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聊城市于1994年开始将麻疹纳入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并于1999年开始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开展麻疹监测合作项目。为了解聊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麻疹控制工作,现将1999年—2003年麻疹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余姚市2000~2005年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利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19-19,22
余姚市于1998年按《浙江省控制麻疹方案》建立了麻疹监测专报系统。8年来,通过不断完善麻疹主动监测系统功能,随着麻疹监测、控制质量的逐年提高和病例的积累,我们发现了一些带有趋向性的麻疹发病规律。为达到更具有针对性地提高麻疹疫情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文以余姚市2000~2005年麻疹监测资料为依据,对199例麻疹确诊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原因。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381例)多16.01%。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8月龄-7岁儿童有麻疹免疫史者为40.79%。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为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份。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8月龄~7岁年龄组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8.16%、21.05%。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继续落实应急补充免疫的各项技术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庆市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季节性分布特点,为有效地开展疾病监测,控制疫点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安庆市10种常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趋势作时间序列分析;根据集中度标准描述疾病季节性分布特点。结果 2009年与2010年、2010年与2011年安庆市10种常见法定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完全一致(t=0.04和0.17,P0.5);乙脑、麻疹分别具有很严格和很强的季节性;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淋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肺结核、乙肝、甲肝、流行性感冒,全年均有发病,集中趋势不明显。结论安庆市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较稳定;一些疾病季节性分布规律与理论上不一致,出现提前或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5.
龚海萍  王荣  徐大叶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17-1919
目的评价连云港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现状。方法对该市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工作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9例,其中确诊38例(实验室确诊37例、临床确诊1例),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符合率100%。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792/10万,与2006年比,发病率下降了94.51%(692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1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39.47%。其中小于1岁发病人数12例,占31.57%。有免疫史的仅有7例,占18.42%;无免疫史的20例,占52.63%;免疫不详的11例,占28.94%,其中0~12月龄无免疫史的占31.57%。结论该年度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个案调查质量有明显改善,主要监测指标已达较高水平,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和血清学诊断率提高明显,说明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在逐步提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局部仍有散在发病,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2000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广东省麻疹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以提高全省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2000年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以及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2000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935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报25.8%。麻疹疑似病例月报表和主动监测月报表报告率均为100%,及时率分别为100%和95.5%,监测覆盖率为99.9%。麻疹出疹后48h内报告率仅48.6%,共收到麻疹个案4491例,其中血清学确诊1627例,排除病例952例,临床确诊1912例,发病季节高峰为4-7月,发病年龄以8月龄-4岁为主,有88.7%的病例无免疫史或不详,结论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敏感性,完整性逐步提高,今后应加强麻疹的免疫接种工作,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同时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预防和控制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县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方法根据单县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4--2007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24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96.77%,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98.39%。麻疹确诊病例为106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3—5月份。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成人均有发病。结论该县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乡镇影响全县麻疹发病水平。应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绩溪县1998年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实施方案》运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两个报告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人57例,确疹病人3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5例,占报告病人数的83.33%。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检出率48.08%。两个系统病人报告符合率87.72%;实验室确诊病人发病年龄以25岁以上人群比例最高,占32.00%;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比例占12.00%,发病年龄分布表现为双向转移现象。结论实施《麻疹监测实施方案》对控制麻疹有很好的效果。加快消除麻疹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控制麻疹发病 ,加强麻疹监测 ,自1993年 10月 ,潍坊市将麻疹疫情监测工作纳入脊髓灰质炎专报系统。为了探讨麻疹的发病规律 ,更好地做好麻疹控制工作 ,对 1994~ 2 0 0 0年潍坊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1994~ 2 0 0 0年麻疹疫情资料来自潍坊市麻疹专报系统和疫情报告系统 ,以专报系统资料为准。麻疹个案调查表由县级计免专业人员填写。1 2 方法 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与风疹血清IgM抗体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由山东省、潍坊市卫生防疫站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完成检测。对正常人群检…  相似文献   

10.
