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C-MS分析糙叶败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植物的根及根茎、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糙叶败酱的植物三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糙叶败酱根及根茎中挥发油得率约为1.5%,从中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9.9%;茎中挥发油得率约为0.3%,从中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00%;叶中挥发油得率约为0.5%,从中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00%;3个部位的挥发性共有成分11个,主要为1-石竹烯、α-古芸烯和苯并环庚烯类化合物。结论糙叶败酱的根及根茎、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化合物组成及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别;根及根茎部位和茎中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为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叶中除含上述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外,脂肪族化合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五加科楤木属植物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 Z. Z wanget HC Zheng主要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山区,资源丰富。民间用其根皮治疗跌打损伤、肝炎、糖尿病等症。其化学成分以皂甙为主,甙元齐墩果酸含量较高,近年报道齐墩果酸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日本民间用同属植物辽东楤木治疗糖尿病,日本学者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败酱皂甙及其甙元的一般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败酱皂甙是败酱(Patrinia scabiosal-folid)中的主要成份,其他败酱属植物中同样含有败酱皂甙。败酱皂甙是十一位碳上的羟基结合葡萄糖的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败酱皂甙不同给药途径的LD_(50)分别为595毫克/公斤(静注)、350毫克/公斤(皮下)、555毫克/公斤(腹腔)、2克/公斤(口服)。其皂甙元的LD_(50)分别为143毫克/公斤(静注)、234毫克/公斤(皮下)、182  相似文献   

4.
败酱属药用植物中含有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和有机酸类等主要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抗肿瘤、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及调节免疫系统、调节循环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了9种、3亚种败酱属药用植物的生药资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 败酱属(Patrinia Juss.)植物约20种,我国产约13种,南北均产。败酱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陶弘景说:“败酱出近道,叶似豨莶,根形似柴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因其根与根茎有强烈腐臭,而将该属植物名为败酱属。全国分布有:1.败酱(黄花败酱、黄花龙芽)P.scabiosaefolia Fisch.2.糙叶败酱(蒙古败酱、墓头回)P.scabra Bge.  相似文献   

6.
白花败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的稀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成分(A,B,C与D),经光谱分析和衍生物的制备,证明成分C与D系新的环烯醚萜类(iridoids)成分,分别命名为白花败酱醇(villosol,Ⅳ)和白花败酱醇甙(villosolside,Ⅴ),并证明了二者的立体结构。前者为后者的甙元。另外二个(A与B)分别为棕榈酸和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7.
据报导,败酱科败酱(Patriina villosa Juss.) 的干馏物含有引诱猫的物质。本文对此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根与根茎的甲醇提取物,经进一步化学分离和鉴定得到三个已知化合物:morroniside,loganin及甙元为石竹素(Oleanolic acid)的皂甙,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villoside(Ⅰ)。 Villoside用吡啶醋酐乙酰化,得熔点112~113°无色结晶,分子式C_(24)H_(34)O_(12),以β-糖甙酶水解得3D-萄萄糖和甙元。经红外光谱、质谱及气相层析鉴定甙元为α-iridodiol。Villoside的结构为(Ⅰ),并由合成方法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北京市试点工作,对北京市平谷区境内败酱科药用植物资源及药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为该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深入平谷区各乡镇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并查阅相关资料鉴别分类.结果 经过植物鉴定研究,平谷区分布败酱科药用植物有4种,分别为黄花败酱、异叶败酱、糙叶败酱和岩败酱,其均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可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中药资源.结论败酱科药用植物在平谷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异叶败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laBge.)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得2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与化学方法鉴定为:金丝桃甙(Ⅰ),异槲皮甙(Ⅱ),这2个化合物在败酱科植物中均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黄花败酱中甙元与单糖链皂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花败酱根茎和根的丙酮提取物中用柱层析方法分离出3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和常春藤皂甙元-3-0(2'-0-乙酰基)-α-L-阿位伯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11.
糙叶败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为败酱科败酱属Patrinia植物,异名鸡粪草(《本草原始》)、箭头风、臭罐子等,俗名脚汗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粗短,根粗壮圆柱形,具特异臭气,分布于河北、山西及甘肃等地。  相似文献   

