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严重多发伤92例急救体会阳泉矿务局医院(045000)贾江武,朱戌明,连弘午我院近五年来(1988.1~1992.12)急诊收治严重多发伤92例,现就诊断标准,早期复苏,伤情判断救治程序及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严重多发伤标准:1.同一机械暴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本组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46例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患者,探讨了抢救中诊断与治疗的注意点,从而提高了治愈率,方法:46例病例均按ISS评估均大于等于16分进行抢救治疗,结果:治愈43例,治愈率93.5%,死亡3例,死亡率为6.5%,死亡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功能脏器衰竭MOF,结论:对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要高度重视,及时正确的判断,合理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在工业外伤及交通事故中均常见,因伤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提高抢救率,最大限度减少死亡和致残.现就我科3年间救治的严重多发伤46例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141例的急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多发伤诊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水平仍在不断探索中。现将我院1991~1998年对14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04例,女37例,年龄2~67岁,平均29.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7例,占47.5%;坠落伤36例,占25.5%;挤压伤16例,占11.3%;其他伤22例,占15.6%;解剖部位伤处:二处者51例,占36.2%;三处者41例,占29.1%;四处者49例,占34.8%。本组中,以颅脑伤为主的49例,占34.8%;胸部伤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要点,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水平。方法对89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治愈68例,死亡21例。结论早期快速检伤,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诊治策略,为以后类似病例的临床急救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 对六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漏诊4例,漏诊率7.5%;接受手术治疗51例(96.2%),非手术治疗2例(3.8%);最终成功救治45例(84.9%),死亡8例(15.1%).死亡的8例患者中有3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分别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脓毒症,1例死于休克;15例主胸腹部损伤患者经接受损伤控制策略相关处理后未发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本组患者仅PCT在治疗第2d有所增加外,但之后也逐渐降低,CRP、IL-6及IL-10三项均呈递减趋势,至第7天与第1天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充分掌握严重多发伤临床特点的基础上,尽早地对患者伤情做出准确诊断并最大程度避免误诊,同时高度重视院前及院内的急救工作,合理安排抢救程序并对致命性损伤实施优先处理以及密切关注与控制相关并发症病情进展是提高本病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腹部损伤在急诊工作中极为常见,除腹壁损伤、内脏损伤外,还伴有其他部位的复会伤,其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救治困难,涉及科室多。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明确诊断,果断采取措施紧急处理,对患者完全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有代表性处理以急性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诊治体会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一:男,15岁,胸腹部坠伤10小时,伴腹痛、血尿。查体:贫血貌,心率快。左肾区叩痛,腹水征阳性。B超探查示:①腹腔内大量积液;②脾破裂;③左肾破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积血600ml,血块约8009,胰腺及肠系膜广泛呈暗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年间收治的520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治疗的502例(96.5%),非手术治疗的18例(3.5%)。手术方法为颅内血肿清除术(2.0.1%)、膈修补(8.4%)、心脏修补(1.4%)、肺修补或切除(5.2%)、支气管吻合或修补(0.8%)、脾切除或修补(28.5%)、肝修补或切除(17.7%)、胰切除或内外引流(0.4%)、胆道修复引流(0.8%)、胃肠修补(4.8%)、肾修补或切除(4.4%)、膀胱修补造口(1.8%)、输尿管吻合(0.4%)、腹内血管修补或结扎(7.4%)和四肢骨折固定术(48.6%)。结果本组抢救成功452例(86.92%),死亡共68例(13.1%),其中,24h内手术治疗的459例中死亡32例(6.9%),创伤24h后手术治疗的43例中死亡26例(60.5%),非手术治疗的18例中死亡10例(55.5%)。24h内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较非手术治疗或24h后治疗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抓紧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玉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15-1216
目的:为提高急诊救护中严重多发伤的救护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而对急诊中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护经验进行交流。方法:对136例急诊救护中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提出经验性观点。结果: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急救护理在救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而抢救关键在于早期,研究表明,威胁生命的损伤,最初1h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繁荣,交通业,建筑业不断快速发展,多发伤显著增多,已成为创伤急救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基层医院,往往是抢救多发伤的第一场所。如何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是基层医院所面临的问题,我院近三年来先后抢救严重多发伤6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杰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306-308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能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姜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14-115
目的为提高急诊救护中严重多发伤的救护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而对急诊中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护经验进行交流。方法对30例急诊救护中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提出经验性观点。结果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急救护理在救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而抢救关键在于早期,研究表明,威胁生命的损伤,最初1h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17.
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本院急诊的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方法和护理经验。结果72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3例,痊愈47,治疗好转22例,抢救成功率95.8%,死亡率4.2%。结论正确评估伤情,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早期、主动地采取程序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多发伤多是由于交通及工伤事故等多种原因引起,多发伤发生率高,伤情既复杂又严重,病死率高。在抢救过程中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能使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行之有效。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提高早期认识疾病的能力,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重视心理支持,可提高急救护理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和转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多发伤伤情重 ,变化快 ,处理难 ,易漏诊 ,死亡率高 ,急诊处理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 ,而处理后的正确转运也至关重要。我院自 1991年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救治严重多发伤5 2 7例 ,现将救治和转运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 2 7例中 ,男 42 6例 ,女 10 1例 ,年龄 1 5~ 72岁 ,平均 34 6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376例 (71 3% ) ,坠落伤 5 0例 ,塌挤压伤 38例 ,摔伤 31例 ,钝物打击伤 2 3例 ,机器绞伤 6例 ,爆炸伤 3例。其中四肢伤 398例次 ,颅脑伤 2 44例次 ,胸部伤 83例次 ,腹部伤 82例次 ,脊柱骨盆伤 39例次 ,闭合性损伤 18…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的进步、交通建筑业的发展,严重多发伤患者也急剧增多,死亡率极高.若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与护理,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创伤,其中至少一处是危及生命的,病情常危重凶险.发展急、变化快、病情复杂,且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由于多发伤的隐蔽性与明显性损伤同时存在,易漏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