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肝腺瘤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平扫特征表现及3期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例平扫为单发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为动脉期、静脉期均匀一致强化,平衡期造影剂淡出;1例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其中肝右叶近边缘病灶出血破入被膜下,增强扫描3期均匀一强化,平衡期无淡出趋势。结论 肝腺瘤的CT表现是变化的、非特异的,密切结合病史及多种辅助检查的合理应用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CT诊断.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甲状腺腺瘤4例,甲状腺癌9例,观察甲状腺病灶的形态有无钙化、囊变、壁结节、淋巴结转移、周围浸润情况及强化程度.结果 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多有包膜,囊变率高(70%),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囊性低密度影,边缘光滑.4例腺瘤平扫时边界清晰,大多可见包膜,增强扫描3例显示完整强化环;1例表现为结节样强化;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时成等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 CT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4例均为单发,最大病灶为86.3 mm×63.4 mm,最小病灶为46.1 mm×32.7 mm,平均57.8 mm×45.4 mm。2例行CT平扫,呈等密度影。增强扫描3例病灶强化特点呈"速升缓降"型改变。1例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CT值(97.5 HU)低于实质期CT值(136 HU),但仍低于肾实质密度。4例病灶中央均见裂隙状或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3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三期均无明显强化。3例手术患者病理显示有完整包膜,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诊断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玲玲 《中原医刊》2009,(24):91-92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以下简称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21例肝腺瘤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21例肝腺瘤的平扫及增强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大小不等,边界清晰,无分叶。大部分位于肝脏右叶。平扫多为低密度、等密度,3例患者表现为肝脏内多个病灶,余均为单个病灶。3例病灶诊断为急性出血,6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3例病灶中心可见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脂肪变性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有1个病灶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文献,进一步提高对肝细胞腺瘤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右叶2例,肝左叶3例。病变呈圆形,边界清楚,无分叶。3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影,1例因脂肪肝呈高密度影;1例病灶见低密度环,增强后动脉期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值在60Hu以上,门脉期及平衡期,病灶呈等密度影。结论 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 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密度为主;MRI检查17例18个病灶(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平扫TI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全瘤性强化CT15例、MRI 13例,等密度或等信号CT4、MR14,延迟扫描为低密度或低信号CT25例、MRI 12例;13例在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三期扫描能够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及与肝脏其他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50例肝癌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表现,探讨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150例均作平扫和增强双期动态扫描、静脉团注造影剂后10~25秒行肝动脉期增强扫描,30~40秒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以显示肝癌的供血特征。探讨其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平扫仅发现部分肝实质低密度,CT值29~34HU,部分病例脾脏〉5个肋单元。动脉期病灶强化形态有均匀高密度和不均匀高密度、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表现为均匀低密度、等密度、略高密度和不均匀高密度。结论: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可提高肝癌的检出,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肝癌经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并获证实。其中45例为单层动态增强扫描,75例为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单层动态增强扫描为选择平扫病变最显著的一层作连续重复扫描,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完毕后对全部肝脏进行扫描,两种扫描方式均做选定层面的延时扫描。结果 两种扫描方式显示血供丰富的肝癌在肝动脉期增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显示为高密度图像,在门静脉增强期,同一病变区显示为低密度图像;单层动态扫描4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82%;移动式动态扫描7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95%。并且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瘤供血情况、肿瘤包膜、肝内动静脉短路、肝门脉和下腔静脉肿瘤栓子等征象。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肝癌经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并获证实。其中45例为单层动态增强扫描,75例为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单层动态增强扫描为选择平扫病变最显著的一层作连续重复扫描,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完毕后对全部肝脏进行扫描,两种扫描方式均做选定层面的延时扫描。结果两种扫描方式显示血供丰富的肝癌在肝动脉期增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显示为高密度图像,在门静脉增强期,同一病变区显示为低密度图像;单层动态扫描4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82%;移动式动态扫描7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95%。并且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瘤供血情况、肿瘤包膜、肝内动静脉短路、肝门脉和下腔静脉肿瘤栓子等征象。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 ,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5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 ,其中甲状腺腺瘤 7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3例 ,各种恶性肿瘤 15例。结果 :腺瘤平扫时边界清晰 ,增强扫描 5例显示完整强化环 ;2例表现为结节样强化 ;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 ,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囊性低密度影 ,边缘光滑 ,可见到完整或不完整的囊壁。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时成等或混杂密度 ,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强化不均 ,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 :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35例(4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0.42%,敏感性59.26%,特异性61.90%;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2.59%,特异性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的准确率为92.59%高于CT平扫的59.26%(P0.05)。CT平扫显示为肝内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无清晰边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结节性、边缘性强化,部分病变轮廓清楚显示;门脉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减低。肝囊肿、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病因例数过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2.
