个血清型中的分布. 根据SPC-P1在RKS4594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设计引物,对10株SPC-P1阳性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扩增,并对产物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SPC-P1 整合情况. 结果:SPC-P1广泛存在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中,14株能够扩增到所有的6个片段,2株扩增到3~5个片段,所有扩增阳性的片段与预期大小吻合. 在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6个片段均阴性或仅存在1~2个片段,并且片段均比预期小. Mauve比对结果显示,仅在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化关系较近的猪霍乱沙门氏菌中存在接近完整SPC-P1的片段,但序列相似性存在差异. SPC-P1在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是固定的,位于两个相邻基因 pgtE 和yfdC之间. 结论:SPC-P1是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独特的致病因子,其存在可能使得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宿主范围、致病性大小等功能方面有别于其他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3.
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在沙门氏菌感染中,过去除了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常见外,鼠伤寒亦较常见,尤其在小儿胃肠道感染的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临床表现较复杂,病情轻重程度不一,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误诊机会较多,为更好的落实毛主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我院75年以来临床收治鼠伤寒患者43例,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30例并复习了有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1989年4月~1990年10月共收治沙门氏菌肠炎178例,其中经大便培养和血清学鉴定确诊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鼠伤寒菌)101例,E_1群伦敦沙门氏菌肠炎(伦敦菌)77例,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8例中男120例;女58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日益增多,且以胃肠炎型最常见。由于该菌主要侵袭婴幼儿及体弱者,已成为小儿感染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在治疗上,抗生素的应用与选择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我院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简称鼠伤寒肠炎)的治疗,观察比较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对抗生素的应用与选择作以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本文110例患者系1982年2月至1989年1月间经细菌学检查确诊的鼠伤寒肠炎(单纯胃肠炎型、大便  相似文献   

16.
对1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与1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作分离及药敏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各占13例,占同期发病率90%,其药敏100%对氯雷素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蓖以及多粘菌素,氟哌酸及丁胺卡那为首选药,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以新霉素和多粘菌素为首选药,并对发病因素和预防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是一大类在形态、生化及血清学上相关的细菌。此类细菌菌型繁多,分布面广。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于人。对人能引起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或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因此,对沙门氏菌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给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我们曾对40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来源:试验菌株由带菌者和病人大便中分离获得,其中A群:甲型副伤寒杆菌6株;B群:德尔卑沙门氏菌4株、鼠伤寒杆菌5株;C群:波茨坦沙门氏菌4株、丙型副伤寒杆菌1株;C_2群:科特布斯沙门氏菌3株,新港沙门氏菌3株;D_1群:仙台沙门氏菌2株,伤寒沙门氏菌3株;E群:鸭沙门氏  相似文献   

18.
沙门氏菌属所致的局部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胰腺炎等并不多见,在少见之感染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占第二、三位。而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脑膜炎更为罕见,同内尚未见报导,现报告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44例临床分析儿科学教研室(046000)尹国燕马素芬*附院儿科郭瑞彬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是近年来儿科主要的消化道传染病。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传染性强,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受到有关人士的广泛重视。本组报告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新生...  相似文献   

20.
沙门氏菌感染指除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型以外的沙门氏菌感染,所以又称为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它是引起腹泻的常见细菌之一。近年来,由于该类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强,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日益受到重视。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的表现呈多样性,轻者病程短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重者可呈伤寒样表现而称作伤寒型。沙门氏菌的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带菌动物,如猪、牛、羊及家禽。病人在潜伏期、恢复期均可排菌而成为传染源。消化道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染菌而未经彻底消毒的饮食而传播。生熟食品未严格分开是引起流行最常见的原因,水源污染或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