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学  魏东明 《中医药学刊》2005,23(5):926-927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病因尚未阐明。常给患者造成长期折磨和巨大的痛苦。本实验通过对日本大耳白兔卵蛋白致敏前后体重、四肢关节周径、日耗饲料指标变化的观察研究。笔者认为家兔日耗量的下降可以作为一个衡量造模成功的参考指标,因目前RA的基础研究滞后于临床研究。故如何研制出更能结合临床的RA的动物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VEGF与RA患者寒热证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分类的客观基础,研究中医四诊信息与RA患者血清VEGF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VEGF,并进行中医寒热辨证分型,分析VEGF在寒、热证候之间的差异.结果:偏寒型RA患者VEGF水平比偏热型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寒热证候之间VEGF有显著差异,寒证的VEGF.高于热证,提示VEGF可以作为RA寒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蒙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检测RF、CRP、ESR、抗CCP抗体等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齐素协日型组比较,其余两组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抗CCP抗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素型,ESR由快到慢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RA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最高,属RA活动期患者,巴达干赫依及协日乌素证型者相对偏低,基本属RA早期或稳定期、迁延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疾病分类与证候分类结合的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主要模式。本研究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比较RA 寒热证候与临床疗效的关联、寒热证候实验室常规指标及组学指标的差异,指出RA 寒热证候存在客观生物学基础,有助于RA 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停经前后RA患者临床特点、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为后续对于女性RA患者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将患有RA且疾病正处于活动期的女性患者共106例分为停经前后2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受累关节、BMI、DAS28-ESR积分等)、实验室指标和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结果:停经组患者在膝、踝关节受累例数、BM...  相似文献   

6.
伏毒是一种由内外多种致病邪气合成的毒邪,是类风湿关节炎(RA)缓解期的重要病理因素,其隐伏、缠绵、暗耗、暴戾、杂合、多变等特点与RA缓解期慢性、进行性、侵袭性、易复发性、致残性的病理特点相吻合,故伏毒理论对RA缓解期的临床辨治具有指导作用。运用伏毒理论指导RA缓解期的治疗,应以扶正为本,治法包括补气化毒、清解伏毒、调养结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中医证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与免疫学、血常规、血液流变学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邪气痹阻、瘀血阻络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或发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为例, 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开展了RA 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 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ACR 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RA 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 RA 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 再次分类, 并对RA 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取RA患者106例,采用SPSS(10.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RA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广西地区RA证候以湿热阻络最多见.在病程方面,肝肾阴虚病程最长.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和寒热错杂证;年长者以痰淤阻络和肝肾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通过治疗前后相关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观察活血化瘀法在控制疾病活动性同时,对于RA脂质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4例。给予活血化瘀协定方,临床随证加减应用。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血脂相关指标及疾病活动性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活血化瘀法治疗4周后,患者RA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患者TC、LDL-C指标降低、Apo A1指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患者RA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P0.05);患者TC、LDL-C指标降低、Apo A1指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以明显改善RA患者病情,控制疾病活动性;还可干预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预防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少RA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Wnt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探讨研究RA及其中医证候与血清Dk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例RA患者做为试验组(其中风寒湿痹阻证亚组患者34例,风湿热痹阻证亚组患者22例),同期纳入正常体检人群37例做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梳理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9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关于灸法治疗RA的相关文献,分析纳入文献年度发文量,采用CiteSpace 5.7.R1绘制相关文献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的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相关文献567篇,涉及作者443名,涉及研究机构340个,涉及关键词555个,形成19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总结目前灸法治疗RA的研究热点有5点,分别为临床疗效、影响因素、选穴规律、作用机制、治疗方式。结论 灸法治疗RA研究热点集中在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方向,代谢组学研究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例,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RA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ACR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认为RA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RA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再次分类,并对RA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难治性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近10多年来,对RA病因病机、临床证侯、辨证分型及其治疗的研究颇多,为了解RA的中医分型与临床表现的规律。笔者将81例RA患者中医分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作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5.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RA)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除关节功能障碍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西医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难以兼顾用药,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RA发病过程的深入探索和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思路的不断完善,RA的中医病机内涵逐渐突破传统“痹证”的理论框架,毒邪在RA及其合并症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毒邪致痹”理论进行溯源和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病理机制的研究成果,阐述毒邪在RA中医致病因素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毒热致虚”是RA伴贫血的核心病机。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失调可导致毒热蕴生,攻冲关节、腐筋蚀骨的同时内侵脏腑、耗伤气血,导致正虚血亏,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要原则,进行分期辨治,并基于前期研究探讨自拟方二四汤对RA伴贫血的作用机制,以期充实RA从毒热论治的理论依据,为RA伴贫血及其他合并症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甙)片(TGT)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MTX)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实验室检验指标的作用,为临床应用TGT治疗RA提供指导。该研究通过系统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TGT单用或联合MTX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 3软件对纳入文献提取的实验室指标进行Meta分析。共检索到1 709篇文献,最终纳入25篇,总样本量2 5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GT单独用药与MTX单独用药对照:MDESR=-2. 66,95%CI[-8. 17,2. 86],P=0. 35; MDCRP=-2. 38,95%CI[-9. 01,4. 24],P=0. 48; TGT联合MTX治疗与MTX单独用药对照:MDESR=8. 74,95%CI[6. 72,10. 76],P 0. 000 01; MDCRP=5. 37,95%CI[3. 71,7. 03],P 0. 000 01; SMDRF=1. 05,95%CI[0. 51,1. 60],P=0. 000 1。表明TGT单独用药对RA患者的CRP和ESR的改善作用与MTX相当; TGT联合MTX对CRP,ESR,RF的改善作用优于MTX单独使用。TGT无论是单用还是联用MTX均有改善RA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和临床异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尚有待临床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指标在RA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照组和RA患者活动期及缓解期的实验室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RA患者活动组和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SR、血清CRP、RF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均明显升高,RA患者活动组与缓解组相比实验室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的实验室测指标与患者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病变的影响,探讨艾灸对RA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4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足三里""肾俞"及阿是穴,每周2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后RA患者双手关节滑膜病变情况,分别记录滑膜厚度、关节积液、血流信号及骨质破坏的关节数和评分。并对RA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RA患者滑膜厚度、关节积液及血流信号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对RA患者VAS评分、DAS28评分、压痛指数、肿胀指数、证候积分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艾灸能够增强常规西药改善RA患者的滑膜病变,对RA具有抗炎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成  韦嵩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786-1787
目的 观察双乌宣痹颗粒治疗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及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双乌宣痹颗粒,疗程45 d.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ESR、CRP、RF指标,采用组间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疼痛关节数目、关节肿胀程度、ESR、CRP等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乌宣痹颗粒可有效改善急性期RA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历节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活动期RA 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历节胶囊,对照组4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历节胶囊在总有效率、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雷公藤多苷片作用相似,但在总显效率、改善全身症状及降低ESR、RF滴度方面显著优于雷公藤多苷片.结论 历节胶囊可综合改善活动期RA的关节及全身病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