文正青  刘洁如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32-2335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特征及临床价值,提高CT诊断肝脓肿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CT表现,其中23例为普通CT机扫描,4例为螺旋CT机扫描。结果:病灶平扫均表现为较正常肝组织为低的低密度灶,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强化25例,其中脓肿壁强化后显示单环6例,双环10例,三环4例,病灶内呈多房分隔状强化6例,螺旋CT扫描动脉期显示一过性斑片状节段强化1例。本组CT诊断准确率为81.5%。结论: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肝脓肿的明确部位,根据其特征性及非特征性CT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肝脓肿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CT双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资料。结果 单发20例(40.8%),多发29例(59.2%),多发病例均表现为瘤体大小、密度不一。大部分瘤体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不同程度强化,仅5例多发病灶其中部分病灶平扫不显示,增强后显示。15例完全囊变,囊壁内外均无强化, 6例出现明显强化类圆形壁结节, 21例不完全囊变病灶实性部分呈类似于肝血瘤样渐进性强化,10例实性病灶显示从中心向外周扩展渐进强化。15例出现低密度环样包膜,增强后包膜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双期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与肿瘤及结节内急性出血鉴别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有典型的CT表现,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决,其中10侧位于近肝表面包膜下,直径约为2—6cm。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明显全瘤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9例下降到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其中4例显示典型中央瘢痕组织,1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后出现强化。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FNH,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陈伟  张贺喜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43-143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HAML)的CT表现及增强特征,提高与肝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肝癌等的鉴别能力。方法:收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1例超声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患者,共7例,均经螺旋CT检查并做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灶中有6例通过薄层螺旋CT扫描测得脂肪密度影,1例病灶中未测得脂肪密度影,7例病灶动脉期呈点状、片状、条状及扭曲血管样不规则强化。静脉期,肿块实质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但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1例病灶,CT血管成像上病灶血供来源于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结论: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CT薄层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林晓 《中外医疗》2011,30(36):174+176-174,176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平扫及增强特点,提高与肝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肝癌等的鉴别能力.方法 收集了3例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3例通过螺旋CT扫描均测得脂肪密度影,病灶动脉期呈条索状及扭曲血管状不规则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实质期成等密度.但脂肪样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结论 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岑炳奎  林翔鹏 《西部医学》2007,19(3):469-470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结果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内部密度不均,增强后见边缘不完全环状强化及内缘不规则条索状或锥形强化影,延迟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病灶呈多结节多囊状融合;病灶内扩张胆管多见。手术病理显示病灶为多结节融合及分叶,灶内见纤维化和粘液样组织,有囊变坏死及扩张胆管。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大多可与肝内其它占位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MRI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最终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分析MRI表现。结果 MRI平扫显示68例患者肿瘤病灶T1WI上有低、中、高3种不同表现,其中高26例,中21例,低21例。主瘤周围常有单个或多个结节影,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MRI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强化,52例瘤体动脉期有明显强化,为不均匀、分房状强化。门脉期肝实质强化达到峰值期,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信号已经下降,即"快进快出"。对于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或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 cm的患者,MRI平扫均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均呈混浊性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快出"的混浊信号。对于直径≥3 cm的肝癌,动脉期病灶密度呈混浊性增高,门脉期密度下降呈混杂低密度,平衡期病灶呈更低的混杂密度,同时看到病变区明显的肝血管床破坏。结论 MRI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包膜、子灶及血管受侵情况,对显示子瘤和瘤栓有一定的价值,当患者特别是乙肝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肝大、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表现时,应及时进行MRI扫描确诊,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超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2-73,9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 42例患者共有47处病灶,右半肝多见,平扫期均为低密度影或等密度病灶,动脉期29处病灶强化,门脉期34处病灶强化,延迟期4例略强化。结论小肝癌具有平扫低密度影伴门脉期或动脉期强化显影、延迟期快速消退的影像学特征,能够为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8例中共发现65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9个,右叶42个,尾状叶4个;病灶直径平均(2.56±0.31)cm。肝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93.8%),门静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72.3%),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75.4%),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包膜完整的小肝癌患者PTEN表达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小肝癌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r=0.215 2,P=0.024 1)。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