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衰竭诊疗指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国内迄今尚无肝衰竭的诊治指南,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的制定遵守了循证医学原则,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与国际接轨。其中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级,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及阿拉伯数字表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慢性肝衰竭(CLF)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方法]7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ACLF组(27例)和CLF组(48例),比较2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常见并发症、Child-Pugh评分及预后。[结果]CLF组年龄和病程均明显高于ACLF组(P<0.05或P<0.01),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LF组血清ALT、TBil、ALB及Na+水平高于CLF组,GLO、TBA低于CLF组(P<0.05或P<0.01);ACLF组血常规参数WBC、HGB和PLT高于CLF组,凝血指标PT低于CLF组(P<0.05或P<0.01),2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LF组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CLF组(P<0.05或P<0.01),2组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电解质紊乱差异无显著性;ACLF组Child-Pugh评分(9.2±1.7)低于CLF组(12.0±2.5),其预后优于CLF组(P<0.05或P<0.01),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LF和CLF患者在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并发症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Child-Pugh评分及预后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肝衰竭诊疗指南 总被引:233,自引:33,他引:233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国内迄今尚无肝衰竭的诊断治疗指南。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活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的制定遵守了循证医学原则,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与国际接轨。其中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级(表1),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相似文献
4.
解读《肝衰竭诊疗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修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已经定稿并发表于各有关专业杂志上[1].由于要不要与国际接轨以及国内外肝衰竭病因存在很大差别等原因,我国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的修订几经反复,似乎到今天也未找到统一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肝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97例,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慢加急性肝衰竭29例和慢性肝衰竭68例,比较2组临床及检验指标特点。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慢性重型肝炎中占29.9%。慢性肝衰竭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区别在于前者有肝硬化,患者年龄较大,ALB、PLT、HB更低,更易出现腹水,而ALT较低。结论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重型肝炎,临床上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区别是,除有肝衰竭的表现外还存在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慢性肝衰竭(CL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 10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ACLF组(35例)和CLF组(6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常见并发症、MELD评分及预后。结果 CLF在慢性重型肝炎中占66.02%(68/103),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两组在血常规参数(WBC、HB、PLT、MPV)和凝血指标(PT、APTT、TT)均有差异(P<0.05,P<0.01);ACLF组肝功能AST、ALT、TBIL、ALB高于CLF组,GLO、TBA低于CLF组(P<0.05,P<0.01);两组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MELD分值低于CLF组,其预后优于CLF组(P<0.05,P<0.01)。结论 ACLF和CLF在好发年龄、病程、血常规参数、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并发症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MELD评分及预后均有差异。肝衰竭指南符合国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年第四期的肝衰竭重点专刊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CNSLD)提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新的临床分型,即基于临床转归的动态分型新标准[1],基于预后、时间发展轴、动态指标的具体量化标准来进行分型,将慢加急性肝衰竭分为A型:快速进展型、B型:快速恢复型、C型:缓慢进展型、D型:缓慢恢复型、E型:缓慢持续型五种类型。其中以前4种类型为主,E型患者占比数量较少。具体分型标准见表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疾病进程特点,探索新型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分型标准,为制定更为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两所三甲医院确诊ACLF患者38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检查信息、诊疗经过等信息,收集自诊断ACLF起第1、3、7、14、21、28 d和第12周或好转出院前、肝移植或病死前24 h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趋势,将其在4周内以及12周内的变化情况分为:升高至>40%,升高但仍≤40%,进行性下降或持续不升;而总胆红素(TBil)变化趋势分为:下降程度≥50%,下降程度<50%,进行性升高或者持续不降;筛选符合动态分型要求的患者,综合每个患者在第4、12周PTA、TBil变化趋势以及其预后情况,制定转归动态分型,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分型ACLF患者临床特点。结果经过筛选,共262例患者入组,在病程第4周,有45%的患者PTA升高至>40%,40.8%的患者TBil下降50%,病程进展至12周时,累计有65.3%患者PTA升高至>40%,63.4%患者TBil下降50%;结合患者在第4、12周的预后情况,将患者病情演变过程分成5种类型:A型:快速进展型60例(22.9%);B型:快速恢复型82例(31.3%);C型:缓慢进展型48例(18.3%);D型:缓慢恢复型43例(16.4%);E型:缓慢持续型29例(11.1%)。快速进展型患者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的比例分别为16.7%、33.3%、33.3%;而上述并发症在快速恢复型中仅占3.7%、7.3%、12.2%,χ2值分别为14.411、20.060、12.14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真菌感染率在病死或肝移植患者(即快速进展型与缓慢进展型患者)中分别为21.7%、10.4%,在快速恢复型、缓慢恢复型和缓慢持续型患者中分别为1.2%、14%、6.9%,快速进展型与快速恢复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5,P<0.05。结论ACLF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快速进展型、快速恢复型、缓慢进展型、缓慢恢复型、缓慢持续型,肝病基础、伴有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均可影响ACLF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未按医嘱停用拉米夫定造成肝衰竭的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提高生存率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肝病证候群,是临床诊治的难点,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国内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极高,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ACLF定义、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ACLF的定义我国以往没有ACLF的概念,2006年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1]。 相似文献
16.
从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讨论到肝衰竭定义和分型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3-26日,第18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肝脏病学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近2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自2004年起,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多次召开专家会议,征求全国千余名专家和医务工作者意见,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公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指南》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较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前进了一大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指南》根据科学、优质的原著和文献综述,以及专家的意见汇总而成,给临床医师、防疫医师等提供最新、最合理的指导,也可作为医学生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范本。但是临床实践指南不是一种“标准化”的程式,应根据医学的发展和病人的特点,对每个病人“量体裁衣”,做到个体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实验与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在我国十分常见,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 failure,A—CLF)是我国肝衰竭患者的主要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CLF的病理生理机制、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共识纪要:亚太肝病学会推荐(APAS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介绍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发生在原来正常的肝脏)、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在已知或未知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衰竭)及肝病晚期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迄今各国学者对ACLF的 相似文献
20.
【据《Hepatology》2019年11月报道】题:一级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后续三级肝衰竭的预测因子(作者Mahmud N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可升高潜在肝硬化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根据急性失代偿后发生的器官衰竭情况,欧洲肝病学会将ACLF的严重程度分为1级(最轻)至3级(最重)。然而,就随后发生的高等级ACLF的风险而言,幸存下来的低等级ACLF的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