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病因、声像图表现及防治对策,让人们对脂肪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方法:分析我院检查出的198例脂防肝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脂肪肝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助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改变,甚至对患者的心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多锻炼,远离脂肪肝;发现有脂肪肝,应正确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60例患者的经腹超声表现,对脂肪肝的超声表现进行分型.结果:依据病变累及肝脏范围将脂肪肝分为两种类型:弥漫型和局限型.160例患者中145例表现为弥漫型(其中2例治病前表现为弥漫型,治疗后表现为局限型),15例表现为局限型(随诊半年后,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型).结论:脂肪肝根据回声的分布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根据声像图及彩色多普血流图分为轻、中、重度脂肪肝,经腹部超声对其与肝肿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检查脂肪肝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莉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101-1102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对机关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发现238例符合脂肪肝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238例脂肪肝患者按程度分为轻度162例,中度50例,重度26例,其声像图表现为弥散浸润型223例,非均质型15例。结论超声对脂肪肝的检出率高,对开展人群健康体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112例脂肪肝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丽  赵慧 《中原医刊》2006,33(16):82-82
目的对河南省信阳市区2005年度2600多例健康体格检查中B超发现的112例脂肪肝患者的B超声像图和血脂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脂肪肝B超声像图变化及对其操作相关技术问题。方法对112例脂肪肝B超检查操作的特点及血脂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和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12例脂肪肝患者按其声像图特点分为均匀型、非均匀型和局限型三型。112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在脂肪肝B超检查操作时为了减少技术上的偏差,操作技术和临床经验至关重要,同时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和各种功能,在不同仪器的声像图中要形成自己的肝脏回声光点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2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类:Ⅰ型,局限浸润型14例(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31例(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B超检查在脂肪肝疹疗中的价值,探讨脂肪肝与血脂增高的内在联系.方法 2011年1月-12月3011例来我院健康体检者,通过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患者216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并对其治疗进行监测,随访.结果 216例脂肪肝患者按其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其中轻度139例(64.35%),中度56例(25.9%),重度21例(9.72%),其声像图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72例(79.6%),非均匀型39例(18%),三酰甘油增高187例,脂固醇增高17例,正常12例.结论 B超检查在脂肪肝诊疗中有肯定的价值,对其程度判断及分型比较准确,对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二维声像图上,脂肪肝可分为弥漫型和非均匀型两类,弥漫型脂肪肝可根据肝大和肝边缘钝化、肝实质细密、回声增强、深部回声衰减、肝内脉管网络细或不清、肝肾灰度比阳性等典型声像表现,由二维超声可明确诊断[1];而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表现与肝内的占位性病变有重叠混淆之处.  相似文献   

8.
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36-2537
目的:利用超声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的肝脏变化,对脂肪肝的发生及变化进程进行动态观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乳腺中心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3例,术前检查排除已经发生肝转移及慢性肝脏病变的患者,于术后化疗疗程中及疗程结束后0.5 a1、a观察肝脏的变化。结果:选取的患者,术前超声观察肝脏结构清晰,实质回声正常。化疗3个周期后全部患者肝脏回声增强,6个周期后肝脏回声表现为典型的脂肪肝声像图。化疗结束后1 a仍有部分患者肝脏表现为脂肪肝声像图。结论:化疗药物可以导致脂肪肝,超声给动态观察脂肪肝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和经济的方法,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体检人群脂肪肝的筛查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对8650例体检人群作脂肪肝筛查,对脂肪肝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脂肪肝阳性患者,有165例未复查退出,其余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治疗,分为对照组(876例),治疗组(516例),12个月后复查肝脏超声,比较两组患者肝脏声像图的变化.结果 筛查出脂肪肝1557例,患病率18%.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轻、中度脂肪肝患病率高于重度脂肪肝,35~55岁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最高,治疗组肝脏声像正常和减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肪肝患病率高,超声检查是筛查脂肪肝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009年1~12月6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西门子Prima二维凸阵成像仪,探头2.6~5.0 MHz;东芝32B线阵成像仪,探头3.5 MHz进行检查。结果: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可见大小不等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数均匀,为强回声,管状结构变细或显示不清,病灶无球体感,无明显声晕,无占位效应。合叶段型脂肪肝48例,团块型脂肪肝12例。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有其声像图特点,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诊断,且操作简便、检查无创,是诊断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组织定征(UTC)对不同程度均匀性脂肪肝患者肝脏回声改变与自身肾脏实质回声相对不变的对比变化,对均匀性脂肪肝进行量化诊断.方法:用传统均匀性脂肪肝的分级方法将脂肪肝分为1、2、3度3个等级,用UTC视频法测量每一度脂肪肝患者肝脏和肾实质二维超声图像的灰阶值,并分别对两组肝脏前场与肾脏实质灰阶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前场与肾实质二维声像图的灰阶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比较用超声视频法这一无创性的UTC检查方法测得的均匀性脂肪肝患者肝脏和肾实质的声像图灰阶值可作为均匀性脂肪肝分度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胆脾等腹部脏器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腹部超声声像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4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有肝脏回声异常,脂肪变5例,类似脂肪肝声像;回声增粗型17例,呈"光点闪烁征"、"树枝光带征"或"岩层征";结节硬化型19...  相似文献   

13.