12.
中药牛膝具有活血散瘀、祛湿利尿等功能。植物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 BL.)的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皂甙,水解甙元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文献报导牛膝皂甙的水解方法均为加硫酸加热回流,再用氯仿或石油醚萃取皂  相似文献   

13.
糙叶败酱碱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其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I)、齐墩果酸(II)、槲皮素(III)、N-苯甲酰基苯丙氨酸-2-乙酰胺基苯丙醇酯(IV)。结论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IV为一个新的生物碱,命名为糙叶败酱碱(patriscabratine)。  相似文献   

14.
白花败酱醇甙结构的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花败酱醇甙结构的修正吕扬吴楠康文俊郑启泰谢平陈淑凤梁晓天(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徐成俊等[1]报道从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osaJus)的稀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A,B,C,D4个成分,其中C...  相似文献   

15.
杭州地区产绞股蓝中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杭州地区产的绞股蓝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对绞股蓝总皂甙进行水解,柱层析分离,获得二个结晶性的皂甙元Ⅰ及Ⅱ。甙元Ⅰ经鉴定为人参二醇。绞股蓝总皂甙的药理试验显示具有人参皂甙适应原样的作用:可明显提高小鼠对常压缺氧的耐受性,能促进幼年小鼠的生长与发育,增强小鼠耐高温和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败酱科植物缬草 Valeriana officinalisL.s.l 为欧洲药典收载,它可作为温和镇静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缬草酸及其衍生物以及缬草三酯。欧洲药典对后两类成分的质量标准尚无规定。作者研究了它们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确定了采集根和根茎的最佳时间,以便选择适于药用的植株。在 pH 值为5.6的沙性土壤种植缬草,间距为50 cm×30 cm。一块地在1989年春  相似文献   

17.
败酱草来源于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和白花败酱P.villosa的带根全草,其乙醇提取物在动物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结直肠癌作用,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皂苷类。败酱草抗结直肠癌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相关蛋白表达,调节信号传导通路,逆转结直肠癌细胞耐药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败酱草及其有效成分抗结直肠癌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结直肠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糙叶败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败酱科败酱属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的根与根茎的化学成分,探讨其抗菌、抗肿瘤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琼脂稀释法抑菌试验和MTT法细胞毒性测试。结果: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1,3,6,8-四羟基蒽醌(1),lunatin(2),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乌苏酸(4),(+)-nortrachelogenin(5),patriscabrol(6),vibutinal(7),11-ethoxyviburtinal(8),Xanthopurpurin(9),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O-6’-乙酰基)-新橙皮糖苷(10),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新橙皮糖苷(11),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2)。化合物5、6、10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0.116mol.L^-1、7.65&#215;10^-4mol.L^-1、4.07&#215;10^-3mol.L^-1,对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2.13mol.L^-1、3.17&#215;10^-4mol.L^-1、1.15&#215;10-3mol.L^-1。化合物4对链球菌的MIC为2.5μmol.mL-1,化合物5对变形菌、沙门菌MIC分别为7.5、5μmol.mL-1,化合物6对变形菌、链球菌、沙门菌的MIC分别为5、2.5、1.25μmol.mL-1。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糙叶败酱分得,化合物1-3、5、7、9-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其中蒽醌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败酱属中发现。化合物6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河北栽培绞股蓝不同采收期总皂甙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绞股蓝皂甙具有人参皂甙类似的结构和功能。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50多种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二种甾体类成分及其它类型化学成分。经临床和药理实验证明绞股蓝总皂甙具有降血脂和抑  相似文献   

20.
高宾  唐锴 《首都医药》2014,(23):40-40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气味辛、甘,温,归脾、胃经。功效为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主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