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3.
魏晓怡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1):60-61
正常肝脏含脂肪约3%~5%,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肝脏B超检查结果可提示该病,且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笔者利用B超对728例教职员工进行肝脏检查,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的B超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5%,当肝脏内脂肪含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时其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日渐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Schaffner等发现,无论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均可合并肝纤维化、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尽管后者发生肝硬化的进 相似文献
6.
健康体检B超对脂肪肝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脂肪肝与血脂增高的内在联系。方法128例脂肪肝来源健康体检,经B超诊断,按其声像图特点进行分型。结论脂肪肝的诊断以超声检诊简便易行,其对脂肪肝程度判断及分型较为准确,脂肪肝发病与血脂浓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的B超影像诊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脂肪肝的临床诊断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所见.对此阐述如下;1脂肪肝的临床特点众所周知,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含有少量的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4~7%.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在某种异常的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食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10%时即为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SO%为重度脂肪肝。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①感染与炎症(结核菌、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脂肪肝的临床、超声表现.材料与方法对象为我监350例体检中的58例脂肪肝者,均为空腹时的肝、胆、胰、脾、肾探查,以B超表现及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结果 发现脂肪肝58例,约占16.5%,其中以40~45岁多见.结论 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大等是脂肪肝、高血脂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工作、生活行为等健康教育,提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正确及时缓解工作压力有助于脂肪肝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血脂浓度与B超诊断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启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2):137-138
目的 探讨血脂浓度与B超诊断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94l例病人的血脂、肝脏B超,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浓度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经等级相关分析,随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的升高,脂肪肝检出率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血脂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但非唯一因素,脂肪肝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脂肪肝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在甘肃静宁县征兵体检中收集864例,均为18~22岁,男性。 相似文献
12.
李希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
目的 探讨分析B超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胆石症患者,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患者50例,胆管结石58例,多部位结石4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分析B超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150例患者中胆囊结石50例、胆管结石58例、多部位结石42例,检查结果准确率分别为47例(94.0%)、50例(86.2%)、38例(90.5%),总准确率为135例(90.0%).结论 B超检查诊断胆石症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无创、准确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诊断脂肪肝严重程度和血脂增高之间的关系。方法:3 960例常规体检者,B超显示脂肪肝分型(Ⅰ、Ⅱ、Ⅲ型),检验血液中三酰甘油、胆固醇的含量,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脂肪肝及其分型(Ⅰ、Ⅱ、Ⅲ型)与三酰甘油、胆固醇的关系。结果:3 960例常规体检者中,B超诊断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含量增高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B超诊断脂肪肝Ⅱ型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含量增高明显高于脂肪肝Ⅰ型患者(P<0.01)。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增高有密切关系,脂肪肝Ⅱ型患者血脂增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检测在社区医疗机构脂肪肝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退休体检2190人,其中男1143人,女1047人,并对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脂肪肝471例,占总人数的21.5%(471/2190),其中轻度脂肪肝占50.7%(239/471);中度35.5%(167/471);重度13.8%(65/471)。结论:B超以其检出率高、检测简便、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等优势,成为社区医疗机构脂肪肝筛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干部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方法 对青海高原地区在职干部2026人进行健康体检,通过肥胖、高脂血症与腹部B 超的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820人患脂肪肝,患病率为40 47%,发病高峰在40~59 岁年龄组.结论 脂肪肝的患病与患者工作区海拔、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防治:脂肪肝早期是可逆的,应该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尤其在高原,应增加干部的定期体检,重视休假和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脂肪肝患者特点,总结发病规律。方法:对在我市疾控中心检查的4200例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和检查结果分析,总结患者检查结果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结果为336例确诊为脂肪肝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是8.00%。经过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检查结果发现:脂肪肝的发生率随着研究对象的年龄增大而增加,体重超常和体重过轻的研究对象脂肪肝发病率高于体重正常的研究对象平时饮食喜欢吃肉类以及动物脂肪的研究对象整体发病率较高,喜欢喝酒而且长期喝酒的研究对象容易出现脂肪肝,除上述这些共性现象外,矿山企业的矿工群体脂肪肝发病率还有较其他体力群体略高的个性特点。结论:矿工类从业人员要注意预防脂肪肝,日常饮食要科学合理,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B超在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诊断应用,分析B超影像图差异,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病毒性肝炎(30例)和脂肪肝(42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 及B超影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均达到100%,B超影像图表现方面,与脂肪肝相比,病毒性肝炎脾大、胆囊炎方面更高,管腔减少、肝大以及回声弥漫性增强方面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的准确率高,且二者B超影像图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临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评估肝活检与B超在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62例B超检查未诊断为脂肪肝但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的结果, 并结合肝功能、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进行分析.结果62例B超检查未诊断脂肪肝的患者, 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提示肝细胞脂肪变性5%33%.其中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23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1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4例, 分别占37.01%、29.03%、27.42%、6.45%;病理提示5%≤肝脂肪变性≤19%有45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18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2例, B超改变以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和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为主;病理提示20%≤肝脂肪变性≤33%有17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6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5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5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1例, B超改变主要表现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和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分析患者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和血糖对B超改变的影响, 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越大, 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脂肪变性程度越大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结论 对脂肪肝的诊断, 当肝细胞脂肪变性低于1/3时, B超检查不能表现出脂肪肝的特征性改变, 应密切观察B超或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脂肪肝诊断. 相似文献