肝肾B超检查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59例肝豆状核变性住院患者肝肾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声像图异常率为100%。②非肥胖儿童脂肪肝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早期肝脏病理改变的声像图表现,对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具有特异性。③肾脏同时呈现弥漫性病变声像图改变者占86.8%。结论:肝肾B型超声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 超声诊断仪对150例脂肪肝患者超声声像图总结分析.结果 轻度80例,占53.49%,中度42例占28.29%,重度28例,占18.21%.结论 超声检查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5.
非均匀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为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局灶性脂肪肝.虽然该种表现形式较常见,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极易误诊.本文对67例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进行系统、全面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45例常规超声体检发现脂肪肝合并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声像图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进行研究.结果Ⅰ组病变表现为境界清晰低回声,内部同声均匀或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未测及血流.这组病变共28例,其中CT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22例,孤立性肝坏死结节6例.Ⅱ组病变均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低回声,内部同声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这组病例共10例,均为正常肝组织残留.Ⅲ组病变均表现为以边缘不清的低同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一,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这组病例共7例,5例为原发肿瘤转移,1例为肝结核,1例为肝脓肿.结论 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灶,多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及血管瘤多见,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可配合增强CT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肝豆状核变性(HD)患者肝脏受损的效果。方法:超声检查146例HD患者,分析患者肝脏声像图表现并进行分型归类,然后行VTQ技术检测,比较不同声像图类型的VTQ值。结果:146例患者VTQ值为1.14~3.71 m/s。不同声像图分型间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声像图为脂肪肝型及星光征患者VTQ值均明显低于树枝状、岩层状和结节状患者(P0.01),结节状患者VTQ值均高于树枝状与岩层状患者(P0.01),而树枝状患者VTQ值与岩层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Q技术能对HD患者肝脏的受损程度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异常,系因过量饮酒、肥胖、蛋白质缺乏、妊娠以及慢性肝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药物毒性作用等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又称肝脂肪浸润或脂肪变性。非均匀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此类病变声像图表现多变,超声检查误诊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体检中不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肝豆状核变性(HD)患者肝脏受损的效果。方法:超声检查146例HD患者,分析患者肝脏声像图表现并进行分型归类,然后行VTQ技术检测,比较不同声像图类型的VTQ值。结果:146例患者VTQ值为1.14~3.71 m/s。不同声像图分型间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声像图为脂肪肝型及星光征患者VTQ值均明显低于树枝状、岩层状和结节状患者(P0.01),结节状患者VTQ值均高于树枝状与岩层状患者(P0.01),而树枝状患者VTQ值与岩层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Q技术能对HD患者肝脏的受损程度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灶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Aloka-3500超声成像仪(探头2.6~5.0MHz)和Philips飞凡超声成像仪,探头3.5MHz,对102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作多个方位的断面扫查,在病灶区切面内记录其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回声性质及血流情况等。结果102例均为相对独立的异常回声区,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3型:局限浸润型14例;叶段浸润型31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结论应用超声对局灶性脂肪肝检查能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