滨州市麻疹监测系统于1999年正式运行,为掌握发病动态,更有效的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本市2001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任城区1999~2002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山东省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合作麻疹疫情监测项目要求,济宁市任城区从1999年起进一步完善了麻疹监测系统.现对1999~200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疑似病例中经血清学诊断的麻疹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山市麻疹监测资料,探讨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中山市2013-201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除2016年和2017年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不达标外,中山市2013-2019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指标均达到2014 年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中山市2013-2019年累计报告840例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1;3-9月病例占86.9%。发病年龄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和15~44岁青壮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岁(OR=8.49,95%CI:5.41~13.34)、流动儿童(OR=1.62,95%CI:1.20~2.17)、发病前7~21天有医院就诊史(OR=3.15,95%CI:2.27~4.37)、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OR=6.69,95%CI:3.80~11.76)是<15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山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中山市2013-2019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建议加强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MCV接种和青壮年聚集的集体单位的麻疹监测工作,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鹤壁市2007年度麻疹疫情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麻疹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采集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确诊病例。结果2007年度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1例,确诊麻疹病例46例。发病高峰在3月至5月份,年龄分布两极分化,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人数构成比为19.6%,18岁以上发病人数构成比为26.1%。结论麻疹防控工作应抓好基础免疫、加强免疫的落实及麻疹监测系统的作用,密切关注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法定报告系统报告381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00%,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380例麻疹确诊病例中,1~5月发病的占89.74%;8月龄至7岁的占60.00%,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9.21%。[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2000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卫生部《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从1999年1月l日起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并实施运转。为了掌握麻疹发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现将2000年全省的麻疹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全省麻疹监测系统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旬报表、麻疹暴发情况汇总表、麻疹主动监测月报表;省、市卫生防疫站(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的血清学检测结果。疫情来自省疾控中心卫生信息所。2 方法 麻疹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IgM抗体。病例诊断与分类标准按卫生…  相似文献   

16.
聊城市1999~2004年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山东省聊城市1999~2004年麻疹疫情现状,为制订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聊城市1999~2004年共报告麻疹314例,年平均发病率0.94/10万。麻疹发病在不同县(市、区)存在差异,发病高峰在4~7月,以≤15岁人群为主;散发和局部爆发并存,爆发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26.11%,以小学生和大学生为主。麻疹发病主要与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和麻疹监测系统监测质量不高有关。结论重点加强薄弱地区MV常规免疫工作,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7.
德阳市52年麻疹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德阳市麻疹长期疫情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消除麻疹措施。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德阳市52年麻疹疫情、计划免疫、麻疹监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麻疹疫苗免疫前,麻疹持续高发,年发病率最高达2324/10万,1966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发病逐年下降,特别是1985年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且持续稳定地保持在低发病率水平,年发病率均在10/10万以下。1990年最低为0.14/10万。90年代以来,全市麻疹发病呈区域性局部集中,病例的97.51%发生在计划免疫工作相对薄弱的中江县,其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率也较低、发病较多,散发与暴发共存。结论 麻疹疫苗计划免疫是控制麻诊发病的有效手段,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管理,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完善麻疹监测系统,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麻疹发病率,达到加速控制麻疹目标,为消除麻疹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93,自引:8,他引:85  
我国自1965年应用麻疹疫苗以来,尤其是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4.84/10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发病高峰仍是冬春季节;病例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地理分布广泛,农村为主要流行地区,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共存。各省发病强度和病例的年龄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进展不平衡。建议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加速控制麻疹规划,采取相应免疫策略,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减少暴发或流行,以达到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于1999年利用麻疹专报系统开展了麻疹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全省麻疹病例仍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组,但成人麻疹发病已占有相当比例。1999年专报系统确诊的687例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均占有一定比例。全年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的多,但是迟报较严重,为此应进一步完善麻疹实验室监测网络 以及时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芜湖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及麻疹控制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个案调查及血清标本麻疹、风疹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 ,分析、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结果 芜湖市麻疹监测敏感性已达到较高水平。 1998年以来 ,麻疹平均年发病率为 1.7/ 10万 ,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为 3~ 6月份。除 2 0 0 0年麻疹发病以成人为主外 ,其它年份发病均以 5~ 15岁发病为多。 2 0 0 2~ 2 0 0 3年不满 8月龄发病有 10例 (4 .5 % ) ,提示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有一定的缺陷。 2 0 0 2~ 2 0 0 3年有 2 1%的麻疹病例有免疫接种史 ,说明有麻疹疫苗免疫失败者。 2 0 0 3年有 4起麻疹、风疹病例的混合爆发或散发。结论 现行的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有必要进行调整。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麻疹控制工作对降低麻疹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